跳至內容

用戶討論: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連結

冉氏網


冉氏家族簡介

在中國歷史上,一個本來應該被重重描上一筆的家族——冉氏家族卻由於諸多方面的歷史原因幾將被歷史淹沒了,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了,作為冉氏後人不僅對此感到悲哀,也更被一種沉重的責任感壓得幾乎喘不出氣來,不是拿自己曾經輝煌的先祖們在人們面前炫耀藉此沾光,也不是為了編造一段子虛烏有的家族史為自己貼金,我僅想在此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多年來家族史研究方面所獲取的點滴知識讓大家有所了解。 冉氏家族在歷史上的貢獻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在春秋戰國時代,冉氏先祖在儒學方面的貢獻。其二,中國歷史上最豪勇最傑出的英雄 -- 北魏皇帝冉閔,在漢民族最黑暗的歷史時期 -- 東晉末年,漢族面臨滅頂之災的時候,對漢民族的延續作出的歷史貢獻。雖然第二個貢獻最大,但是由於冉閔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漢民族被一些兇悍的少數民族殘殺到無法生存(包括江南東晉統治區),人員大幅度減少,幾乎過半,北方和中原地區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人淪為奴隸,土地被掠奪,家園被毀的情況下,採取了極端的手段 -- 民族韌殺政策,讓整個最強悍的中原地區勢力最強大的胡羯民族在歷史上消失,使得他在中國歷史上成了一個有爭議的人物,原因是他先隨父親被後趙的石勒俘虜暫獲生存積蓄力量有違中華民族正史上虛偽的節烈宣教,又被那些虛榮的歷史學家以不迎合所謂的漢民族固有的寬容性列入另類;還因為他出生低微,又是敢於背叛最高統治者的代表人物,以後的中國歷史上那些忘本的統治階層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採取愚民政策對他不僅不加褒揚,還對他採取醜化和弱化影響的手段,以至於在中國歷史上少了他應有的幾頁,僅僅作了一些簡單介紹,關於這些,我計劃將來搜集夠充分的資料,專門寫一本書詳細介紹,在這裏,先介紹第一個方面。

冉氏家族 如果上溯冉氏起源,據說源自周文王十子,從姬姓,傳十七代,封為曹叔(負責治理今山東菏澤地區的行政長官,有待考證),封地在冉,自此取冉為姓。 春秋末年,冉氏父子兄弟十多人師從孔子,最著名的五人,他們分別是冉耕(字伯牛、長門祖)、冉雍(字仲弓、二門祖)、冉求(字子有、三門祖)、冉孺(字子孺、冉求之長子)、冉季(字子產,冉雍次子,筆者二世祖),另外還有冉孟(一說冉猛、冉雍長子)、冉烈等,他們為儒家學說的創立和儒家學派的發展壯大作出了相當的貢獻,自此,與孔氏家族和儒家學派結緣。在過去,人們根據儒家典籍和有關歷史記載,將儒家學派的先人這樣描述:最高層次:孔子;第二層次:四聖,顏曾思孟(其中,子思是孔子的孫子,孟子是子思的學生);第三層次:十二哲,顏淵、閔子騫、冉伯牛、冉仲弓、宰我、子貢、冉子有、季路、子游、子夏、曾參、子張,十二哲包括四聖中二聖,其實是孔子學生中最出色的,他們是儒家諸多典籍編寫的主要參與者。他們在過去文廟中列孔子左右。第三層次:二十四賢,也就是比較著名的儒家弟子,對儒家學說和儒家學派的發展都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分別被後世統治者追封過先賢某子的,比如子孺和子產被封為先賢冉子。這些人多被後世統治者追封為侯,比如,子孺被唐代追封為臨沂侯,明代追封為公爵。他們位列十二哲之後,居文廟東西廡。第五層次:有名者七十二人,其實近百人,分別在典籍中或歷史資料中提到名字的,其中包括四配和十二哲,冉氏家族中有冉耕、冉雍、冉求、冉猛、冉烈等五人。所以,冉氏家族的祖廟中多有這樣的對聯:一門五子從聖,十哲三賢列科。 冉氏族譜跟孔氏族譜一樣,是至今保留最為完好的族譜之一,每一代男性後裔全部入譜,除了少數因戰亂遷徙或者因災避難無法取得聯繫的之外,沒有任何的間隔和遺漏,輩分一點不亂,並且明確規定冉姓後裔決不允許通婚,包括冉姓子孫因出繼他人而改姓的都有詳細記載。據我們的家的家譜記載,我們是二門冉雍的後代,因有典籍中寫有這樣一句:子曰:雍者,簡也。所以,我們的堂號叫「敬簡堂」,一方面表示我們這些後世子孫要崇尚節約,也表示我們是二門冉雍的後代。據記載我們的六十五世(到我為七十五世,到現在已有八十三世人出生)之前多為儒生(從教)和從政,也算是儒學傳家吧。 因與孔氏家族和儒家學派的源緣,冉姓各堂長門多次隨孔孟曾顏幾大家族被統治冊封,到清代為世襲五經博士、翰林學士,至今我們河南夏邑一支還保留有皇帝封贈的杏黃旗一面,出視該旗可以免徵皇糧和不拉兵車、不出徭役,據說在解放前還可以用呢,就是那些強梁好漢見了我們的旗子也不敢下手,在民國初期,我們這一帶土匪橫行,到現在流傳着其他姓氏「借旗」之說。我們二門冉姓跟山東曲阜孔家和山東鄒城孟家一樣,我們有我們的冉府、冉林、冉廟,在山東菏澤西南十五華里有仲公廟,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保存完好;山東菏澤城郊有冉府遺蹟,毀壞時間較早;山東定陶(屬荷澤地區)有冉林,多次遭戰火和人禍破壞,文革中被挖掘,現在比較荒涼,保護不好。 冉氏後人在全國任何一個省份都有,其中山東、河南、河北、安徽、天津、四川最多,長門冉伯牛後裔多南遷,四川冉姓為巴南八大姓之一,人口眾多;二門冉仲弓之後多在山東、河南、安徽、河北;三門冉子有後裔多在山東、河北、天津、山西等地方最多;不過,由於太多原因,冉姓各堂子孫散居全國各地很多,也有很多已經說不清自己的堂號和世系,最近一個多世紀,海外冉姓後裔也不少。 冉姓子孫為了保持姓氏的純正,冉姓所用任何雜役僕人一律不象其他姓氏一樣隨冉姓,所以,冉姓不象其他姓氏一樣有太多的雜支。在歷史上,冉姓曾遭兩次重創,其一,由於冉姓後裔多為儒生,曾遭到秦始皇的大肆迫害;其二,冉閔所帥部隊多為家鄉子弟兵,而且在那個時代姓氏的號召力相當重要,冉姓子弟參軍太多,失敗後自然遭到殺戮過多。由於以上兩個原因,冉氏後裔總人數不是太多,近一百萬人。 冉氏家族曾經在歷史上輝煌,但是,元明以後沒有多少人因在政治和學術上有一定成就而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可是,不甘寂寞勇於進取的冉姓子孫們在努力着奮進着。

冉氏家族和孔氏家族 同為敗落貴族後裔,同是魯國人,為冉氏父子跟孔子歷史性的結合提供了條件,冉伯牛和冉仲弓應該跟孔子年齡幾乎同齡,學術上的差別讓他們走進孔子學生的行列,兩人性情敦厚謙遜,虛心好學,修為高,所以,在孔子的眾多弟子中他們兩人比較被看重,所以在十二哲排位也很可前,眾多文獻典籍的記載中,孔子很少把他們當學生看,對他們的一些學術見解很尊重。冉子有稍小一些,在眾多弟子中間學術造詣很高,這是歷史記載中認定了的,而且,孔子讓他主持政事科(孔子把學術分為四科),足見孔子對他的器重。子孺和子產作為三兄弟的後輩,自然比孔子小許多,但是,由於他們的學術成就和品行,他們也成為孔子弟子中的佼佼者,至於他們的交往,我略舉一些事例如下: 典籍載: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斯人而有斯疾耶?斯人而有斯疾也!(看重) 典籍載:子曰:雍者,簡也。(褒揚)冉姓二門稱為「敬簡堂」。 典籍載:孔子把學術分為四科,冉子有主政事科,政事問答子有最佳。(曲阜孔子精華苑有載) 典籍載:顏子可以舉一反十,子孺可以舉一反三,樊遲只能舉三反一,由於子孺天資聰慧,又愛好睡覺,就出現了一個故事: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孺子不可教也。 曲阜孔廟孔子一生活動簡介石碑栽:子產是一個很有作為的政治家,博學多聞,品德高尚,威信相當高,人們很尊重他,雖然他是孔子的學生,孔子很尊重他,由於他三十多歲就死了,孔子很悲傷,親自撰文和主持儀式祭奠他,並且傷心和痛苦很長時間。 論語和其他典籍中,冉氏父子五人的名字是出現頻率最高的幾個之一。 冉氏先人的妻子姓氏中,曾、顏、孟、孔出現頻率相當高。 在清朝乾隆皇帝賜予孔姓三十輩輩分之後,曾、顏、孟、冉也先後被同樣賜予相同的輩分(希言公彥承,宏文貞尚衍,興毓傳繼廣,昭憲慶凡祥,令德惟純佑,欽紹念顯揚),只是同樣的輩分這幾姓要低於孔姓的輩分,幾家被同樣賞賜世襲五經博士、翰林學士。 各地文廟的塑像中的十二哲塑像中冉耕(字伯牛、長門祖)、冉雍(字仲弓、二門祖、筆者正祖)、冉求(字子有、三門祖)和二十四賢塑像中子孺、子產的存在。 冉姓祖廟上的對聯大多為:一門五子從聖,十哲三賢列科。 …… 可以這樣說,冉氏家族和孔氏家族在孔子那個時代關係相當密切,否則,他們不會父子十多人師從孔子,並且在眾多著述中多次提到他們的名字,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冉氏家族也因為世代業儒和從政跟孔氏家族和儒家學派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並且一辱俱辱,一榮俱榮,冉氏家族也以有這些聯繫而感到自豪。可是,不知道當今的文獻中很少提及兩個家族的關係,包括我曾經去曲阜拜謁三孔的時候,孔氏後人居然對此一無所知,甚至在孔子七十七代孫女 孔德懋 女士的孔氏家族介紹文章中,整整一本書提到了四聖卻沒有提及冉氏家族一個字,孔子精華苑中的介紹中僅僅提到了冉求,跟孔氏家族有牽連的名人介紹中一些歷史上不太知名沒有多少建樹的曾顏孟家族中人都有所介紹,卻沒有冉氏家族一人,當時,我沉默了,或許由於冉氏家族的敗落,或許由於孔氏家族的院牆越來越高阻隔了他們與外界的聯繫?當我游完三孔,隔着大成殿的窗戶向里翹望三位祖先的塑像時,我着實有了一種羞辱感,難道冉氏家族自豪了七十多代人的東西僅僅是自我安慰的默默自語,難道冉氏家族因為沒有值得榮耀的祖先而自攀高門?多年來的聖潔感沒有了,原來聖人門前也是講究勢利的,沒有「勢」和「利」是什麼都不必講的,可是,我又沒有什麼辦法把那些典籍中帶有我祖先名字和我們姓氏的文字摳掉,也無法把自己的祖宗從大成殿和各地的文廟中請回家裏去,我內疚自己讓祖先們在那裏受屈辱卻無能為力,只好在背後悄悄告訴冉姓後裔們:清醒一點吧,別再抱着聖人的大腿不放了,該大家奮發了。


歡迎參與中文維基百科。您所發表的條目可能轉貼了未經GNU自由文檔許可證(GFDL)協議下發佈的網站內容,由於這有可能侵犯版權,內容已經隱藏了。即使已標明出處,但如未獲原作者授權以GFDL轉載內容,仍是屬於侵犯版權的。維基百科不能收錄侵權內容,請您理解。

不過您還是能夠挽救那篇條目的。您可以在「臨時子頁面」用自己的話改寫文章內容。如果您是文章的原作者,您可以到文章的討論頁、或當天的侵權審查頁提出說明。希望您下次創建新條目時能秉持原創翻譯其他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來作為編寫守則,切勿抄襲。謝謝您的參與,也期待能再次見到您的貢獻。 --  Moses+ 

支持北京

2006中文維基年會舉辦地選擇投票正在進行中,請前往投北京一票。 Iamdavidtheking 13:54 2006年2月25日 (UTC)

您創建的條目可能侵犯版權

歡迎參與中文維基百科。您所發表的條目壓力傳感器可能轉貼了未經GNU自由文檔許可證(GFDL)協議下發佈的網站內容,由於這有可能侵犯版權,內容已經隱藏了。即使已標明出處,但如未獲原作者授權以GFDL轉載內容,仍是屬於侵犯版權的。維基百科不能收錄侵權內容,請您了解。

不過您還是能夠挽救那篇條目的。您可以在「臨時子頁面」用自己的話改寫文章內容。如果您是文章的原作者,您可以到文章的討論頁、或當天的侵權審查頁提出說明。希望您下次創建新條目時能秉持原創翻譯其他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來作為編寫守則,切勿抄襲。謝謝您的參與,也期待能再次見到您的貢獻。 --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6月28日 (六) 06:18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