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CHih-See Hsie/中提琴奏鳴曲 (蕭斯達高維契)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C大調中提琴奏鳴曲,作品號147是蘇聯作曲家德米特里·蕭斯達高維契於1975年創作的三樂章奏鳴曲,為中提琴鋼琴譜寫,也是作曲家所創作的最後一部作品。這部作品題獻給中提琴手菲奧多爾·德魯日寧(俄語:Фёдор Дружи́нин羅馬化:Fyodor Druzhinin),於蕭氏去世之前八天交付排練,在作曲家死後才由德魯日寧和鋼琴家米哈伊爾·蒙強(俄語:Михаил Мунтян羅馬化:Mikhail Muntyan)作首演。

作品歷程

1975年是蕭斯達高維契在世的最後一年。晚年的蕭氏病痛纏身,而當年其健康狀況愈加惡化,以至於無力如往年一樣出國參會,只是在國內療養和出席文藝活動。[1]是年上半年作曲家在列寧格勒的療養別墅和莫斯科之間來回,自5月末最後一次離開列寧格勒往莫斯科去後再沒有回返。[2]此後蕭氏開始貫注於這部中提琴奏鳴曲的創作:6月25日作曲家以電話諮詢中提琴手德魯日寧,請教中提琴演奏的一些技術性問題;7月6日整部作品即正式宣告創作完畢,[3]當月19日作品的修訂亦完成。[4]在創作過程結束後,樂譜的印刷和校對又消耗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這段時間中,原本作曲家對自身病情還有樂觀的預計,但實際上他的病情不斷加重。7月20日,蕭斯達高維契入院治療,其在十數日之後對印刷版樂譜的校對工作是在醫院病床上進行的。[3]

1975年8月1日,作品手稿的複印本第一次發到預計擔綱首演的兩名樂手,即德魯日寧和蒙強手中。8日後即1975年8月9日的晚間,蕭斯達高維契去世。作曲家去世後的第一個生日即1975年9月25日,德氏、蒙氏二人在蕭斯達高維契家中向其親友表演了這部遺作。幾天後的10月1日,第一屆「國際音樂日」開幕。[5]在列寧格勒的有關活動中,作為參演曲目,此部中提琴奏鳴曲於音樂日第一場音樂會的下半部分在列寧格勒愛樂樂團小音樂廳(又稱葛令卡音樂廳[6])首次向公眾演出。

作品分析

創作背景

作品結構

註釋

參考文獻

文內引注

  1. ^ 李耀倫. 肖斯塔科维奇最后的日子. 音樂愛好者. 1999, (1): 38–40. 
  2. ^ Fay 2000,第283-284頁
  3. ^ 3.0 3.1 丹尼列維奇 2010,第380-383頁
  4. ^ 音樂之友社 2000,第183-185頁
  5. ^ International Music Day. International Music Council. [2021-03-13]. 
  6. ^ History-Small Hall. St. Petersburg Philharmonic Orchestra. [2021-03-13]. 

參考書目

  • Fay, Laurel E. Shostakovich: A Lif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9780195134384. 
  • 丹尼列維奇, Д·В·. 肖斯塔科维奇传——生平与创作. 由焦東建; 董茉莉翻譯.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0. ISBN 9787100059565. 
  • 音樂之友社 (編). 萧士塔高维契. 作曲家別 名曲解說珍藏版. 由林勝儀翻譯. 台北: 美樂出版社. 2000. ISBN 957844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