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賴寧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初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傳記專題 (獲評初級未知重要度
這個條目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賴寧真相質疑

質疑賴寧事跡的人認為,事件的真相是賴寧本來是一個近視眼,當時森林發生大火,賴寧的眼鏡掉了導致迷路而被燒死在森林中。

更有人指出,賴寧的父親是當時的水電局局長賴正綱,而當時的水電局副局長的丈夫恰好是縣委常委兼宣傳部長陳兆全。所以賴寧的死可以馬上被中共當局注意到,並且大做文章。 事後中國官方有意的順水推舟,編造成了「英雄少年」的「英雄事跡」。 賴寧實際上是中國當局在那個年代為了意識形態等宣傳,而刻意塑造出來的一個「榜樣」。賴寧的「英雄事跡」從鄉村的大喇叭廣播到學校的走廊畫像,曾經被鋪天蓋地的普遍宣傳。而這種現象本身就十分不自然,更加說明了賴寧的「政治工具」屬性。如果賴寧不是水電局局長的兒子,一個小孩子的死會引起如此巨大的關注嗎? 如果他不是這樣的「根紅苗正」,就算他真的是救火英雄,恐怕也得不到這樣崇高的待遇。

事件描述中,賴寧手持一棵松樹枝救火,甚至在消防隊員勸阻大家不要硬闖的情況下,仍然不顧一切的沖向大火,最後竟然撲滅了大火,而自己卻犧牲了。 一個普普通通的14歲少年,有沒有可能、又是出於什麼樣的心理,那麼刻意地、主動地去參與危險的救火行動,而且還非要犧牲不可,任誰勸阻都不聽?這已經近乎於瘋狂。 一棵松樹枝到底能不能撲滅大火,大人們如果真的想勸阻一個孩子的話,為什麼會勸阻不了他? 整個事件漏洞百出,不合常理。 而且,並沒有確實的證據能夠證明賴寧真的是為了救火而犧牲的,我們見到的只是官方單方面的宣傳而已。而官方宣傳此事跡的動機又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