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阿根廷總統選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37年阿根廷總統選舉

← 1931 1937年9月5日 1946 →
 
獲提名人 羅貝托·瑪麗亞·奧爾蒂斯 馬爾塞洛·托爾夸托·德·阿爾維亞爾 尼古拉斯·雷佩托英語Nicolás Repetto
政黨 反人格主義激進公民聯盟西班牙語Unión Cívica Radical Antipersonalista 激進公民聯盟 社會黨英語Socialist Party (Argentina)
政黨聯盟 協議英語Concordancia (Argentina)
家鄉州 布宜諾斯艾利斯 布宜諾斯艾利斯 布宜諾斯艾利斯
競選搭檔 拉蒙·卡斯蒂略 恩里克·莫斯卡英語Enrique Mosca 阿圖羅·奧爾加斯西班牙語Arturo Orgaz
選舉人票 245 127 0
勝出州/省 11 3 + CF 0
民選得票 1,094,685 814,750 50.917
得票率 55.77% 41.51% 2.59%

各省的獲勝黨。

選前總統

阿古斯丁·佩德羅·胡斯托
國家民主黨英語Concordancia (Argentina)

當選總統

羅貝托·瑪麗亞·奧爾蒂斯
反人格主義激進公民聯盟英語Concordancia (Argentina)

1937年阿根廷總統選舉於1937年9月5日舉辦,是臭名昭著的十年英語Infamous Decade中的第二次及最後一次大選。本次選舉參與率達到76.2%,在愛國的騙子[1](西班牙語:fraude patriótico)的支持下,由協議英語Concordancia (Argentina)同盟所支持的反人格主義激進公民聯盟西班牙語Unión Cívica Radical Antipersonalista候選人羅貝托·瑪麗亞·奧爾蒂斯贏得了選舉。即使奧爾蒂斯是愛國的騙子的一員,他也嘗試在1940年議會選舉時逐步恢復民主,然而,他沒能給予欺詐政權制度上的終結。他於任期內去世,使得副總統拉蒙·卡斯蒂略成為新的總統,並為1943年的政變鋪平了道路。

背景

胡斯托政府

1931年大選(受到激進公民聯盟的抵制)是1937年選舉的先例,而在1937年選舉中,許多人要求取代總統阿古斯丁·佩德羅·胡斯托。胡斯托實行開明專制,將鞏固商業利益置於比國家政治優先的地位,並在議會及省層級選舉中鼓勵系統的選舉操控手法,還在公共工程上創下了超紀錄的支出。他的行政部門開闢了阿根廷第一批城際公路,建設了七月九日大道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醫學系等。即使阿根廷已從大蕭條中恢復,逐漸工業化的體制還是提高了協議英語Concordancia (Argentina)的力量。因此,該聯盟開始效仿國家自治黨[2]

激進公民聯盟停止抵制

政變之後,激進公民聯盟(政變前的執政黨,曾於1916年擊敗了國家自治黨)選舉前總統及伊波利托·伊里戈延的前競爭對手馬爾塞洛·托爾夸托·德·阿爾維亞爾作為領袖。阿爾維亞爾在很大程度上反對伊里戈延的人格主義(他創建了反人格主義激進公民聯盟西班牙語Unión Cívica Radical Antipersonalista,這是激進公民聯盟內的一個異見派,也是協議的成員,該黨宣稱伊里戈延建立了關於他的個人崇拜),因此,他受到政府尊重。他還因主張政府犯下嚴重違規行為而決定抵制1931年大選而出名。[3][4]1935年,在法國流亡的阿爾維亞爾被允許回國,之後他開始和胡斯托總統談判。胡斯托承諾對阿爾維亞爾讓步,這使得阿爾維亞爾在幾年後宣佈取消激進公民聯盟對選舉的抵制。雖然在議會選舉中,政府精心策劃了選舉欺詐,但激進公民聯盟還是增加了黨內立法代表的數量。不過,參議院依舊被保守派主導。[5][4]

1935年11月3日,激進公民聯盟在圖庫曼省選舉中(儘管選舉法庭承認犯下了一些違規行為,這場選舉一般被認為是清白的)獲勝,使黨員米格爾·瑪麗亞·坎佩羅西班牙語Miguel Mario Campero成為省督。本來在聖菲恩特雷里奧斯布宜諾斯艾利斯市也上演了相似的反對派勝利,[6]但政府迅速對反對派勢力的增長做出了反應。在聖菲省選舉幾個月後的1935年10月4日,政府就干涉了聖菲省,罷免了來自民主進步黨英語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Argentina)反對派的盧西亞諾·莫利納斯英語Luciano Molinas[7]新的選舉在幾個月後舉辦,這一次,選票中通過郵寄摻入了假票。[8]

民主進步黨英語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Argentina)領導人利桑德羅·德·拉·托雷英語Lisandro de la Torre辭去了參議員的工作,以抗議他無力阻止腐敗和有罪不罰現象,這使激進公民聯盟失去了強力的潛在盟友。對參議員德·拉·托雷的未遂暗殺(最終導致當選參議員恩索·博達韋埃雷英語Enzo Bordabehere逝世),以及對聖菲省莫利納斯的罷免,只不過是即將到來的選舉的序言。[9]

候選人

協議

協議
羅貝托·瑪麗亞·奧爾蒂斯 拉蒙·卡斯蒂略
總統候選人 副總統候選人
財政部長
(1936-1937)
內務部長
(1936-1937)
同盟政黨:
  • 國家民主黨
  • 反人格主義激進公民聯盟
  • 獨立社會黨
  • 自由-自治黨

為了支持阿古斯丁·佩德羅·胡斯托參選總統而於1931年組建的協議參與了本次選舉,然而,因為激進主義在幾個省的選舉中接連勝利,再加上一位強力的競選對手——阿爾維亞爾即將參選,協議出現了不少問題。1937年初,同盟內部爆發了關於選擇新候選人的衝突。在這個時候,同盟內部共有三位主要的候選人:羅貝托·瑪麗亞·奧爾蒂斯,一位反人格主義激進公民聯盟黨員,同時也是全國最大的一家鐵路公司的律師羅武斯蒂亞諾·帕特龍·科斯塔斯,一位國家民主黨人,是薩爾塔省的前省督;萊奧波爾多·梅洛,也是一位反人格主義激進公民聯盟黨員,曾經作為統一陣線的候選人,在1928年大選中代表保守派和反人格主義激進公民聯盟參選,也在胡斯托政府時期任過部長,表現優異。[10]自從1933年,胡斯托政府簽訂羅卡-朗西曼條約以來,英國的商業利益就一直在胡斯托政府內持有着最大的影響力,這一現象甚至持續到了1937年五月,也就是協議內各黨開會決定新候選人的時間。英國商人們反對另外兩個保守主義者,要求選擇務實的奧爾蒂斯作為新候選人。[11]

在協議會議的一個月前,1937年4月13日,參議員胡安·拉蒙·比達爾在接受聖菲El Orden報採訪時證實,奧爾蒂斯成為新候選人的可能性已經被排除。當被問到選擇奧爾蒂斯這樣一個不那麼保守而又充滿爭議的人物,會不會導致同盟崩潰時,比達爾回應稱候選人並不會遭到反對,他同時否認了關於梅洛將成為新候選人的流言。然而,他又澄清說還沒有決定好誰來任副總統候選人,不過他認為應該是一位國家民主黨人,最後,他說關於候選人的一切都會在五月的大會上做出決定。[10]但是,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中,數名國家民主黨人對同盟施加了很大的壓力,要求帕特龍取代奧爾蒂斯成為被排除的候選人,最終,帕特龍宣佈退選,並要求停止支持自己當總統。另外一位被認為是候選人的重要人物——農業及畜牧部長米格爾·安赫爾·卡爾卡諾——也放棄了競選。[12]

奧爾蒂斯成為候選人的事實,仍然在保守派內部具有爭議。他對逐步恢復大選公正的考慮,遭到了協議強硬派的批評。奧爾蒂斯為了壓住協議大會上的緊張氣氛,選擇了極端保守的立法委員拉蒙·卡斯蒂略作為競選夥伴。他的這個舉動雖然是象徵性的,但真相是,它在之後會帶來巨大的影響。奧爾蒂斯患有晚期2型糖尿病,使得他將在任期內去世。而在卡斯蒂略接任總統後,奧爾蒂斯使政府有利於民主的計劃將全部失敗。[11]

激進公民聯盟

馬爾塞洛·托爾夸托·德·阿爾維亞爾 恩里克·莫斯卡
總統候選人 副總統候選人
Enrique Mosca con jovenes radicales en Retiro 1946.jpg
阿根廷總統
(1922-1928)
聖菲省省督
(1920-1924)
被以下政黨支持:
激進公民聯盟公眾演講上的阿爾維亞爾。阿爾維亞爾曾在1922年大選(伊里戈延沒有參加)上被選為總統。

阿爾維亞爾與胡斯托政府就終結愛國的騙子政權的談判讓他的對黨和黨內工會派的領導,遭到了黨內少壯派激進進步主義者的質疑,這些質疑者組成了青年阿根廷激進方向力量(FORJA)。該組織由未來的總統阿圖羅·弗朗迪西組織並由阿圖羅·豪雷切領導,反對阿爾維亞爾,認為他的領導是通敵行為,他的參選只會使欺詐政權合法化。1937年5月28日,激進公民聯盟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Coliseo劇院(西班牙語:Teatro Coliseo)舉行了內部選舉。即使黨內分歧越來越嚴重,阿爾維亞爾也幾乎沒有面對任何競爭,在一致同意的情況下成為了總統候選人。

副總統的候選人有恩里克·莫斯卡愛德華多·勞倫塞納奧諾里奧·普埃雷東阿道弗·圭梅斯。儘管與前總統伊里戈延不合,莫斯卡仍然高調反對1930年政變,為此他在著名的烏斯懷亞監獄(現為博物館)里服了三年半的刑。相反的是,勞倫塞納支持何塞·費利克斯·烏里武魯的政府,他的支持使得軍政府沒有干涉當時他就任省督的恩特雷里奧斯。不過,他最終還是與軍政府和舉辦了欺詐選舉的胡斯托政府疏遠,並遠離了反人格主義激進公民聯盟。普埃雷東曾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最後一次公正的省選舉中作為省督候選人,並得到了最多的選票,這導致選舉被作廢以及愛國的騙子成為省督。圭梅斯是前薩爾塔省督,在1931年大選中就成為了副總統候選人,但由於軍政府拒絕阿爾維亞爾參選,激進公民聯盟決定抵制1931年大選,並取消了圭梅斯的提名。內部支持者的最終結果確定,莫斯卡以145票,擊敗了勞倫塞納的24票、普埃雷東的8票和圭梅斯的4票,成為了副總統候選人。[13]

因為相信激進公民聯盟是唯一能夠擊敗執政黨的力量,許多政黨都宣佈公開支持阿爾維亞爾和莫斯卡的競選。這其中有利桑德羅·德·拉·托雷領導的民主進步黨,甚至還有兩個馬克斯列寧主義政黨:勞工關注阿根廷共產黨。對於是加入激進公民聯盟領導的廣泛的反對派同盟,還是提名自己的候選人,社會黨內部面臨着很大的矛盾。最終,社會黨高層決定單獨競爭,而這導致想要加入反對派同盟的社會黨派系組建工人社會黨並支持阿爾維亞爾.

社會黨

尼古拉斯·雷佩托 阿圖羅·奧爾加斯
總統候選人 副總統候選人
Nicolás Repetto.jpg
Arturo_Orgaz.jpg
布宜諾斯艾利斯
國家眾議員
(1913-1934)
科爾多瓦省參議員
(1932-1936)

社會黨曾與民主進步黨結成公民聯盟,參加1931年大選,利桑德羅·德·拉·托雷擔任總統候選人,尼古拉斯·雷佩托擔任競選夥伴,他們在激進公民聯盟棄選前就在反對胡斯托的派系中贏得了第二名的地位。不過,在激進公民聯盟取消選舉抵制,再一次壟斷反對黨地位後,社會黨的發展衰弱了。社會黨拒絕與激進公民聯盟合作結成聯合反對派陣線的決定更加加劇了黨的衰落。最終,在1937年7月25日,社會黨宣佈提名雷佩托為總統候選人,阿圖羅·奧爾加斯為競選夥伴。[14]

結果

即使阿爾維亞爾與胡斯托之間已經達成了共識,也沒能讓9月5日的投票出現任何改變。投票的過程中出現了大量關於恐嚇、填充選票和操縱選民的報告,最後,奧爾蒂斯以55%的得票率輕鬆獲選。[15]一位選舉時的觀察家稱「民主已經擴張到了更遠的地方」,意指在「選民」中實際上存在大量死者。[15]在依然由激進公民聯盟統治的地區(科爾多瓦圖庫曼)或政府允許反對派參與財政事務的地區(拉里奧哈聯邦首都)的選舉被認為是自由的,阿爾維亞爾和莫斯卡的競選在這四處地區都贏得了廣泛的勝利。[15]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督曼努埃爾·弗雷斯科(一位愛國的騙子的最大受益人)將1937年選舉定義為「阿根廷歷史上最骯髒的一次選舉」。[16]1940年,在奧爾蒂斯因病請辭前不久,他受到來自保守派的壓力而干涉了布宜諾斯艾利斯,罷免了弗雷斯科。[17]

總統候選人 副總統候選人 政黨 得票數 百分比 選舉人團
羅貝托·瑪麗亞·奧爾蒂斯 拉蒙·卡斯蒂略 反人格主義激進公民聯盟西班牙語Unión Cívica Radical Antipersonalista 協議英語Concordancia (Argentina) 1.094.685 55.77 245
國家民主黨英語National Democratic Party (Argentina)
獨立社會黨
馬爾塞洛·托爾夸托·德·阿爾維亞爾 恩里克·莫斯卡 激進公民聯盟 814.750 41.51 127
尼古拉斯·雷佩托 阿圖羅·奧爾加斯 社會黨 50.917 2.59 0
迭戈·路易斯·莫利納里 阿道弗·羅科 激進黨 2.585 0.13 0
有效投票 1.962.937 96.41 372
空白或無效投票 72.902 3.59 4
總投票數 2.035.839 100.00 376

各省結果

奧爾蒂斯/卡斯蒂略
協議英語Concordancia (Argentina)
阿爾維亞爾/莫斯卡
(激進公民聯盟)
雷佩托/奧爾加斯
(社會黨)
其他
得票數 % 選舉人團 得票數 % 選舉人團 得票數 % 得票數 %
布宜諾斯艾利斯 391.441 74.1% 88 115.558 21.9% 0
聯邦首都 110.225 27.85% 0 256.607 64.83% 68 26.422 6.67% 2.585 0.65%
卡塔馬卡 12.153 61.4% 8 6.754 34.1% 0
科爾多瓦 97.764 42.6% 0 121.818 53.0% 33
科連特斯 50.340 61.6% 18 27.749 34.5% 0
恩特雷里奧斯 66.138 49.0% 21 60.348 44.7% 0
胡胡伊 14.182 85.2% 8 1.029 6.2% 0
拉里奧哈 7.814 46.6% 0 8.635 52.7% 8
門多薩 36.209 50.48% 16 32.626 45.48% 0 1.318 1.84%
薩爾塔 28.556 84.08% 10 3.363 9.90% 0 2.044 6.02%
聖胡安 18.673 62.2% 10 11.347 37.7% 0
聖路易斯 16.516 55.9% 10 12.584 42.6% 0
聖菲 167.867 64.24% 40 77.284 29.58% 0 3.362 1.29%
聖地亞哥-德爾埃斯特羅 39.642 56.3% 16 28.637 40.3% 0
圖庫曼 37.110 37.1% 0 50.666 50.7% 18
總得票數 1.094.685 55.77% 245 814.750 41.51% 127 50.917 2.59% 2.585 0.13%

畫廊

參考文獻

  1. ^ Caras y Caretas: el fraude patriótico (1939). [2019-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21). 
  2. ^ Rock, David. Argentina: 1516-1982.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7.
  3. ^ Todo Argentina: Uriburu. [2019-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02). 
  4. ^ 4.0 4.1 Todo Argentina: Justo. [2019-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2). 
  5. ^ Nohlen, Dieter. Elections in the America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英文)
  6. ^ Luna 1999,第166頁.
  7. ^ Luna 1999,第170頁.
  8. ^ Luna 1999,第185頁.
  9. ^ Historia Politica: Antipersonalismo en Santa Fe (PDF). [2019-09-3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07-11). 
  10. ^ 10.0 10.1 "La candidatura del Dr. Roberto Ortiz es inconmovible... es una cosa resuelta y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El Orden, 14 de abril de 1937
  11. ^ 11.0 11.1 Todo Argentina: 1937. [2017-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8). 
  12. ^ Patrón Costas ha pedido que no insistan con su candidatur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El Orden, 22 de mayo de 1937
  13. ^ Luna 1999,第187頁.
  14. ^ Partido Socialista proclama la fórmula Repetto - Orgaz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El Orden, 26 de julio de 1937
  15. ^ 15.0 15.1 15.2 Todo Argentina: Fraude Patriotico. [2019-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3). 
  16. ^ Cronista. 2009 [2019年10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12月30日). 
  17. ^ Walter, Richard. The Province of Buenos Aires and Argentine Politics, 1912-1943.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英文)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