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11月德國國會選舉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6年12月15日) |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6年12月15日) |
| |||||||||||||||||||||||||||||||||||||||||||||||||||||||||||||||||||||||||||||||||||||
國會共有584個席位 獲得過半多數需293個席位 | |||||||||||||||||||||||||||||||||||||||||||||||||||||||||||||||||||||||||||||||||||||
---|---|---|---|---|---|---|---|---|---|---|---|---|---|---|---|---|---|---|---|---|---|---|---|---|---|---|---|---|---|---|---|---|---|---|---|---|---|---|---|---|---|---|---|---|---|---|---|---|---|---|---|---|---|---|---|---|---|---|---|---|---|---|---|---|---|---|---|---|---|---|---|---|---|---|---|---|---|---|---|---|---|---|---|---|---|
投票率 | 80.58% | ||||||||||||||||||||||||||||||||||||||||||||||||||||||||||||||||||||||||||||||||||||
| |||||||||||||||||||||||||||||||||||||||||||||||||||||||||||||||||||||||||||||||||||||
|
1932年11月德國國會選舉(德語:Reichstagswahl November 1932)於1932年11月6日在德國舉行。這次選舉中,納粹黨表現不算太理想,而共產主義勢力和代表民族保守主義的德國國家人民黨得票上升。這次選舉結果使納粹黨人極為失望。雖然他們再一次成為第一大黨,但比之前的席位少了,並且無法單獨在國會中組建政府。選後,由威廉·開普勒的親希特拉產業社交團體內成員和一些實業家及農業利益者向總統保羅·馮·興登堡上書的《產業請願》呼籲立刻任命阿道夫·希特拉為總理。同期還有另一份支持帕彭政府的337位實業家請願書[1]。當時納粹黨正面臨資金枯竭的窘境,再加之格雷戈爾·施特拉塞爾和希特拉之間的分歧進一步公開化,選舉結果較7月有所下滑。
第7屆國會選舉是在1933年1月30日納粹黨掌權之前威瑪共和國最後一次自由和公正的選舉,接下來的1933年3月選舉中幾乎伴隨着大規模的政治鎮壓,尤其是針對共產主義者和社會民主主義者政治家。德國下一次自由的選舉出現在西德1949年舉行的選舉;而全德國的自由選舉,則是在1990年兩德統一以後的1990年德國聯邦議院選舉。
背景
1932年9月12日,第6屆國會唯一一次會議期間,帕彭政府面臨執政危機。會議議程僅有一項,審議政府的報告,但德國共產黨提出廢除兩項緊急法令,並對帕彭政府進行不信任投票,沒有議員反對。
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黨魁希特拉在討論了該事項後表示支持德共的提議。這讓馮·帕彭有時間趕緊派人去德國總理府拿取已由德國總統保羅·馮·興登堡簽署的國會解散命令[註 2]並將其帶回國會。在國會議員的辱罵和噓聲中,帕彭在胳膊下夾着德國總統的紅色文件夾進入國會大廈,並向國會議員挑釁地揮手。[2]
議長赫爾曼·戈林主持重新開始會議並立即表示現在將對德共提案進行投票。總理帕彭要求發言,戈林在正在進行的投票期間故意向左看,並無視總理的發言請求。帕彭隨後將紅色文件放在戈林的桌上,並與他的部長們一起離開了國會大廈。國會最終以 513 票對 42 票的壓倒性多數廢除了帕彭的緊急解散國會法令。
戈林認為該法令沒有效力,因為是由已經解散了的國會簽署的。然而,由於該命令在戈林離開國會時生效,因此在投票結果確定之前,第6屆德國國會已經合法解散,新的國會選舉最遲將在11月6日舉行。國會解散的理由是「......因為國會有可能要求廢除我今年 9月4日的緊急法令。」 [3]
帕彭在解散國會後仍繼續執政。因此他沒有在當天的國會發表政府報告,而是在晚上的廣播中發表了他的政府報告。他在報告中概述了他正在計劃的新秩序。正式民主應該被「公正的國家治理」所取代。選民的影響力應該基本上限於帝國總統的選舉。成功解決因1929年經濟危機造成的失業問題對帕彭政府的生存至關重要。然而,儘管實施了被稱為「帕彭計劃」的一攬子方案,但由於政策的時滯性,在選舉時仍然未能奏效。[4]
註釋
參考資料
- ^ Henry Ashby Turner. Die Großunternehmer und der Aufstieg Hitlers. Berlin: Siedler Verlag. 1985: S. 331.
- ^ Heinrich August Winkler: Der lange Weg nach Westen. Deutsche Geschichte 1806–1933, Bonn 2002, S. 511/522.
- ^ Heinrich August Winkler: Der Weg in die Katastrophe. Arbeiter und Arbeiterbewegung in der Weimarer Republik 1930 bis 1933. 2. Auflage, Berlin und Bonn 1990, S. 730–733.
- ^ Heinrich August Winkler: Weimar 1918–1933. Die Geschichte der ersten deutschen Demokratie. Beck, München 1993, S. 524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