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貴總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清雲貴總督
末任雲貴總督李經羲
官邸雲貴總督府
(原址位於抗戰勝利紀念堂
任命者清朝皇帝
設立1659年
首任趙廷臣
末任李經羲
廢止1911年
後繼職位
雲貴總督轄地(1911年)

雲貴總督滿語ᠶᡡᠨᠨᠠᠨ
ᡤᡠᡳ᠌ᠵᡝᠣ ‍ᡳ
ᡠᡥᡝᡵᡳ
ᡴᠠᡩ᠋ᠠᠯᠠᡵᠠ
ᠠᠮᠪᠠᠨ
穆麟德轉寫yūnnan guijeo i uheri kadalara amban),正式官銜為總督雲貴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1],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雲南省貴州省的軍民政務。雲貴總督之職始置於順治十六年(1659年),經康雍乾三朝近百年的分合調整,定型於乾隆十二年(1747年),駐地為雲南府(今昆明市),直至清末。[2]

自1659年設置,到1911年民國建立,共有83人、88任雲貴總督,其中31人為進士出身,有52人屬旗籍,來自滿洲八旗的有37人[3]

沿革

建置之始

清朝入關後,陸續佔領南方各省,順治十五年(1658年),清軍洪承疇克取貴州。[4]順治十六年(1659年),清軍吳三桂攻佔雲南。[5]因雲貴地區社會複雜、環境險惡、條件艱苦,清軍未派滿洲與蒙古八旗駐防,而是以吳三桂軍鎮守,同時組建雲貴綠營,並置雲貴總督統轄。[2]順治十六年正月癸丑(1659年2月12日)[註 1]順治帝頒佈上諭「雲貴地方初辟,節制彈壓,亟需總督重臣。貴州巡撫趙廷臣久歷岩疆,堪勝此任。著即升雲貴總督」[6],此即雲貴總督建置之始。[2][7]

多次調整

第一次分合

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帝病逝,康熙帝即位後,同年八月己未(1661年10月5日)對督撫制度進行調整,改為「直隸各設總督一員,駐紮省城」[8],雲貴總督因而裁撤,分置雲南總督和貴州總督。[2]康熙四年五月丁未(1665年7月4日),重新裁併督撫,「貴州總督裁併雲南」[9],復設雲貴總督,駐貴陽府[2]

三藩之亂時期

康熙初年,吳三桂勢力做大,鎮守雲南,雲貴總督代表的中央勢力被排擠出雲南。[2]康熙十二年(1673年),朝廷商議削藩,同時重新增設雲南總督,以便監視吳三桂和執行撤藩事宜,於康熙十二年九月辛未(1673年10月14日)調陝西總督鄂善為雲南總督。[2][7]鄂善還未到任,吳三桂起兵反叛,殺雲南巡撫朱國治貴州巡撫曹申吉、貴州提督李本深、雲南提督張國柱投降。[5][10]雲貴總督甘文焜試圖在貴陽拒守,但因部將不聽從其指揮,撤逃至鎮遠,被圍身亡。[5][10]

鄂善於康熙十三年(1674年)改任雲貴總督,但因三藩之亂實際未能赴任,直至康熙十六年(1677年)改任甘肅巡撫。[2][7][11]雲貴總督一職也懸空至康熙十八年(1679年)由周有德繼任。[2][7][11]「三藩之亂」平定後,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雲貴總督駐地遷至雲南府,直至清末。[2]

雲貴廣西總督時期

雍正初年,雍正帝任心腹鄂爾泰為雲貴總督,在當地大力推行改土歸流,擊破或招降雲貴境內的谷隆、長寨、烏蒙、鎮遠、霑益等土司,並出兵鎮壓了廣西西隆州、八達寨等土司的反抗。[12]雍正六年十月丁亥(1728年11月11日)[註 2],鄂爾泰受旨節制廣西巡撫,成為雲貴廣西三省總督(雲廣總督)。[12]改土歸流形勢趨於穩定後,鄂爾泰調離雲貴廣,雍正帝也考慮取消雲貴總督對廣西的兼轄。[2]雍正十二年十二月癸丑(1735年1月5日),雍正帝正式批准雲貴總督停轄廣西。[13]

第二次分合

乾隆帝即位後,即以貴州苗疆事務「善後事宜,正須料理,必事權歸一,始可專其責成」[14]為由,於乾隆元年六月癸酉(1736年7月18日)改雲貴總督尹繼善專任雲南總督,另任張廣泗為貴州總督兼巡撫事。[7]乾隆十二年(1747年),第一次金川之役爆發,因張廣泗有貴州處理苗亂經驗,乾隆帝於同年三月辛丑(1747年4月20日)調其任川陝總督入川領軍鎮亂。[7][15]同時,授時任貴州總督張允隨為雲貴總督,雲、貴二省總督復並。[16]

建置穩定

乾隆十二年(1747年)復並後,雲貴總督建置再未有大調整,直至清末。[2]

宣統元年正月庚子(1909年2月9日),李經羲接替錫良出任雲貴總督。[7]宣統三年八月十九(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辛亥革命開端。10月30日,雲南新軍將領蔡鍔唐繼堯等發動重九起義。起義成功後,李經羲被禮送離開雲南,前往上海。[17]

歷任總督

以下列表中:

  • 序次為數字表示實授,即正式任命職務
  • 序次為*表示署理、監護等,即臨時代理職務

雲貴總督(首次設置)

序次 姓名 籍貫/旗籍 上任時間 卸任時間 卸任原因 備註 來源
1 趙廷臣 漢軍鑲黃旗 順治十六年正月癸丑
1659年2月12日
順治十八年八月己未
1661年10月5日
浙江總督 [7][18]

雲南、貴州總督(首次分置)

雲南總督

序次 姓名 籍貫/旗籍 上任時間 卸任時間 卸任原因 備註 來源
1 卞三元 漢軍鑲紅旗 順治十八年九月丁亥
1661年11月2日
康熙四年五月丁未
1665年7月4日
改雲貴總督 [7][18]

貴州總督

序次 姓名 籍貫/旗籍 上任時間 卸任時間 卸任原因 備註 來源
1 佟延年 漢軍正藍旗 順治十八年十月戊申
1661年11月23日
順治十八年十二月癸酉
1662年2月16日
休官 [7][18]
2 楊茂勛 漢軍鑲紅旗 順治十八年十二月癸酉
1662年2月16日
康熙四年五月丁未
1665年7月4日
裁貴州總督

雲貴總督(二次設置)

序次 姓名 籍貫/旗籍 上任時間 卸任時間 卸任原因 備註 來源
1 卞三元 漢軍鑲紅旗 康熙四年五月丁未
1665年7月4日
康熙七年十二月丙寅
1669年1月3日
告養 [7][18]
2 甘文焜 漢軍正藍旗 康熙七年十二月己卯
1669年1月16日
康熙十二年十二月癸卯
1674年1月14日
拒降自殺 任內吳三桂起兵
3 鄂善 滿洲鑲黃旗 康熙十三年正月丁丑
1674年2月17日
康熙十六年七月丙申
1677年8月19日
甘肅巡撫 初為單設的雲南總督,甘文焜死後改雲貴總督,實際未能赴任
因吳三桂叛亂,康熙十六年七月丙申(1677年8月19日)
至康熙十八年二月辛巳(1679年3月27日)職位懸空
4 周有德 漢軍鑲紅旗 康熙十八年二月辛巳
1679年3月27日
康熙十九年
1680年
去世 因吳三桂叛亂,實際未能赴任
5 趙良棟 甘肅寧夏府 康熙十九年正月戊午
1680年2月27日
康熙二十一年正月
1682年2月
召回京城 率軍復克雲南
6 蔡毓榮 漢軍正白旗 康熙二十一年正月丙寅
1682年2月24日
康熙二十五年閏四月辛未
1686年6月8日
總督倉場侍郎 任內總督駐地遷至雲南府
7 范承勛 漢軍鑲黃旗 康熙二十五年閏四月辛未
1686年6月8日
康熙三十三年三月乙丑
1694年4月21日
左都御史
8 丁思孔 漢軍鑲黃旗 康熙三十三年四月戊寅
1694年5月4日
康熙三十三年八月
1694年9月
去世
9 王繼文 漢軍鑲黃旗 康熙三十三年九月癸未
1694年11月5日
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甲寅
1699年1月14日
病免
10 巴錫 漢軍鑲黃旗 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己未
1699年1月19日
康熙四十四年五月癸酉
1705年7月1日
戶部滿右侍郎
11 貝和諾 滿洲正黃旗 康熙四十四年五月庚辰
1705年7月8日
康熙四十九年九月辛酉
1710年11月20日
禮部尚書
12 郭瑮 滿洲鑲紅旗 康熙四十九年十月丙子
1710年12月5日
康熙五十五年九月庚午
1716年10月28日
去世
13 蔣陳錫 江南常熟縣 康熙五十五年九月庚午
1716年10月28日
康熙五十九年九月戊寅
1720年10月15日
革職
* 張文煥 甘肅寧夏府 康熙五十九年九月戊寅
1720年10月15日
康熙六十一年二月庚午
1722年3月31日
召回京城 貴州提督,署理
* 高其倬 漢軍鑲黃旗 康熙六十一年二月庚午
1722年3月31日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壬戌
1723年1月17日
授雲貴總督 廣西巡撫,署理
14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壬戌
1723年1月17日
雍正三年十月戊辰
1725年11月8日
閩浙總督
15 伊都立 滿洲正黃旗 雍正三年十月戊辰
1725年11月8日
雍正三年十月庚寅
1725年11月30日
山西總督 山西巡撫
16 楊名時 江南江陰縣 雍正三年十月庚寅
1725年11月30日
雍正四年十月甲申
1726年11月19日
革職 雲南巡撫
17 鄂爾泰 滿洲鑲藍旗 雍正四年十月甲申
1726年11月19日
雍正六年十月丁亥
1728年11月11日
改雲廣總督

雲貴廣西(雲廣)總督

序次 姓名 籍貫/旗籍 上任時間 卸任時間 卸任原因 備註 來源
1 鄂爾泰 滿洲鑲藍旗 雍正六年十月丁亥
1728年11月11日
雍正九年七月丁卯
1731年8月8日
召回京城 [7][18]
* 高其倬 漢軍鑲黃旗 雍正九年七月丁卯
1731年8月8日
雍正十一年正月壬辰
1733年2月23日
兩江總督 署理
2 尹繼善 滿洲鑲黃旗 雍正十一年正月壬辰
1733年2月23日
乾隆元年六月癸酉
1736年7月18日
雲貴總督分置 雍正十二年十二月癸丑(1735年1月5日)後停轄廣西

雲南、貴州總督(二次分置)

雲南總督

序次 姓名 籍貫/旗籍 上任時間 卸任時間 卸任原因 備註 來源
1 尹繼善 滿洲鑲黃旗 乾隆元年六月癸酉
1736年7月18日
乾隆二年四月己卯
1737年5月20日
召回京城 [7][19]
* 張允隨 漢軍鑲黃旗 乾隆二年四月己卯
1737年5月20日
乾隆二年閏九月丁卯
1737年11月4日
卸署 雲南巡撫,首次署理
2 慶復 滿洲鑲黃旗 乾隆二年閏九月丁卯
1737年11月4日
乾隆六年四月戊申
1741年5月28日
兩廣總督
* 張允隨 漢軍鑲黃旗 乾隆六年四月戊申
1741年5月28日
乾隆八年五月戊申
1743年7月17日
授雲南總督 雲南巡撫,二次署理
3 乾隆八年五月戊申
1743年7月17日
乾隆十二年三月辛丑
1747年4月20日
改雲貴總督 雲南巡撫

貴州總督

序次 姓名 籍貫/旗籍 上任時間 卸任時間 卸任原因 備註 來源
1 張廣泗 漢軍鑲紅旗 乾隆元年六月癸酉
1736年7月18日
乾隆十二年三月辛丑
1747年4月20日
裁貴州總督,改川陝總督 貴州巡撫 [7][19]

雲貴總督(復設)

序次 姓名 籍貫/旗籍 上任時間 卸任時間 卸任原因 備註 來源
1 張允隨 漢軍鑲黃旗 乾隆十二年三月辛丑
1747年4月20日
乾隆十五年正月丁未
1750年2月9日
東閣大學士 [7][19]
2 碩色 滿洲正黃旗 乾隆十五年正月丁未
1750年2月9日
乾隆二十年六月癸丑
1755年7月19日
改署湖廣總督
* 愛必達 滿洲鑲黃旗 乾隆二十年六月癸丑
1755年7月19日
乾隆二十一年二月壬戌
1756年3月24日
山東巡撫 雲南巡撫,署理
3 恆文 滿洲正黃旗 乾隆二十一年二月壬戌
1756年3月24日
乾隆二十二年六月辛酉
1757年7月16日
革職,處死
4 愛必達 滿洲鑲黃旗 乾隆二十二年六月癸亥
1757年7月18日
乾隆二十六年四月壬辰
1761年5月27日
湖廣總督
5 吳達善 滿洲正紅旗 乾隆二十六年四月壬辰
1761年5月27日
乾隆二十九年六月甲辰
1764年7月22日
湖廣總督
6 劉藻 山東菏澤縣 乾隆二十九年六月甲辰
1764年7月22日
乾隆三十一年正月丙戌
1766年2月24日
湖廣總督,因緬甸戰事不利,未及赴任降為湖北巡撫,自殺 兼署雲南巡撫
7 楊應琚 漢軍正白旗 乾隆三十一年正月丙戌
1766年2月24日
乾隆三十二年三月乙丑
1767年3月30日
因謊報緬甸軍情,逮捕進京賜死
8 明瑞 滿洲鑲黃旗 乾隆三十二年三月乙丑
1767年3月30日
乾隆三十三年二月丙戌
1768年4月14日
戰敗自縊 任內改兵部尚書,仍兼雲貴總督
9 鄂寧 滿洲鑲藍旗 乾隆三十三年二月丙戌
1768年4月14日
乾隆三十三年六月壬午
1768年8月8日
因上奏征緬困難,降福建巡撫 明瑞戰敗後阿里袞暫領,但起止不明
10 阿桂 滿洲正藍旗
後抬入正白旗
乾隆三十三年六月壬午
1768年8月8日
乾隆三十四年正月庚寅
1769年2月12日
免兼,專辦軍務 兵部尚書,兼雲貴總督
11 明德 滿洲正紅旗 乾隆三十四年正月辛卯
1769年2月13日
乾隆三十四年三月丙午
1769年4月29日
江蘇巡撫 降職後,暫留署
12 阿思哈 滿洲正黃旗 乾隆三十四年三月壬子
1769年5月5日
乾隆三十四年十月乙卯
1769年11月4日
革職
* 彰寶 滿洲鑲黃旗 乾隆三十四年十月乙卯
1769年11月4日
乾隆三十六年正月己未
1771年3月3日
召回京城 雲南巡撫,署理
* 德福 滿洲鑲白旗 乾隆三十六年正月己未
1771年3月3日
乾隆三十六年五月壬戌
1771年7月4日
四川總督 署理
13 彰寶 滿洲鑲黃旗 乾隆三十六年五月壬戌
1771年7月4日
乾隆三十九年五月丙寅
1774年6月22日
病免
* 圖思德 滿洲鑲黃旗 乾隆三十九年五月丙寅
1774年6月22日
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乙酉
1777年2月25日
回任貴州巡撫 貴州巡撫,署理,次年兼署雲南巡撫
14 李侍堯 漢軍鑲黃旗 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乙酉
1777年2月25日
乾隆四十五年三月丁酉
1780年4月22日
革職逮捕 乾隆四十五年二月癸丑(1780年3月9日)即已解任
* 舒常 滿洲正白旗 乾隆四十五年二月癸丑
1780年3月9日
乾隆四十五年六月乙卯
1780年7月9日
湖廣總督 貴州巡撫,李侍堯解任後署理
15 福康安 滿洲鑲黃旗 乾隆四十五年三月丁酉
1780年4月22日
乾隆四十六年八月壬午
1781年9月29日
四川總督 首次出任
16 富綱 滿洲正藍旗 乾隆四十六年八月壬午
1781年9月29日
乾隆五十一年六月辛丑
1786年7月24日
閩浙總督 首次出任
17 特成額 蒙古正紅旗 乾隆五十一年六月辛丑
1786年7月24日
乾隆五十一年十月辛丑
1786年11月21日
革職逮捕
18 富綱 滿洲正藍旗 乾隆五十一年十月辛丑
1786年11月21日
乾隆五十九年七月甲辰
1794年8月14日
兩江總督 二次出任
19 福康安 滿洲鑲黃旗 乾隆五十九年七月甲辰
1794年8月14日
乾隆六十年五月丁巳
1795年6月23日
閩浙總督 二次出任
20 勒保 滿洲鑲紅旗 乾隆六十年五月丁巳
1795年6月23日
嘉慶二年九月丁亥
1797年11月9日
湖廣總督 [7][20][21]
21 鄂輝 滿洲正白旗 嘉慶二年九月丁亥
1797年11月9日
嘉慶三年六月甲寅
1798年8月3日
去世
22 富綱 滿洲正藍旗 嘉慶三年六月甲寅
1798年8月3日
嘉慶四年八月癸巳
1799年9月6日
丁憂免職 三次出任
23 長麟 滿洲正藍旗 嘉慶四年八月癸巳
1799年9月6日
嘉慶四年十月戊子
1799年10月31日
閩浙總督
24 書麟 滿洲鑲黃旗 嘉慶四年十月戊子
1799年10月31日
嘉慶五年十月戊辰
1800年12月5日
湖廣總督 吏部尚書
25 琅玕 滿洲正藍旗 嘉慶五年十月戊辰
1800年12月5日
嘉慶九年七月己亥
1804年8月17日
去世
26 伯麟 滿洲正黃旗 嘉慶九年七月己亥
1804年8月17日
嘉慶二十五年四月戊申
1820年6月8日
兵部尚書
27 慶保 滿洲鑲黃旗 嘉慶二十五年四月戊申
1820年6月8日
嘉慶二十五年十二月丁亥
1821年1月8日
閩浙總督
28 史致光 浙江山陰縣 嘉慶二十五年十二月丁亥
1821年1月8日
道光二年八月丁未
1822年9月20日
召回京城
29 明山 滿洲鑲藍旗 道光二年八月丁未
1822年9月20日
道光四年十二月己卯
1825年2月8日
召回京城 道光四年閏七月壬寅(1824年9月4日)後病假,由韓克均兼署
* 韓克均 山西汾陽縣 道光四年閏七月壬寅
1824年9月4日
道光四年十二月己卯
1825年2月8日
卸署 雲南巡撫,兼署
30 長齡 蒙古正白旗 道光四年十二月己卯
1825年2月8日
道光五年九月乙酉
1825年10月12日
陝甘總督
31 趙慎畛 湖南武陵縣 道光五年九月乙酉
1825年10月12日
道光六年五月戊戌
1826年6月22日
去世
32 阮元 江蘇儀徵縣 道光六年五月戊戌
1826年6月22日
道光十五年二月己亥
1835年3月8日
體仁閣大學士
33 伊里布 滿洲鑲黃旗 道光十五年二月己亥
1835年3月8日
道光十九年十二月己卯
1840年1月21日
兩江總督
34 鄧廷楨 江蘇江寧府 道光十九年十二月己卯
1840年1月21日
道光十九年十二月甲申
1840年1月26日
閩浙總督 實際未到任,雲南巡撫顏伯燾兼署
35 桂良 滿洲正紅旗 道光十九年十二月甲申
1840年1月26日
道光二十五年四月癸卯
1845年5月18日
召回京城 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壬申(1844年12月18日)召回京城,雲南巡撫吳其濬兼署
* 吳其濬 河南固始縣 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壬申
1844年12月18日
道光二十五年四月癸卯
1845年5月18日
卸署 雲南巡撫,兼署
36 賀長齡 湖南善化縣 道光二十五年四月癸卯
1845年5月18日
道光二十六年八月乙亥
1846年10月12日
河南布政使
37 李星沅 湖南湘陰縣 道光二十六年八月乙亥
1846年10月12日
道光二十七年三月乙未
1847年4月30日
兩江總督 未到任前,由雲南巡撫陸建瀛兼署
38 林則徐 福建侯官縣 道光二十七年三月乙未
1847年4月30日
道光二十九年七月己未
1849年9月10日
病免 未到任前,由雲南巡撫程矞采兼署
39 程矞采 江西新建縣 道光二十九年七月己未
1849年9月10日
道光三十年十一月丙午
1850年12月21日
湖廣總督
40 吳文鎔 江蘇儀徵縣 道光三十年十一月丙午
1850年12月21日
咸豐二年十月壬辰
1852年11月26日
閩浙總督 未到任前,由雲南巡撫張亮基兼署
41 羅繞典 湖南安化縣 咸豐二年十月壬辰
1852年11月26日
咸豐四年十一月戊子
1854年1月11日
去世 咸豐三年五月壬子(1853年6月14日)後病假,由吳振棫兼署 [7][22][21]
* 吳振棫 浙江錢塘縣 咸豐三年五月壬子
1853年6月14日
咸豐四年十一月戊子
1854年1月11日
卸署 雲南巡撫,兼署
42 恆春 滿洲正白旗 咸豐四年十一月戊子
1854年1月11日
咸豐七年六月乙亥
1857年8月15日
自殺
43 吳振棫 浙江錢塘縣 咸豐七年六月乙亥
1857年8月15日
咸豐八年十一月乙亥
1859年1月1日
病免 未到任前,由雲南巡撫桑春榮兼署
44 張亮基 江蘇銅山縣 咸豐八年十一月乙亥
1859年1月1日
咸豐十年十月壬戌
1860年11月14日
病免
45 劉源灝 直隸順天府 咸豐十年十月壬戌
1860年11月14日
咸豐十一年七月丙午
1861年8月25日
召回京城 未到任前,由雲南巡撫徐之銘兼署
46 福濟 滿洲鑲白旗 咸豐十一年七月丙午
1861年8月25日
咸豐十一年十一月壬寅
1861年12月19日
革職 未到任
* 潘鐸 江蘇江寧府 咸豐十一年十一月壬寅
1861年12月19日
同治二年三月乙卯
1863年4月26日
雲南回變被殺 署理
47 勞崇光 湖南善化縣 同治二年三月乙卯
1863年4月26日
同治六年二月壬子
1867年4月2日
去世
48 張凱嵩 湖北江夏縣 同治六年二月壬子
1867年4月2日
同治七年三月癸丑
1868年3月28日
革職 未到任前,由雲南按察使宋延春監護
49 劉岳昭 湖南湘鄉縣 同治七年三月癸丑
1868年3月28日
光緒元年十一月戊戌
1875年12月2日
革職 同治十二年八月丁亥(1873年10月2日)入覲,由雲南巡撫岑毓英兼署
* 岑毓英 廣西西林縣 同治十二年八月丁亥
1873年10月2日
光緒二年四月乙酉
1876年5月17日
卸署 雲南巡撫,首次署理
50 劉長佑 湖南新寧縣 光緒元年十一月戊戌
1875年12月2日
光緒九年四月甲戌
1883年5月30日
病免 光緒八年五月壬辰(1882年6月22日)入覲,由雲南巡撫岑毓英兼署
* 岑毓英 廣西西林縣 光緒八年五月壬辰
1882年6月22日
光緒九年四月甲戌
1883年5月30日
授雲貴總督 雲南巡撫,二次署理
51 光緒九年四月甲戌
1883年5月30日
光緒十五年六月丙子
1889年6月29日
去世
52 王文韶 浙江仁和縣 光緒十五年六月丁丑
1889年6月30日
光緒二十一年七月丁未
1895年8月28日
直隸總督 光緒二十年九月戊寅(1894年10月3日)入覲,由雲南巡撫譚鈞培兼署
* 譚鈞培 貴州鎮遠縣 光緒二十年九月戊寅
1894年10月3日
光緒二十年十二月丙寅
1895年1月19日
去世 雲南巡撫,兼署;死後改由雲南按察使岑毓寶監護
* 岑毓寶 廣西西林縣 光緒二十年十二月丙寅
1895年1月19日
光緒二十一年七月己酉
1895年8月30日
回任雲南按察使 雲南按察使,監護
53 崧蕃 滿洲鑲藍旗 光緒二十一年七月己酉
1895年8月30日
光緒二十六年十月壬子
1900年12月5日
陝甘總督 光緒二十五年十月庚子(1899年11月28日)入覲,由雲南巡撫丁振鐸兼署
* 丁振鐸 河南羅山縣 光緒二十五年十月庚子
1899年11月28日
光緒二十六年十月壬子
1900年12月5日
卸署 雲南巡撫,首次署理
54 魏光燾 湖南邵陽縣 光緒二十六年十月壬子
1900年12月5日
光緒二十八年十一月壬戌
1902年12月5日
兩江總督
* 丁振鐸 河南羅山縣 光緒二十八年十一月壬戌
1902年12月5日
光緒三十年十一月辛巳
1904年12月13日
授雲貴總督 二次署理
55 光緒三十年十一月辛巳
1904年12月13日
光緒三十二年七月戊午
1906年9月11日
閩浙總督
56 岑春煊 廣西西林縣 光緒三十二年七月戊午
1906年9月11日
光緒三十三年正月辛亥
1907年3月3日
四川總督
57 錫良 蒙古鑲藍旗 光緒三十三年正月辛亥
1907年3月3日
宣統元年正月庚子
1909年2月9日
東三省總督
58 李經羲 安徽合肥縣 宣統元年正月庚子
1909年2月9日
宣統三年九月甲戌
1911年10月31日
重九起義爆發後棄職逃離 未到任前,由雲南布政史沈秉堃監護

註釋

  1. ^ 亦有記載為順治元年、二年、十七年等,具體參見《清代雲貴總督之建置演變考述》一文
  2. ^ 亦有記載為雍正五年、七年、十年等,具體參見《清代雲貴總督之建置演變考述》一文

參考文獻

  1. ^ 卷一百十六·志九十一. 清史稿.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鄒建達. 清代云贵总督之建置演变考述.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2008, (02): 49–58+149 [2019-10-08]. ISSN 1002-680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6). 
  3. ^ 艾成虎. 清代云贵总督群体研究. 昆明學院學報. 2019, 41 (4): 91-95 [2019-10-24]. doi:10.14091/j.cnki.kmxyxb.2019.04.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7). 
  4. ^ 卷二百三十七·列传二十四·洪承畴. 清史稿. 
  5. ^ 5.0 5.1 5.2 卷四百七十四·列传二百六十一·吴三桂. 清史稿. 
  6. ^ 卷一百二十三. 清世祖章皇帝实录. 
  7.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錢實甫. 第二册·总督年表. 清代职官年表 第一版. 北京: 中華書局. 1980. ISBN 7101015980. OCLC 17053751. 
  8. ^ 卷二十三.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9. ^ 卷十五. 清圣祖仁皇帝实录. 
  10. ^ 10.0 10.1 魏源. 卷二 镇藩. 韓錫鐸; 孫文良 (編). 圣武记. 北京: 中華書局. 1984年2月. 
  11. ^ 11.0 11.1 卷二百五十六·列传四十三. 清史稿. 
  12. ^ 12.0 12.1 卷二百八十八·列传七十五. 清史稿. 
  13. ^ 卷一百五十. 清世宗宪皇帝实录. 
  14. ^ 卷二十. 清高宗纯皇帝实录. 
  15. ^ 卷二百九十七·列传八十四. 清史稿. 
  16. ^ 卷三百零七·列传九十三. 清史稿. 
  17. ^ 徐友春. 民国人物大辞典. 石家莊: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1: 308–309. 
  18. ^ 18.0 18.1 18.2 18.3 18.4 卷一百九十七·表三十七·疆臣年表一. 清史稿. 
  19. ^ 19.0 19.1 19.2 卷一百九十八·表三十八·疆臣年表二. 清史稿. 
  20. ^ 卷一百九十九·表三十九·疆臣年表三. 清史稿. 
  21. ^ 21.0 21.1 魏秀梅. 清季職官表附人物錄 再版. 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02年6月: 378–380. ISBN 9576718686. OCLC 52141758. 
  22. ^ 卷二百·表四十·疆臣年表四. 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