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柏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陳柏松(1923年2月13日—2008年8月),四川仁壽人,漢族,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1][2][3][4]

生平

陳柏松生於四川省仁壽縣陵陽鎮,父母是小商販,家境貧寒。1940年從成都華西協和中學畢業,考入西南聯合大學機械系,在敘永分校就讀,1941年敘永分校撤銷後轉至昆明本部就讀。在昆明求學期間開始接觸到革命思想。

1944年初,應徵加入遠征軍擔任隨軍翻譯,分配到新一軍38師步兵112團任少校翻譯,在印度緬甸境內工作。抗日戰爭勝利後,陳柏松隨部駐防曲靖,其間受地下黨成員策動而脫離軍隊,潛逃回昆明。1945年8月,受地下黨安排到普洱磨黑中學任教,並開展革命活動。194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春撤回昆明,到南菁中學任教。次年轉至個舊雲錫中學,以教師身份作掩護,開展革命工作。1948年2月,在妻子段亞華在華寧縣盤溪鎮的家中建起地下交通站。不久身份暴露,於五、六月間返回昆明任交通聯絡員。後又到中共昆明西城區委工作。同年7月15日,與進行愛國運動的學生在南菁中學被捕,後逃脫。1948年8月初,受派與妻子一同前往保山板橋中學工作,途中遇車禍受傷而未至;8月下旬被任命為中共滇西工委委員。1949年六、七月到硯山縣阿猛鎮向省工委書記鄭伯克匯報工作;9月任中共滇西北地委委員,邊縱七支隊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0月和崔坦率軍在劍川沙溪擊退保安十四團。1950年1月,任中共大理地委首任書記;同年3月在領導幹部調整中改任地委組織部長。

1951年底,到中共雲南省委黨校參加整黨學習,1952年9月結束。之後調任昆明鐵工廠廠長、黨總支書記。1953年調至重工業部有色金屬工業管理局西南分局,其後幾年一直在施工現場工作。1957年5月,調個舊新光選礦廠;7月任雲南省有色金屬管理局基建處副處長。1958年4月在反右運動被錯劃為「右派」,開除黨籍,改任普通技術員。1961年摘掉右派帽子。1966年「文革」開始後被送到元江農場勞改。數年轉而下放到昆鋼機修廠當技術員。

1979年予以平反,分配到雲南省輕工業局任總工程師,隨後又赴緬甸主持擴建米鄰糖廠工程,歷時一年。1982年1月,任雲南省輕工業廳副廳長。任雲南省政協第五屆委員會常務委員兼聯絡委員會副主任,第六屆常務委員兼經濟建設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1993年7月離休。2008年8月在昆病逝,享年85歲。[1][5]

參考資料

  1. ^ 1.0 1.1 大理州中共黨史學會. 中共大理地委首任书记陈柏松. 大理日報. 2014-11-19 [2022-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08). 
  2. ^ 中共大理州委黨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大理州历史·第二卷(1950-1978).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20: 4. ISBN 978-7-222-19874-6. 
  3. ^ 楊鏡. 大理五千年大事记·上卷.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16: 305. ISBN 978-7-5367-7207-6. 
  4. ^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 大理白族自治州志·卷五.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0: 13. ISBN 7-222-02913-3. 
  5. ^ 李世俊 著. 剑湖儿女:记抗日战争时期及之前的剑川共产党员和中共滇西工委委员. 內部發行. 2020: 189–199 [2022-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