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協和神學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金陵協和神學院
Nanjing 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
創辦時間1952年11月2日
學校類型公立,宗教院校
校址 中國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樵歌路100號(江寧大學城
網站www.njuts.cn
金陵協和神學院

金陵協和神學院老校區主樓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南京市鼓樓區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1921年
編號5-499
登錄2002年10月

金陵協和神學院中國基督教新教三自愛國教會的最高學府,是一間全國性的新教神學院,現校址位於南京市江寧區江寧大學城龍眠大道樵歌路100號,首任院長是前全國政協副主席丁光訓。1952年由中共當局領導下的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金陵神學院等十幾個神學院基礎上合併創建。

歷史

金陵協和神學院的前身是美國基督教會在華開辦的金陵聖經學院。金陵聖經學校(Nanking Bible Training School)是一個超宗派的在華神學機構,於1911年由衛理公會的「聖道館」(The Fowler School of Theology)、基督教長老會華中聯合神學院的「聖道書院」和美國基督會(Disciples』 Mission)的「使徒聖經學院」合併而成, 並於同年9月13日正式開學。當時的學生有44人,教職員44人。開校的第二年,校董會決定把原來的「金陵聖經學校」改名為「金陵神學」(The Nanking School of Theology),並於同年冬天開辦「金陵女子聖經學校」(即金陵女子神學院)。五年之後的1917年,「金陵神學」再改名為「金陵神學院」(Nanking Theological Seminary)。

教授團方面,除了一批任教主要神學科目的外國人外,中國教授亦為數不少。例如有陳金鏞牧師(新約歷史、中國文學)、賈玉銘牧師(聖經釋義學、金陵女子聖經學院院長)、李永訓牧師(比較宗教、倫理學)、俞安樂牧師(新約、牧養神學)等。另外,學院非常注重學生對國學的修養。學院要求學生除了學習基督教知識外,更把中文、中文寫作及中國文學納入為必修科。這做法帶有強烈本色化神學的色彩。

在學制方面,開始的頭五年只舉辦平信徒聖經培訓及個別函授課程,自1917年學校升格為「神學院」開始,學院才提及較具規模的三年制神學教育。

初期的金陵在神學觀點上有「基要派」與「自由派」的分歧。在教師33人中,有三分之一是基要派觀點。在學生的105人中,有六成是基要派觀點。當時金陵教務處規定,神學和聖經範圍內的若干課程,各按「現代」或「基要」的觀點分班上課,沒有「統一信仰」的指令。 因此,當時只有105個學生的金陵卻提供75個科目。校董會亦提倡「彼此尊重」。

在1938-1946這八年抗日戰爭期間,金陵神學院分為兩部份:「金陵神學院上海分校」與「金陵神學院成都分校」。金陵神學院在上海出版了多份刊物,包括《金陵神學志》、《金陵神學錄》、《金陵神學院聖樂習》等。成都分校方面,遷往四川成都的神學院得到華西協和神學院(West China Theological College)的大力幫助。學院於1941年開始編譯《基督教歷代名著》。這個大規模的翻譯計劃的目的是將基督教二千年來的重要著作譯成中文,並分為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從二世紀到改教時期,共二十卷;第二部門為改教時期到一八八零年左右,共二十五卷;第三部份是現代著作,共八卷。雖然整個翻譯計劃長達二十多年(最後一本翻譯作品為《基督教早期文獻選集》,於1975年出版),整個翻譯工作也於海外進行,但是對成都時期的金陵神學院來說,這計劃可說是非常重要。

1952年11月由於院系調整和「三自運動」的政策,華東地區12所神學院聯合組成的金陵協和神學院正式在南京成立。這11所神學院是:

1952年12月10日首屆董事會在上海召開推選出吳耀宗為校董會主席,丁光訓為院長,誠質怡丁玉璋為副院長。

1949年後的金陵協和神學院在學制方面與先前的分別不大,設有研究科、神學科與聖經科,各為三年制課程。對於學歷較低的學生設一年的預科。學生人數方面,明顯地比解放前的人數大幅減少。一般平均來說,每年若有70-80個學生,最多達100人。

然而,在課程上的最大改動,就是於1956年1月被迫增添了所謂的「教牧同工專修科」。教牧同工專修科成立的目的,就是要培育一批「愛國愛教」的教牧人員,並在各地教會的「三自運動」中起着「良好」的作用。在課程內容方面,專修科主要為解決教牧同工在三自教會所遇到的神學問題。課程包括「聖經精義」、「神學專題」、「原文字義研究」、「教牧工作」四部份,其中「聖經精義」與「神學專題」針對有關「教會墮落」、「帝國主義毒素與基督教」等問題作解釋。使金陵淪為政府的工具。

隨着反右整風運動的開始,政府對宗教活動的打擊進一步打壓。金陵協和神學院的全院師生須參與於1958年「五教會議」的社會主義教育,所有教學活動因此而停止,足足有三年停課的時間。雖然學院於1961年複課,但全國的宗教活動已受到極大的打擊,所以學院已沒有再度招生。學院只開辦「教牧同工進修班」,加強對教牧同工對政治上的教育工作。雖然1962年曾嘗試開辦本科課程,但這六十年代唯一一屆的本科班。另一方面,同年中國基督教第二屆全國會議決定將燕京協和神學院併入金陵,金陵協和神學院成為全國唯一的神學院。然而,金陵協和神學院可說已進入半死狀態。

然後,文化大革命於開展,中國政治氣氛愈趨緊張。宗教所面臨的打壓可說是最高峰。因此,1966年8月,金陵協和神學院正式被宣佈解散。紅衛兵佔領了學校禮堂,少數教職員被批鬥,一些則被勒令回家。學舍長期被紅衛兵所佔用。1968年,江蘇省革命委員會要所有教職員參加統戰人員學習班。後來一些教職員又調去作翻譯英文的工作。 1979年1月1日,成立南京大學宗教研究所,這是在中國國立大學裏成立的第一個宗教專門研究機構。院長丁光訓擔任南京大學南京大學副校長兼任宗教研究所所長。1980年2月,三自愛國教會常委擴大會議決定南京金陵神學院復校。1981年2月,在全國率先復課(與南京大學宗教研究所施行兩塊牌子,直至1990年代中期),招收了文革後第一批神學生。現在仍是惟一面向各地,並招收研究生的神學院。 直至1980年10月金陵協和神學院正式復校。。隨後在1981年2月復課。金陵宣佈復校後,金陵在兩個月內共收到全國千多人報名。現在仍是惟一面向全國,並招收研究生的神學院。1989年所舉辦的「聖經函授班」推出時,在全國的報名者高達15,200人,最後取錄了1,000人。取此之外,在全國各地(特別是沒有神學院的地方)有100,000人以自修的方式到金陵神學院進修。由於可見,金陵協和神學院可算是八十年代後中國神學教育的中心。

復校後的辦學宗旨仍然為培養「愛國愛教」,強調學生在「靈、德、智、體、群」的全面發展。尤其在「德育」上,金陵繼續灌輸「三自」的思想。雖然學院繼續一貫其「三自愛國」的宗旨,課程上亦比香港的福音派神學院多着重當代神學,但整體來說金陵神學院正走進在基督教神學教育的正軌當中,已不單單是解放初期的純粹三自工具。

金陵神學院的歷史可以說是中國教會歷史的縮影。有關三自運動與金陵神學院的關係,陸昆有這樣的評論:金陵在三自的神學教育系統中有極特殊的地位:金陵是最早恢復招生、學生人數最多、唯一在全國招生、唯一有研究科的神學院。而且全國各神學教育機構的青年骨幹大都出身於這一學校,新一代領袖多出自金陵,由兩會最高領袖丁光訓直接坐鎮……所以金陵實為瞭解三自教會的最佳標本。

在2005年,學院決定於江寧擴建新校區,有關工程亦於2008年完工,已於2009年4月正式搬遷。

校址

金陵協和神學院

金陵協和神學院老校區位於南京鼓樓區大鐧銀巷17號,原金陵女子神學院舊址,現存建於1921-1922年的主樓與西樓兩座民國建築[1]。江寧新校區位於南京市江寧區江寧大學城樵歌路100號,校園分為崇拜區、教學行政區、體育運動區、生活區及校前廣場區等[2]

歷任院長

參考文獻

引用

  1. ^ 汪坦、藤森照信. 《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南京篇》.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92. ISBN 7112014697. 
  2. ^ 《金陵协和神学院简介》. 金陵協和神學院網. [2011-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02). 

來源

期刊
  • 金陵神學志》第16期(1992年1月)
  • 《金陵神學志》第17期(1992年2月)
  • 《金陵神學志》第18期(1993年1月)
  • 《金陵神學志》第20期(1994年1月)
  • 《金陵神學志》第22-23期(1995年1-2月)
  • 《金陵神學志》第24-25期(1995年3-4月)
  • 《金陵神學志》第29期(1993年12月)
  • 《金陵神學志》第2期(1985年6月)
  • 《金陵神學志》復刊號(1984年9月)
期刊文章
  • 《金陵協和神學院新校區建設全面啟動籌款委員會首次工作會議在寧舉行》,《天風》2005年10期
  • 《為金陵協和神學院新校區建設募捐代禱》,《天風》006年09期
  • 丁光訓:《懷念吳耀宗羅竹風——在金陵協和神學院五十周年院慶學術報告會上的演講》,《天風》2002年12期
  • 卡若琳·希金波什姆、歐恩臨:《我在金陵的跨文化教學》,《天風》2002年10期
  • 季劍虹:《「滿」與「空」——在金陵協和神學院建院五十周年感恩崇拜上的證道》,《天風》2002年12期
  • 金矯雁:《我心無悔——記金陵的一位學生「媽媽」》,《天風》2002年02期
  • 張麗麗:《為金陵祝福——記莫如喜教授》,《天風》2002年01期
  • 曹聖潔:《開創中國基督教神學史上新一頁——在金陵協和神學院五十周年校慶開幕式上的講話》,《天風》2002年12期
  • 陸昆:《金陵協和神學院的神學教育》。《中國與福音》第一卷第四期(2001年10-12月)
  • 塗智進:《從校名想到的「金陵精神」》,《天風》2002年03期
  • 曉望:《走在神和人都喜愛的路上——金陵協和神學院開學側記》,《天風》2002年10期
書籍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