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虛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郭虛己
出生691年
唐朝
逝世749年7月4日
唐朝
職業唐朝官員

郭虛己(691年—749年7月4日),字虛己唐玄宗年間將官,官終劍南節度使。高祖父驍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郭昶,曾祖父涇州刺史朔方道大總管贈荊州都督郭澄,祖父朝散大夫太子洗馬郭琰,父朝議大夫贈鄭州刺史郭義。[1]

早期仕途

郭虛己十歲即能誦讀老莊學說。十一歲喪父丁憂,服喪誦讀三年不懈怠。他沒有兄弟,朝夕奉養母親。[1]

未及弱冠,授左司御率府兵曹,期滿,授邠州司功,充河西支度營田判官,拜監察御史里行,改充節度判官,正除監察御史,轉殿中侍御史判官。吐蕃入侵瓜州沙州,軍民危懼,郭虛己親率將士大破敵軍。唐玄宗聞訊壯之,拜侍御史開元十五年(727年),曾任河西節度使大將軍王君㚟回紇諸部所殺。玄宗任蕭嵩兵部尚書河西節度使,判涼州事。蕭嵩請求以裴寬、郭虛己、牛仙客效力幕下為判官。[2][3][4]於是郭虛己遷獻部員外郎、檢校涼州長史、河西行軍司馬,轉本司郎中,其餘官職如故,又轉駕部郎中兼侍御史,充朔方節度行軍司馬。二十四年(736年),以朝議郎、守駕部員外郎、兼御史中丞、朔方節度行軍司馬被任為關內道採訪處置使,加朝散大夫、守太子左庶子。[5][6]數年後又遷工部侍郎[1]二十九年(741年)五月在任。

鎮守劍南

不久,充河南道黜置使,天寶三載(744年),由朝議大夫守尚書工部侍郎上輕車都尉遷戶部侍郎,散官如故。[7]賜紫金魚袋。四載(745年)八九月仍在任。五載(746年)八月,郭虛己被任為兼御史大夫,領劍南節度採訪使、蜀郡大都督府長史、[8]持節充劍南節度支度營田副大使、本道並山南西道採訪處置使。施政寬大,改變了奸狡的民風,沒有殺人,而官吏不犯事,節約了人力和物力,前後又多次打敗吐蕃。羌族豪強董哥羅屢懷反覆之心,郭虛己奏誅之,於是安定了西山。特加銀青光祿大夫、守工部尚書[9]曾奉詔分祭五嶽四瀆。[10]後又加上柱國。七載(748年)破千碉城,擒吐蕃宰相。同年,姚州都督李宓奉詔攻打南詔爨氏,行離間計招降南寧州大鬼主爨崇道,指使其殺刺史爨日進,又彈劾新任雲南王閣羅鳳不合作,但郭虛己明察,表閣羅鳳無辜。李宓不久因贓被貶,爨崇道也潰敗。[11]八載(749年)三月,破摩彌咄霸等八國四十餘城,置金川都護府以震懾之。因深入敵境,染上了冷瘴。六月回蜀郡後卒於任上,由鮮于仲通繼任。[12][13]太子太師,賻物千匹、米粟千石,由官府送葬東都洛陽,次年五月以禮葬於偃師縣首陽原祖墳東。[1]

郭虛己在任時舉薦本幕府人士,其舉薦的人士除張齊丘[14]鮮于仲通繼為節度使外,司馬垂劉璀陸眾韓洽都成為朝官,還有十餘人也是全國知名的名士。[1]

家庭

長子郭揆(726年—749年3月11日),字良宰,母為東海于氏,河南府參軍,贈秘書丞。[9]郭虛己父子的墓誌皆由時任朝議郎行殿中侍御史的書法家顏真卿所纂,為顏真卿的早期書法作品。郭虛己其餘諸子為右金吾衛兵曹郭恕、太原府參軍郭弼、左威衛騎曹郭彥、年幼未任官的郭樞。[1]

郭虛己有妹為唐玄宗順儀,大約在720年代末即早逝,生有皇子李澤,即後來的永王李璘[15]

註釋及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1.5 顏真卿《唐故工部尚書贈太子太師郭公墓志銘並序》
  2. ^ 《舊唐書》卷九十九
  3. ^ 《舊唐書》卷一百
  4. ^ 《新唐書》卷一百零一
  5. ^ 蘇頲《授郭虛己太子左庶子制》
  6. ^ 孫逖《授郭虛己太子左庶子制》
  7. ^ 孫逖《授宋鼎尚書右丞郭虛己尚書戶部侍郎制》
  8. ^ 《舊唐書》卷九
  9. ^ 9.0 9.1 顏真卿《河南府參軍贈秘書丞郭君神道碑銘》
  10. ^ 《遺使祭岳瀆敕》
  11. ^ 鄭回《南詔德化碑》
  12. ^ 《四川成都志》卷一十一
  13. ^ 顏真卿《中散大夫京兆尹漢陽郡太守贈太子少保鮮于公神道碑銘》
  14. ^ 《郭虛己墓誌》僅稱「中丞張公、鮮于公持節鉞而受方面矣」,且無其他記載佐證張齊丘曾任中丞,但天寶八載張姓節度使僅張齊丘一人。
  15. ^ 《舊唐書》卷一百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