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化若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郭化若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
個人資料
別名原名郭可彬,曾用名郭俊英、郭化玉、郭化羽
出生(1904-08-10)1904年8月10日
 大清福建省福州府
逝世1995年11月26日(1995歲—11—26)(91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宗教信仰
學歷

郭化若(1904年—1995年11月26日),原名郭可彬,曾用名郭俊英郭化玉郭化羽等,男,福建省福州府(今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1]

生平

早期經歷

郭化若1904年生於一個沒落知識分子家庭,從小父母教其念書,一度在家埋頭攻讀中國古典文化達到7年之久。[2]1918年,14歲的郭化若在福州崇實小學讀書。[3]1920年,郭化若小學畢業並且考入福建省立第一中學。不過因為該校學費昂貴,只好放棄,改讀免費的農林學校。但是兩年後,由於家境貧困只得放棄學業去廣東打工,在潮汕公路局測量隊當測量生。1923年,郭化若到廣州,以替人代寫書信、抄稿、寫碑文等雜業為生。[3]

1923年,郭化若加入桂系軍隊,做桂軍警備司令部當書記員,[3]1924年加入中國國民黨,1925年,21歲的他在3000名考生中獲得第一名成績脫穎而出,考入黃埔軍校四期學習,並在繆紜人、廖翰平的介紹下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校期間參加了對陳炯明的東征。郭化若畢業後留校任炮兵教官,1927年隨教導團準備前往南昌參加南昌起義時,在九江被扣留,此後他脫離部隊,單身追趕起義部隊。[2]

南昌起義部隊失敗後,郭被派往莫斯科留學學習炮兵戰術,1929年回國後被派往中央蘇區,任紅四軍前敵委員會成員。次年出任紅一方面軍參謀處處長,1931年間曾代理參謀長。1932年遭受誣陷被開除黨籍,其後在紅軍大學擔任教員。[2]參加長征後,郭於1935年擔任中國工農紅軍學校訓練處處長,1936年任紅軍教導師參謀長。

抗日戰爭與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抗日戰爭時期,郭化若於1938年7月恢復黨籍,歷任抗大步兵學校教育長、中共中央軍委編譯處處長、中共中央軍委總參謀部第一局局長、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三分校校長兼軍委四局局長、延安中央黨校軍事教育處處長等職。[2]1937年,郭化若開始整理研究中國古代孫子的研究著作,比較學習歷史上評註《孫子兵法》的十家,曹操李荃杜牧陳皞賈林、孟氏、梅堯臣王哲何廷錫張預等的觀點,並加入當時文化名人徐特立等人的觀點,1939年寫出了煌煌4萬字的《孫子兵法初探》的提綱,而後在1957年7月出版了《新編今譯孫子兵法》,1984年9月出版了《孫子譯註》。[2]在此期間,從事軍事理論和軍事教育法的研究,撰寫了《軍事辯證法》、《八路軍軍事理論》等論文。

1944年,郭參與創辦八路軍炮兵學校,任校長。1946年6月,被派到華東任魯南軍區副司令員。[2]1948年7月任華東野戰軍第六縱隊副司令員,9月升任第四縱隊政治委員,淮海戰役後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九兵團政治委員。1949年5月,率部參加攻佔上海的戰鬥,任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委員,9月任淞滬警備司令部司令員,此後長期擔任上海地區的軍事指揮員。[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1955年,郭化若被授予中將軍銜,升任南京軍區第一副司令員、黨委常委(南京軍區司令員為許世友)。[2]郭化若在南京軍區分管軍訓工作。[4]1964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工作通訊》上刊登了南京軍區第一副司令員郭化若的一篇在浙江某地宣講《二十三條》蹲點搞「四清」給毛澤東的報告。毛澤東對郭化若的報告有一段批示,其中有:「像郭化若同志這樣的身體能在農村蹲點,並且有所收穫,其他的人更能下去了……。郭化若和我格格不入,幾十年都如此。」1965年春,南京軍區對郭化若舉行批判大會公開批判,大尉以上軍官全體參加。郭化若被批判為「反黨、反人民、反社會主義」。因毛澤東表示批判郭化若採取「背靠背」的方式,所以不要郭化若出席批判大會。此後,郭化若被軟禁在家,定性為「敵我矛盾做人民內部矛盾處理」。[4]

文化大革命爆發後,1968年,在許世友支持下,南京軍區召開大規模批鬥「倒亂軍奪權」分子、推行「多中心」學習班。其中在南京軍區後勤部學習班批鬥郭化若。林彪倒台、鄧小平復出並主持中央軍委工作後,1973年郭化若獲徹底平反,平反後復出,調到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從1973年12月任至1982年。[4][2]1985年離休。1995年11月,91歲的郭化若病重在北京入院,他還時時在病床上翻閱書卷,最後,他默念着母親教他的《木蘭辭》,安靜地逝世。[2]

毛澤東評價郭化若:「古有孫子,今有郭子。」周恩來評價郭化若:「他是我們共產黨毛澤東同志的軍事高參……他在我國軍事理論界的地位和郭沫若先生在革命文學的地位相當。」[2]

著作

郭化若有「儒將」之稱,一生著述豐富,他的《郭化若詩詞選》共收錄古詩詞300餘首,從1924年到1991年67年之間的作品。曾自謂「六十年來多少事,但留點墨在人間。」郭化若的詩詞嚴守格律,簡切通達,很少有艱僻晦澀之病。

郭化若的詩詞作品大部分是軍旅詩詞,以描述戰爭實錄為主,氣勢恢宏、磅礴大氣,洋溢着樂觀主義精神。如:寫國共合作的「孫公決策步蘇聯,聯共歌聲動九天」、寫四渡赤水的「小橋初架渡天兵,避實擊虛妙計生」、寫解放南京的「彈飛如急雨,難阻雄師路。天險說長江,功成夜未央」。

郭化若詩詞中還有部分感事抒懷的。如:吟哦自己1927年在東湖的「選烈馬,馳騁南郊,少年意氣,春風馬蹄。南昌舉義,遂別武漢。今日重來,屈指三十又二年矣」;如《冬遊西湖即事》抒發抱負「游罷濯纓兼濯足,還思飲馬度關山」;吟詠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五十年來是與非,鶉衣赴戰鐵衣歸。雕梁燕子今何處,風雨同林各自飛」;抒發晚年壯志未酬的「未滅匈奴不為家,滅得匈奴鬢早華。自笑年逾古稀後,夢中仍舊筆無花」;表述烈士壯志的「卅載長征志似磐,馳騁關山,氣壯河山。大江東去幾波瀾。無數危難,無數征帆」。

郭化若的懷人之作,酬和之作則情感真摯,情深意切。郭化若的《尋妹》,描述了7歲被賣掉的妹妹到1977年相遇:「五十九年分別後,哪堪回首問從前。哀啼難免鞭笞苦,泣血誰為弱女憐。幸喜江山新改建,猶疑手足吝回箋。相逢欲訴別離事,疑夢疑真不盡言」。

郭化若的主要著作有:

  • 《新教育教學法》
  • 《孫子譯註》
  • 《郭化若軍事論文選集》
  • 《郭化若詩詞墨跡選》

家庭

參考文獻

  1. ^ 郭化若. 新華網. [2011年4月1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4月2日) (中文(簡體)).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儒将郭化若苦读成才 默念《花木兰辞》去世. 中國新聞網. [2011年10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11月1日) (中文(簡體)).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军事高参郭化若. 福州晚報.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中文(簡體)). 
  4. ^ 4.0 4.1 4.2 《許世友與大民主》:七、趙里霜被整十五年政治思想大提高,紅歌會網,2014-02-09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5-04-02.
  5. ^ 郭震. 書香門第育英才[C]//.閩都教育與福州發展.,2012:161-166.
  6. ^ 悔教夫婿觅封侯——新中国开国元帅背后的女人(下),湖州历史教学网,2012-02-21. [2015-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7. ^ 7.0 7.1 儒将往事——访郭化若夫人史翔云,福州晚报,1999-02-13. [2015-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8. ^ 夏邦华:心怀感恩 笃定信念,北京师范大学校报电子版第281期,2011年10月30日. [2015年4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4月3日). 
  9. ^ 1955屆校友,金陵中學,於2015-04-02查閱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5-04-02.
  10. ^ 郭延狄,實現農業機械化幾個問題的探討,南京農業大學學報1981年02期
  11. ^ 黄秉维生平年表(1913年—2000年),中国科学院,2003-11-24. [2015-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12. ^ 郭延狄,我國林、牧、漁業發展戰略的轉折,農業現代化研究1984年06期
  13. ^ 郭延狄,中日合作研究「中稻栽培技術體系」獲得成果,西南農業學報1985年01期
  14. ^ 郭延狄,解放思想 改革現狀 開闢新途徑,農業現代化研究1980年02期
  15. ^ 光梅紅,農業學大寨運動研究述評,古今農業2008年03期
  16. ^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名单,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于2015-04-02查阅. [2015-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17. ^ 贝璐瑛:我所接触的胡耀邦,网易,2009-07-01. [2015-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18. ^ 永遠的媽媽何碧輝,海西晨報,2014-05-27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5-04-02.
中國人民解放軍職務
新頭銜 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警備區政治委員
1949年5月-1950年11月
繼任:
李士英
前任:
宋時輪
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警備區司令員
1949年8月-1955年8月
繼任:
王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