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趙元佐

趙元佐(965年—1027年),本名趙德崇,字惟吉,東京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宋朝宗室大臣,宋太宗趙光義長子,宋真宗趙恆同母兄,母為元德皇后李氏。

年少時聰明機警,身形舉止與宋太宗相似,甚得宋太宗喜愛。十三歲時,跟隨着到近郊狩獵,前方有一隻兔子,宋太宗叫趙元佐射看看,結果一發而中,契丹使節在旁邊看到,十分訝異。早年隨父親出征太原幽州地。太平興國年間,出居內東門別第,拜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衛王,赴上中書。後徙居東宮,改賜今名,加檢校太尉,進封楚王[1]

太平興國七年(982年),秦王趙廷美被貶至涪陵,趙元佐試圖拯救,後趙廷美死,趙元佐發瘋,並傷及旁人。雍熙二年,重陽節太宗大宴,唯獨不召他參加,於是發怒焚燒宮廷。後被廢為庶人[2]。趙光義三子宋真宗趙恆即位後,念及兄情,恢復其爵位。天聖五年(1027年),趙元佐駕薨,贈河中、鳳翔牧,追封齊王,諡號恭憲。後改封潞王,又改魏王宋徽宗時改封漢王[3]

妻妾

  • 楚國夫人馮氏(964-996),中書令馮繼業的幼女。生於干德三年,孝承父母,仁接姻親,至道二年十月二十七日薨於王邸,享年三十二。
  • 繼夫人王氏

子孫

趙元佐有趙允升趙允言趙允成三個兒子。

因他被廢,他的子孫在靖康之變中未被金人俘虜北上,可謂因禍得福。南宋名臣趙汝愚是趙元佐的七世孫。

  • 漢恭憲王趙元佐
    • 漢懿恭王趙允升
      • 漢東侯趙宗楷
        • 建國懿恭公趙仲晊
          • 西頭供奉官趙士許
            • 申國公趙不韋
      • 趙宗旦
      • 趙宗惠
      • 趙宗悌
    • 趙允言
      • 趙宗望
      • 趙宗說
      • 趙宗立
    • 趙允成
      • 趙宗顏
      • 趙宗頡
      • 新平恭靖郡王趙宗保(入嗣趙元僖為孫)
        • 安德軍純僖節度使趙仲恕
          • 燕國公趙士盉
            • 忠訓郎趙不愆
              • 趙善元
      • 趙宗訥
      • 趙宗鼎
      • 趙宗嚴
      • 趙宗魯
      • 趙宗儒
      • 趙宗奭
    • 平恩縣主,景德二年六月卒
    • 隆安縣主,景德三年六月卒

參考文獻

  1. ^ 宋史》(245卷):「漢恭憲王元佐字惟吉,初名德崇,母元德皇后。少聰警,貌類太宗,帝鍾愛之。年十三,從獵近郊,兔走乘輿前,太宗使元佐射,一發而中,契丹使在側,驚異之。從征太原、幽薊。太平興國中,出居內東門別第,拜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衛王,赴上中書。後徙居東宮,改賜今名,加檢校太尉,進封楚王。」
  2. ^ 《宋史》(245卷):「初,秦王廷美遷涪陵,元佐獨申救之。廷美死,元佐遂發狂,至以小過操挺刃傷侍人。雍熙二年,疾少間,帝喜,為赦天下。重陽日內宴,元佐疾新愈不與,諸王宴歸,暮過元佐第。曰:「若等侍上宴,我獨不與,是棄我也。」遂發忿,被酒,夜縱火焚宮。詔遣御史捕元佐,詣中書劾問,廢為庶人,均州安置。宰相宋琪率百官三上表,請留元佐京師。行至黃山,召還,廢居南宮,使者守護。諮議趙齊王遹、翊善戴元頓首請罪,帝赦之曰:「是子朕教之猶不悛,汝等安能輔導耶?」」
  3. ^ 《宋史》(245卷):「真宗即位,起為左金吾衛上將軍,復封楚王,聽養疾不朝,再加檢校太師、右衛上將軍。元佐生日,真宗賜以寶帶。平居不接人事,而事或預知。帝嘗遣術士管歸真為醮禳,左右未及白,元佐遽曰:「管歸真至矣。」帝聞之曰:「豈非為物所憑乎?」封泰山,真拜太傅;祀汾陰,遷太尉兼中書令。又加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遂拜天策上將軍、興元牧,賜劍履上殿,詔書不名。時禁中火,元佐錶停奉稟助完宮闕,不許。加兼雍州牧。仁宗為皇太子,兼興元牧。仁宗即位,兼江陵牧。薨,年六十二,贈河中、鳳翔牧,追封齊王,諡恭憲。宗室子弟特給假七日,以鹵簿鼓吹導至永安,陪葬永熙陵。明導二年,改封潞王。又改魏王。子三人:允升、允言、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