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嘉穀
袁嘉穀(1872年—1937年11月23日[1]),字樹五,號澍圃,雲南石屏縣人。清朝政治人物。經濟特科狀元。晚年自號屏山居士。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殿試位列二甲第六十二名,同年閏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2]。在隨後的經濟特科考試中,獲一等第一名,成為「經濟特科狀元」,是雲南歷史上唯一的狀元。在清朝政府主要擔任教育職務,光緒三十年(1904年)奉派到日本考察教育兼任雲南留日學生監督,受到啓發,回國調入學部籌建編譯圖書局,宣統元年(1909年)任該局首任局長。主事期間編輯、翻譯各類書籍。研究編寫官定各種教材,統一規範教科書中的名詞術語。如把傳統的「曜日」更改「星期」,就是在其主持下制定的[3]。
辛亥革命後,當過國會議員,後成為雲南省政府顧問、省圖書館副館長任職雲南圖書館時,主持編撰《雲南圖書館圖書目錄》、《雲南叢書》、《滇文叢錄》等,並先後長期執教於東陸大學與雲南大學。於1937年12月23日與世長辭,終年66歲。主要著述有《滇繹》、《雲南大事記》、《滇南金石萃編》、《臥雪堂文集》等[4]。
其故居位於昆明市翠湖北路,2019年列入雲南省文物保護單位[5]。
註釋
- ^ 袁嘉谷.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 [2023-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5).
- ^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五百十七):光緒二十九年。癸卯。閏五月甲申朔。……○引見新科進士。得旨。王壽彭、左霈、楊兆麟、業經授職外。黎湛枝、胡嗣瑗、朱國楨、胡炳益、金兆豐、曹典初、徐謙、張恕琳、王大鈞、范之傑、張濂、郭宗熙、李慶萊、楊渭、商衍瀛、張家駿、劉鳳起、衷冀保、胡大勛、高毓浵、朱篤慶、陸鴻儀、郭則澐、郭立山、區大典、邵章、李坤、陳敬第、孫智敏、胡藻、鄭家溉、史寶安、王鴻翔、周蘊良、彭世襄、張之照、陳善同、袁嘉穀、李效儒、汪昇遠、劉焜、夏壽康、王震昌、李海光、賴際熙、顧承曾、陳雲誥、陳樹勛、龔元凱、藍文錦、吳增甲、胡駿、朱壽朋、方履中、楊廷綸、於君彥、顧視高、溫肅、華宗智、周杰、陳國華、張祖蔭、路士桓、吳璆、楊思、水祖培、解榮輅、馬君實、張書雲、延昌、林步隨、班吉本、周廷干、區大原、俱著改為翰林院庶吉士。
- ^ 劉元,一本書讀懂中國傳統文化,海鴿文化出版圖書有限公司,2018年1月3日
- ^ 袁嘉穀先生評傳. [2018-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2).
- ^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云政发〔2019〕11号). 雲南省人民政府. 2019-02-27 [2022-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