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入地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4年7月30日) |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蔵入地 |
假名 | くらいりち |
平文式羅馬字 | Kurairichi |
藏入地,日本戰國時代至江戶時代的所領(領地)的一種,指的是大名或幕府的直轄領地。與之相對地,被分封給家臣的領地稱為知行地。
藏入地的領主派遣代官對該地區進行管理,並在該地區徵收年貢及其他稅賦。
歷史
藏入地這個概念在戰國時代產生,與分封給家臣的領地知行地相對。戰國時代的藏入地多為大名居城附近一帶以及剛剛佔領的土地。藏入地稅賦是是大名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因此往往盛產米穀、礦石以及特產物等等的地區會被大名劃為藏入地。而朝廷和室町幕府的直轄領地則稱為御料所。
豐臣政權時期,豐臣秀吉通過太閣檢地,將大量土地劃歸自己直轄,這些土地被稱為太閣藏入地。一些犯有錯誤的大名的土地會被沒收,成為豐臣家的直轄領。根據慶長三年(1598年)的統計,全國1860萬石土地中有198萬石是太閣藏入地,而在豐臣政權期間,豐臣家曾佔有過220萬石藏入地。
江戶時代以後,幕府的藏入地被稱為天領,天領由幕府將軍派遣的代官、奉行進行管理。德川家康將豐臣秀賴改封於大坂藩後獲得了大約100萬石的藏入地。關原之戰後,又改易了許多大名,此後歷經數次檢地以及對新田的開發,大大擴大了天領的範圍。各藩的藩主也效仿幕府,在自己的領地內同樣設置了藏入地和知行地。
明治維新後,江戶幕府的天領被編為天皇直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