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葛德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葛德勝
出生(1911-10-10)1911年10月10日
 清朝吉林省富錦縣下吉里屯
逝世1998年10月18日(1998歲—10—18)(87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黑龍江省饒河縣
居住地黑龍江省饒河縣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別名莫托(小名)
籍貫黑龍江省富錦市
民族赫哲族
語言漢語赫哲語
職業伊瑪堪說唱家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父母父親:葛雙印
母親:葛畢氏

葛德勝(1911年10月10日—1998年10月18日[1][2]:223),黑龍江富錦人,赫哲族伊瑪堪說唱家[3][4]中國共產黨黨員。他曾作為赫哲族代表多次前往北京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觀禮,一共六次受到毛澤東接見[5]。退休後他憑藉記憶說唱出多部長篇伊瑪堪,為赫哲族文化遺產搶救與傳承留下珍貴資料。1998年10月18日,葛德勝因病在饒河縣去世,享年87歲。

生平

早年經歷

宣統三年(1911年),葛德勝出生於吉林省富錦縣(今富錦市)的一個赫哲族聚居地下吉里屯。葛德勝的赫哲族祖姓為葛依克勒氏,簡化為漢姓。他的父親漢語名字叫葛雙印,其前妻亡故遺下一女,後來續娶了前妻的妹妹又生兩子兩女,長子即葛德勝[6][2]:223-224。葛德勝出生時得到赫哲語女性名字「莫托」,含義為長命百歲[6]。他八歲時跟隨父親打獵,九歲進入富錦東廟私塾學習《三字經》等傳統啟蒙讀物,11歲輟學繼續打獵。16歲娶親,同年喪母,幾個月後妻子也病故了[2]:232,19歲續娶,22歲喪父。父親死後,他也曾跟隨其他村屯的赫哲人前往完達山集賢縣雙鴨山鍋盔山一帶打獵,但主要以打漁為生。和弟弟葛長勝分家後生活愈發困難,他經常攜家帶口投靠親故,借住在草棚裏面,家當只剩被褥,漁具都要向別人借;一共生了十個子女,其中五個都早早夭折[7]。他還曾經喜歡耍錢賭博,但沒有染上煙癮[2]:224-239

日偽和剿匪時期

滿洲國康德七年(1940年),日軍聲稱山上有朝鮮抗日軍,沒收了赫哲人的獵槍。各村屯為首的獵戶屢次申請,日軍才給發下三十支老槍,還把赫哲人編為山林隊,負責報告抗日軍行跡和抓捕大煙種植戶。葛德勝跟隨山林隊獵捕梅花鹿等獸類,有次差點喪命於一頭八百餘斤的黑熊[2]:245-247。1945年,蘇聯紅軍即將攻入富錦,日軍要求赫哲山林隊攜家小跟隨大部隊去寶清,葛和其他獵戶決心不去,在遠離村屯的松花江邊挖洞藏身。1945年7月,日軍戰敗,蘇軍進城;9月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委派劉亞東進駐富錦,說服赫哲山林隊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協同剿匪。與此同時,曾在寶清縣警察隊和山林隊做過隊長的尤德榮得到國民黨支持,乘機招兵買馬組建了150多人的匪隊,還說動一些赫哲人搬家到寶清和饒河交界的七里沁村(永安村)跟隨匪隊,葛不從。尤德榮攻打富錦敗退時說動葛的妻小一起搬走,葛只得搬到七里沁投靠尤[7],但只是跟人上山打獵和採集山珍。合江省軍區五團前來剿匪,尤德榮帶領匪隊四處逃竄,葛也跟着逃跑。追擊之下匪隊不斷減員,尤命葛等人回去背糧食。然而眾人彈盡糧絕,軍心渙散,又得知五團歡迎投降,於是前往五團交槍投降。五團團長王景坤了解到葛加入匪隊是被逼無奈,就發給他獵槍,讓他回家與妻兒團聚。自此葛決定不再跟隨尤德榮,尤派人來勾引他回去,他就躲藏起來[2]:251-256。後來饒河解放,應五團的要求,葛和其他赫哲人於1947年11月27日搬到饒河縣四排村(即今四排赫哲族鄉[2]:257。合江省委制定的對土匪分子處理辦法(草案)規定,連長以下官兵若坦白交代、改過自新,可以「摘掉土匪帽子」[8]:212。因此在1948年,東北各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運動時,葛德勝的成分仍被劃分為群眾[6]

共和國時期

1948年,四排赫哲族村成立,葛德勝擔任村長[9]。他帶領村民犁地種糧,打漁狩獵,多次被評為饒河縣勞動模範,又被選為西林子鄉人大代表和委員,1950年被選為饒河縣人大代表和縣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1951年被選為黑龍江省首屆人大代表和省民委委員,帶領四排村建立了饒河縣首個互助組和農業生產合作社[7][10]。1952年,葛德勝被選中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三周年國慶觀禮,是唯一的赫哲族代表。觀禮之後他還前往中南海懷仁堂參加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的宴請,並跟隨少數民族參觀團遊覽北京天津杭州蘇州南京上海等地的名勝古蹟[2]:258-279。1953年,葛德勝加入中國共產黨,任四排村先鋒農業生產合作社副主任,1956年升任西林子鄉副鄉長,1958到1960年在呼蘭幹校脫產學習文化和農業知識,畢業後被分配到牡丹江,然而饒河縣因為赫哲族幹部太少,將他從牡丹江調回來任八五九農場二分場副場長。當時王震主持軍墾北大荒,前來視察時贈送給他一支半自動步槍[7]。1962年任西林子公社副社長,1964年任饒河社教(社會主義教育)工作隊副隊長[2]:279-282文化大革命開始,葛德勝被紅衛兵打成「走資派」,遭到免職和批鬥。他情緒樂觀,堅決不承認罪名,然而陪同挨斗的妻子不堪忍受,投烏蘇里江自盡被救起而落下病根。1969年,葛德勝復任四排村村支書,1972年復任西林子鄉鄉長,因工作受到公社「造反派」的干擾而氣得患上肺結核,1975年正式退休[6][2]:282-285。退休後葛德勝仍住在四排村,1991年參加第三屆烏日貢大會,受邀點燃第一束聖香並演唱民歌《狩獵的哥哥回來了》[11]。1998年病逝於饒河[12]

伊瑪堪傳承

葛德勝出生於伊瑪堪說唱世家,父親葛雙印、母親葛畢氏、弟弟葛長勝、妹妹葛淑清、弟妹葛吳氏等都會說唱伊瑪堪[13]。他十一歲輟學跟隨父親和其他赫哲人上山打獵,每次上山之前大家聚集起來祭神飲酒。宴飲已畢,為歡送獵手、祈求打獵順利,老「瑪法」(赫哲語中意為老人,也有伊瑪堪歌手的含義)帶領大家唱伊瑪堪和嫁令闊,講特倫固說胡力。大家多數都會講唱,一個接一個直到半夜。打獵期間晚上獵手會唱,打獵歸來也唱,娶親送葬和逢年過節也都要唱。葛德勝愛熱鬧,追着長輩聽,有時聽睡着了,醒來還要繼續聽,就這樣逐漸學會了多部伊瑪堪,包括向赫哲族公認的優秀歌手尤古托力學習的《希爾達魯莫日根》[10][2]:225-227、230-231,向吳高力和母親葛畢氏學習的《香叟莫日根》等等[13]。然而葛德勝從年輕時一直到退休都幾乎沒有機會說唱伊瑪堪——在舊社會生活艱苦,他沒有心情唱伊瑪堪;共和國成立之後他擔任幹部,工作任務繁重,唱伊瑪堪等同於懈怠工作;文革時期伊瑪堪被批為封建迷信,他更加不敢唱了[2]:285-287

隨着尤古托力、吳高力等伊瑪堪歌手相繼離世,會唱伊瑪堪的赫哲人越來越少,伊瑪堪逐漸瀕臨失傳。1980年9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黑龍江省民間文藝研究會、黑龍江省音樂協會和合江地區組成聯合調查組,對赫哲族民間文學進行搶救性調查[14]。調查組來到四排村葛德勝家裏,請他說唱伊瑪堪以供採錄。出於傳承伊瑪堪的責任,他回憶並說唱了《香叟莫日根》和《希爾達魯莫日根》片段。1981年,他被請到佳木斯,協助翻譯上次說唱的作品與回憶採錄新作品,持續近一月之久,1982年再次接受採錄[2]:287-289。他前後共向來訪者說唱過《香叟莫日根》《滿斗莫日根》《阿格弟莫日根》《木杜里莫日根》《吳胡薩莫日根》《希爾達魯莫日根》《沙倫莫日根》等七部伊瑪堪[15][7],共計四十餘萬字,為赫哲族文化遺產搶救與傳承留下了珍貴資料[6]

葛德勝在退休後成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民間文藝家協會與赫哲族研究會顧問、黑龍江省民間文藝研究會理事[3]。憑藉對伊瑪堪傳承的貢獻,他被授予黑龍江省「民間藝術家」和「民間說唱家」稱號[7]。他說唱的幾部伊瑪堪被評價為「感情濃烈,場面壯闊,構思新奇,語言生動,表現了赫哲人的狩獵生活和豪放雄壯的民族特點」[16],多次獲得全國和全省民間文學作品獎,《沙倫莫日根》等被編入伊瑪堪傳習教材[15]。然而葛德勝認為弟弟葛長勝唱得更好,自己並非真正的伊瑪堪歌手。別人稱讚他「生產上是獵手,政治上是旗手,藝術上是歌手」,但他本人認為該評價有些過譽[2]:287, 289

參考來源

  1.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佳木斯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編). 佳木斯文史资料 第3-4辑. 佳木斯. 1984年11月: 92.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王士媛 (編). 黑龙江民间文学 第20集. 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黑龍江分會. 1987年4月. 
  3. ^ 3.0 3.1 袁炳昌,馮光鈺 (編).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 上.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1998年1月: 125-126. ISBN 7-81056-051-4. 
  4. ^ 肖靜芳. 目前只剩5名伊玛堪艺人能演唱某些特定篇目 赫哲族伊玛堪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非遗名录. 中國民俗學網. [2021-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3). 
  5.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黑龍江省饒河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編). 饶河文史资料 第1辑. 1984年11月: 115-121. 
  6. ^ 6.0 6.1 6.2 6.3 6.4 饒河縣地方志編纂辦公室 (編). 饶河县志. 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92年7月: 793. ISBN 7-207-02344-8. 
  7. ^ 7.0 7.1 7.2 7.3 7.4 7.5 饶河县赫哲族杰出人物. 饒河縣人民政府. 2016-09-30 [2021-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3). 
  8. ^ 中共黑龍江省委黨史工作委員會 (編). 黑龙江党史资料 第8辑. 1986年. 
  9. ^ 四排赫哲族民俗风情园. 人民網. 2019-09-23 [2021-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3). 
  10. ^ 10.0 10.1 曉寒. 赫哲族民族文化人物三则(一) 民间说唱家葛德胜. 政協佳木斯市委員會. [2021-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3). 
  11. ^ 雒樹剛主編; 何玉芳本卷主編. 中国节日志 乌日贡. 北京: 光明日報出版社. 2018年6月: 72. ISBN 978-7-5194-3706-0. 
  12. ^ 丹珠昂奔 (編). 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 赫哲族. 瀋陽: 遼寧民族出版社. 2012年1月: 189. ISBN 978-7-5497-0225-1. 
  13. ^ 13.0 13.1 高荷紅. 伊玛堪 大明珠——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史诗·黑龙江卷·伊玛堪分卷》. 中國作家網. 2019-12-23 [2021-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3). 
  14. ^ 劉錫誠. 民间文艺学学科建设讲演录选. 上海: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19年6月: 238-239. ISBN 978-7-5321-7020-3. 
  15. ^ 15.0 15.1 赫哲族伊玛堪保护再结硕果 ——省非遗保护中心编印《沙伦莫日根》《简明赫哲语词典》. 黑龍江省文化和旅遊廳. 2018-04-25 [2021-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3). 
  16. ^ 黃任遠. 通古斯-满语族神话研究. 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99年8月: 261-263. ISBN 7-207-044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