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國防委員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國防委員會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комитет обороны
 蘇聯
Coat of arms or logo
歷史
成立1941年6月30日
解散1945年9月4日
繼任
領導
主席
會議地點
莫斯科

蘇聯國防委員會(俄語: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комитет обороны縮寫ГКО拉丁化轉寫Gosudarstvennyj komitet oborony, 縮寫為GKO)是蘇聯武裝力量和國防體系的最高決策機關。成立於1941年6月30日,根據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蘇共(布)中央委員會蘇聯人民委員會的決議而成立。

初始人員

歷史

它是蘇德戰爭時期擁有全權的特設最高國家機關。它領導國家所有部門和機關,調動國家一切物質、精神和軍事力量戰勝敵人;解決調整經濟、動員國內人力資源滿足前線和國民經濟需要、為軍隊和工業門培訓預備隊和幹部、從受威脅地區後撤工業、恢復被戰爭破壞地區的國民經濟等。

國防委員會決議具有戰時法律效力,各級國家機關、軍事、經濟、工會機關都必須無條件地執行它的一切決議和命令。它向最高統帥部及整個蘇聯武裝力量下達軍事政治任務,負責完善軍隊體制,配備領導幹部,確定戰爭中使用的軍隊的總性質。它依靠人民委員會、城防委員會、黨政機關、國防委員會在各地的全權代表開展活動。它通過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對武裝鬥爭實施戰略領導。

1945年9月4日,根據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命令,蘇聯國防委員會被撤銷。1946年成立了蘇聯武裝力量部,1950年該部分為陸軍部和海軍部。1953年合併為蘇聯國防部

70年代以後,蘇聯武裝力量和國防體系的領導指揮體制進行了變革。70年代中期設立了「蘇聯國防會議」,由時任蘇共中央總書記勃列日涅夫擔任國防會議主席。此後,蘇共中央總書記一直身兼主席職務,一直到1991年蘇聯發生重大政治變化時止。

蘇聯國防會議成員包括:國防部正副部長、蘇軍總參謀長、總政治部主任、華約部隊總司令、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軍事工業委員會負責人、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內務部長等。國防會議成為指揮和領導整個蘇聯的武裝力量的領導決策機構。1991年12月蘇聯解體後,該機構亦不復存在。

前身

  1. 軍事革命委員會(俄語: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комитет обороны/英語:Military Revolutionary Committee十月革命
  2. 最高軍事委員會(俄語:Высший военный совет[a]/英語:Supreme Military Council,1918年3月4日-1918年9月1日)
  3. 共和國革命軍事委員會(1918年9月2日-1923年8月27日)
  4. 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1923年8月28日-1934年6月20日)
  5. 蘇聯國防人民委員部(1934年6月20日-1946年3月)

註釋

  1. ^ совет」即「蘇維埃」,但為避免與立法機構最高蘇維埃混淆,常譯作「委員會」。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