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爾德納國際獎
此條目論述以部分區域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2017年10月28日) |
加拿大蓋爾德納國際獎Gairdner Foundation International Award | |
---|---|
授予對象 | 表彰傑出的醫學研究者 |
國家/地區 | 加拿大 |
主辦單位 | 蓋爾德納基金會 |
首次頒發 | 1959年 |
官方網站 | http://www.gairdner.org/ |
加拿大蓋爾德納國際獎(Canada Gairdner International Award),原名蓋爾德納基金會國際獎(Gairdner Foundation International Award),是一個始於1959年的學術獎,每年授予在3到6位在醫學上做出傑出發現的科學家。
蓋爾德納國際獎素有「加拿大的小諾貝爾獎」之稱,常被認為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風向標,約有四分之一的此獎項獲得者之後都獲得過諾貝爾獎,截止2013年共有72個該獎獲得者獲諾貝爾獎[1]。蓋爾德納基金會獎獎金為每人100000加元。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公民均可獲獎。有時幾位科學家能夠因為同一項成功共同獲獎,這時每人所得的仍是全額獎金[2]。
2009年新增「國際保健獎」部門。
族裔別獲獎者
日本人
截至2020年,共有14名日本人獲獎,人數居亞洲各國之冠。其中4人亦獲得諾貝爾獎。
姓名 | 出生年份 | 出身大學 | 獲獎時國籍 | 獲獎年份 |
---|---|---|---|---|
石坂公成 | 1925年 | 東京大學 | 日本 | 1973年 |
石坂照子 | 1926年 | 東京女子醫科大學 | 日本 | 1973年 |
利根川進 | 1939年 | 京都大學 | 日本 | 1983年 |
西塚泰美 | 1932年 | 京都大學 | 日本 | 1988年 |
増井禎夫 | 1931年 | 京都大學 | 加拿大 | 1992年 |
小川誠二 | 1934年 | 東京大學 | 日本 | 2003年 |
森和俊 | 1958年 | 京都大學 | 日本 | 2009年 |
山中伸彌 | 1962年 | 神戶大學 | 日本 | 2009年 |
審良靜男 | 1953年 | 大阪大學 | 日本 | 2011年 |
大村智 | 1935年 | 山梨大學 | 日本 | 2014年 |
大隅良典 | 1945年 | 東京大學 | 日本 | 2015年 |
坂口志文 | 1951年 | 京都大學 | 日本 | 2015年 |
遠藤章 | 1933年 | 東北大學 | 日本 | 2017年 |
竹市雅俊 | 1933年 | 名古屋大學 | 日本 | 2020年 |
華人
姓名 | 出生年份 | 出身大學 | 獲獎時國籍 | 獲獎年份 |
---|---|---|---|---|
張槐耀 | 1933年 | 臺灣省立中興大學 | 美國 | 1981年 |
王學荊 | 1937年 | 國立臺灣大學 | 美國 | 1981年 |
簡悅威 | 1936年 | 香港大學 | 美國 | 1984年 |
錢永健 | 1952年 | 哈佛大學 | 美國 | 1995年 |
張鋒 | 1983年 | 哈佛大學 | 美國 | 2016年 |
類似獎項
參考文獻
- ^ Past Awardees - The Gairdner Foundation. [2015-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15).
- ^ Official Canada Gairdner International Award Web Site. [2015-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