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居里學者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
瑪麗·居里學者人才基金(Marie Skłodowska-Curie Actions,縮寫:MSCA)是為紀念法國著名波蘭裔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瑪麗·居里(居里夫人)[1],由歐盟/歐洲委員會設立的一系列重點科學研究基金,是歐洲最具競爭力和最負盛名的研究與創新人才計劃之一[2]。
歷史
瑪麗·居里學者人才基金創立於1996年,旨在促進各個職業階段研究人員學術發展和歐洲學術繁榮。瑪麗·居里學者人才基金關注跨學科研究和國際合作,不限申請者年齡和國籍,在所有研究領域向全球研究人員開放申請。瑪麗·居里學者人才基金目前由第八研究與技術開發框架計劃(稱為地平線2020)提供資金,屬於地平線2020的所謂「第一支柱」:「卓越科學」。通過這一資助計劃,歐盟已為瑪麗·居里學者人才基金投入了超過60億歐元。自1996年啟動該計劃以來,到2017年3月,已有超過100,000名研究人員獲得了瑪麗·居里學者人才基金的資助,充分展示了歐盟致力於促進研究卓越性和全球流動性的努力。
申請
瑪麗·居里學者基金對申請者不限國籍,不限專業領域,面向科研人員開放,從博士生至資深學者符合基本條件者均可申請並獲得不同類別資助。[3]
以獨立研究基金為例,該項目面向有經驗的研究人員申請,申請者須滿足當年申請截止日前取得博士學位,或具有至少4年全職科研經歷。
資助
瑪麗·居里學者基金一般要求獲得者去往歐盟合作單位(如大學)完成項目研究。以獨立研究基金為例,預算由研究經費、工資、安家費、家庭支出等構成。以德國為例,稅前工資4,880歐元,安家費600歐元,家庭支出500歐元。研究直接經費和間接經費將拔至項目依託單位由申請者管理使用。[4]
類別
協同創新研究基金(Innovative Training Networks,ITN)[5]
ITN協同創新研究基金推動科學卓越和創新,通過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學、研究機構和其他部門協同培訓研究人員以取得博士學位。
獨立研究基金(Individual Fellowships,IF)[6]
IF由經驗豐富的獨立研究者與依託機構共同提出申請。
研究人員交換基金(Research and Innovation Staff Exchange,RISE)[7]
RISE為全球學術,工業和商業組織之間的短期人員交流提供資金。可以幫助人們發展知識,技能和職業,同時在包括大學,研究機構和中小型企業在內的不同經濟部門工作的組織之間建立聯繫。
地區、國家和國際聯合資助基金(Co-funding of regional,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programmes,COFUND)[8]
COFUND為組織提供了額外的財務支持,以支持其內部研究人員培訓和職業發展。資金可用於新的或現有的計劃,以培訓國外和各個領域的研究人員。
歐洲研究者之夜學術研討會基金(European Researchers』 Night)[9]
面向促進科學和研究的機構設計,用於組織學術會議和研討會。
瑪麗·居里學者校友會
入選瑪麗·居里學者基金可申請加入瑪麗·居里學者校友會成為全球瑪麗·居里學者知識分享和科研協作的一員,以知識造福社會。[10]
瑪麗·居里學者與諾貝爾獎
迄今,眾多領域裏的重量級教授及科研人員在其前期科研工作中均獲得過瑪麗居里資助計劃支持,近 6 年中,共有 6 位瑪麗居里獎學金獲得者榮獲了諾貝爾獎,包括 2020 年化學獎得主 Emmanuelle Charpentier 教授,2016年化學獎得主 Ben Feringa教授,2015年物理獎得主梶田隆章教授,2014 年化學獎得主 Stefan W. Hell 教授和醫學獎得主 愛德華.莫澤 教授。[11]
瑪麗·居里學者在中國
在地平線2020框架下,2014-2020年間共有1409名中國研究人員入選瑪麗·居里學者,其中獨立研究者290人。具體數據如下[12] :
基金類別 | 中方參與機構 | 項目數 | 中方參與研究人員 | 外籍研究人員去往中方機構 |
聯合資助基金 | 8 | 3 | 157 | 0 |
獨立研究基金 | 2 | 2 | 290 | 2 |
協同創新研究基金 | 26 | 20 | 331 | 0 |
研究人員交換基金 | 133 | 61 | 631 | 753 |
合計: | 169 | 86 | 1409 | 755 |
參考文獻
-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03. NobelPrize.org. [2020-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7) (美國英語).
- ^ Marie Skłodowska-Curie Actions. Marie Skłodowska-Curie Actions - European Commission. [2020-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4) (英語).
- ^ A3, EAC. How to... a quick guide. Marie Skłodowska-Curie Actions - European Commission. 2018-01-04 [2020-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9) (英語).
- ^ Marie Skłodowska-Curie European Fellowships - Research in Germany. www.research-in-germany.org. [2020-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30) (英語).
- ^ A3, EAC. Research Networks. Marie Skłodowska-Curie Actions - European Commission. 2018-01-05 [2020-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8) (英語).
- ^ A3, EAC. Individual Fellowships. Marie Skłodowska-Curie Actions - European Commission. 2018-01-05 [2020-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8) (英語).
- ^ A3, EAC. Staff Exchange. Marie Skłodowska-Curie Actions - European Commission. 2018-01-05 [2020-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1) (英語).
- ^ A3, EAC. Co-funding. Marie Skłodowska-Curie Actions - European Commission. 2018-01-04 [2020-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5) (英語).
- ^ A3, EAC. European Researchers’ Night. Marie Skłodowska-Curie Actions - European Commission. 2018-01-05 [2020-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4) (英語).
- ^ Marie Curie Alumni Association. Marie Curie Alumni Association. [2020-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0) (英語).
- ^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org. [2020-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18) (美國英語).
- ^ A3, EAC. H2020 - Marie Skłodowska-Curie Actions (MSCA) - Country factsheet - China. Marie Skłodowska-Curie Actions - European Commission. 2018-12-20 [2020-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7)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