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文藝復興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法國文藝復興是在15至17世紀早期法國的文化藝術運動,是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一部分。它在傳統上是指1494年法國入侵意大利,經歷查理八世,直到1610年亨利四世去世的這段時期。在此之前,文藝復興的藝術,技術或文學發展就已經對法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例如,通過勃艮第法院或阿維尼翁的教宗法院);然而,14世紀的黑死病和百年戰爭使得法國直到15世紀末期之前一直在經濟和政治上處於弱勢。

法國的弗朗西斯一世(1515年至1547年)和他的兒子亨利二世(1547年至1559年)的統治時期通常被認為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頂峰。

香波爾城堡 (1519-1547).

「文藝復興」(法語:Renaissance)的概念本身就是由法國歷史學家儒勒·米什萊在他1855年的《Histoire de France》(法國史)中提出的[1]。他認為法國16世紀的法國文藝復突破中世紀的桎梏,出現了現代意義上的人文主義。[2]

藝術

15世紀後期,意大利戰爭和與勃艮第公國的交往(與法蘭德斯之間的交往)使得法國接觸到北方文藝復興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創作品繪畫和創新精神,最初,法國的藝術改革通常由意大利和佛蘭德藝術家發起,例如讓·克盧埃弗朗索瓦·克盧埃和意大利的羅索·菲奧倫蒂諾弗朗西斯科尼科洛·德爾·阿巴特楓丹白露畫派畫家。

1516年,法國的弗朗西斯一世邀請達·文西來到昂布瓦斯城堡,並為他提供克勞斯·呂斯城堡,作為其工作的地方。

弗朗西斯一世亨利四世時期的藝術,往往受意大利繪畫和雕塑發展的啟發,通常被稱為「風格主義」,其特點是人物修長,優美,依靠視覺衝擊,以及包括寓言和神話的精心運用。被亨利四世邀請藝術家包括杜桑(Toussaint Dubreuil),馬丁·費米內(Martin Freminet)和昂布魯斯·杜布瓦(Ambroise Dubois)。

亨利四世的皇后瑪麗·德·美第奇邀請佛蘭德畫家彼得·保羅·魯本斯前往法國,並為女王的盧森堡宮畫了一些大型作品。 另一位在法庭上工作的佛蘭德藝術家是年輕的弗朗斯·普爾布斯(Frans Pourbus)。

建築

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建造了盧瓦爾河谷城堡群:不再被設計為要塞,這些宮殿充分利用了盧瓦爾地區豐富的河流和土地,展現了非凡的建築藝術。

巴黎舊羅浮宮也在皮埃爾·萊斯科特(Pierre Lescot)的指導下重建,並成為全新的文藝復興時期城堡的核心。 在羅浮宮的西邊,嘉芙蓮·德·美第奇建造了杜樂麗宮

亨利四世在位期間,巴黎迎來了大規模的城市發展,新橋、孚日廣場(稱為「皇家廣場」)、太子廣場和羅浮宮的部分建設都在這一時期內完成。

參考文獻

  1. ^ Michelet, Jules. History of France, trans. G. H. Smith (New York: D. Appleton, 1847)
  2. ^ Brotton, Jerry. The Renaissance Bazaa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