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州之戰
沔州之戰,南宋端平二年(元太宗七年,1235年),蒙古帝國攻打宋朝沔州(今陝西省略陽縣)的戰役。
端平元年(1234年)六月,窩闊台以南宋背盟為由,派軍兩路攻打南宋。一路由闊出率軍攻打荊襄,一路由闊端率軍攻打四川。端平二年(1235年)十一月,闊端率西路軍在鞏昌(今甘肅省隴西縣西)迫降金朝舊將汪世顯部。十二月,闊端任用汪世顯為先鋒,從鳳州(今陝西省鳳縣)進達到西川的西池谷(今甘肅省康縣東南),繼續向沔州進軍。
四川制置使趙彥吶主張退守大安(今陝西省寧強縣西北),沔州知州高稼認為守沔州蜀地可存,棄守沔州蜀地將亡,反對退守大安。趙彥吶表示與高稼一起守沔州。臨戰前,趙彥吶逃走,高稼獨守沔州。蒙古軍從白水關(今陝西省略陽縣北)入六股株(今陝西省略陽縣東北)攻打沔州。沔州是宋朝西邊的門戶,經過金朝、蒙古軍的進攻,沒有城郭保衛百姓,高稼據山為阻,以疑兵之計,居高處指揮戰鬥。趙彥吶部將何鄰赴援,蒙古軍到達,何鄰逃走,宋軍潰敗,高稼戰死,蒙古軍攻下沔州,趙彥吶屯守青野原(今陝西省略陽縣北),被蒙古軍包圍。屯守石門(今陝西省略陽縣西北)的利州都統制曹友聞率軍援救,擊敗蒙古軍,為趙彥吶解圍。蒙將汪世顯於是轉攻大安。曹友聞派王資、白再興到雞冠隘(今陝西省勉縣西南)防守,派左軍統制王進到陽平關(今陝西省勉縣西老勉縣)駐守,曹友聞到溪嶺指揮。數萬蒙古軍到達陽平關。曹友聞派左軍和游奕軍出擊,自己率帳兵和背嵬軍衝到陣前,左右馳射。蒙古軍退兵,曹友聞認為蒙古軍會轉攻雞冠隘,派陳庚、當可率兵救援。蒙古步騎萬餘人攻打雞冠隘,陳庚率五百騎兵,時當率領步兵左右並進,守城的王資、白再興出關作戰,兩面夾擊,蒙古軍大敗。曹友聞北進,收復仙人關(今甘肅省徽縣東南),蒙古軍只好退出宋境[1]。
註釋
- ^ 《中國戰典·宋遼金元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