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平洲組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平洲組(Ping Chau Formation)為一套於香港東平洲(Ping Chau)及其周邊海域出露的沉積岩層,於1943年被命名為平洲組。從地質歷史的角度來看,平洲組是香港最年輕的岩石,約於5000-6500萬年前形成[1]

岩性

平洲組主要曲均勻薄層狀粉砂岩、白雲質粉砂岩及泥岩組成,岩層厚度估計超過450米[2]。礦物顆粒幼細,岩層發育非常細緻的層理。曾發現昆蟲化石及瀝青化植物碎片[3]

上述岩石抗蝕力薄弱。然而在東平洲西岸的龍落水,露出一層燧石質粉砂岩。由於該層燧石質粉砂岩含二氧化矽晶體,膠結力強,令該粉砂岩層非常堅硬,更能抵禦風化侵蝕[4]

產狀與地層

根據平洲島上露頭顯示,岩層在島的南部呈東-西走向,向北方傾斜;在島的北部則呈東北-西南走向,向東南方傾斜。全島岩層傾角11-21度。平洲組平行整合於「赤洲組」粗碎屑沉積岩層之上[4]

形成環境

平洲組在始新世半乾旱的氣侯條件下,在湖泊中的靜水環境下沉積而成。在豐水季節時,幼細的粉砂在湖中沉積成一個紋層;旱季時湖水蒸發鹽度上升,礦物鹽結晶,又沉殿出另一個紋層。旱季雨季互換形成了薄層韻律狀層埋。湖盆沉積環境相信亦導致平洲島南部與北部岩層傾斜方向近乎相反[5]

另外,當湖水周期性乾涸時,石膏便形成。其後,石膏被雨水溶解,在粉砂岩節理面上留下空模子。這些模子最終被次生礦物包括霓輝石沸石方解石等礦物填補[2]

參考資料

  1. ^ 土力工程處:港地質概述: 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kla/pshe/references-and-resources/geography/20160112%20HK%20geology-full.pdf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 ^ 2.0 2.1 土力工程處: 香港地質考察指引https://www.cedd.gov.hk/filemanager/tc/content_429/hkgeologyguidebook_c.pdf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3. ^ 土力工程處:香港地質,四億年的旅程 https://hkss.cedd.gov.hk/hkss/eng/education/GS/tc/hkg/chapter6.htm?tab=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4. ^ 4.0 4.1 CEDD: https://www.cedd.gov.hk/eng/about-us/organisation/geo/pub_info/memoirs/geology/vol/ep/index.htm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5. ^ CEDD: HK Geology Guide Book: https://www.cedd.gov.hk/filemanager/eng/content_429/hkgeologyguidebook_e.pdf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