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崔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崔衡(435年—488年),字伯玉清河郡東武城縣(今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人,鎮西將軍、陝城鎮鎮將、武陵公崔寬長子,北魏官員。

生平

崔衡年輕時以孝道而著稱,學習族人崔浩的書法,筆跡很是相像。天安元年(466年),崔衡升任內秘書中散,頒佈的詔令和皇帝讀的書,大多都是崔衡所寫。崔衡舉薦李沖李元愷程駿等人,最終都成為著名人物,輿論因此稱讚崔衡。承明元年(476年),崔衡升任內都坐令,善於審判案件,魏孝文帝元宏稱讚他。太和二年(478年),崔衡襲父爵武陵公、鎮西將軍,升任給事中。魏孝文帝巡視時,任命崔衡為大都督長史。崔衡涉獵圖書史籍,文筆很好。當時柔然入侵北魏邊境,崔衡陳述軍事防禦的方法和有利於國家百姓的策略一共五十多條。崔衡之後以鎮西將軍外任泰州刺史,爵位改為齊郡公。之前,河東郡遇到饑荒,搶劫盜竊大量發生,崔衡到後,採用龔遂的辦法,鼓勵督促耕田種桑,一年之中盜賊就銷聲匿跡。太和十二年(488年),崔衡去世,虛歲五十四。朝廷贈予散騎常侍左光祿大夫、鎮西將軍、冀州刺史,賜予帛一千匹、谷一千斛,諡號惠公。崔衡有五個兒子[1][2]

家庭

兄弟

  • 崔恕,北魏尚書郎

子女

  • 崔敞,北魏龍驤將軍、中散大夫、趙郡太守、齊郡侯
  • 崔鍾,北魏徵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冀州大中正
  • 崔朏,北魏京兆王元愉錄事參軍

參考資料

  1. ^ 《魏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二》:長子衡,字伯玉,少以孝行着稱。學崔浩書,頗亦類焉。天安元年,擢為內秘書中散,班下詔命及御所覽書,多其跡也。衡舉李沖、李元愷、程駿等,終為名器,世以是稱之。承明元年,遷內都坐令,善折獄,高祖嘉之。太和二年,襲爵武陵公,鎮西將軍。遷給事中。車駕巡狩,以衡為大都督長史。衡涉獵書史,陳備御之方,便國利民之策,凡五十餘條。以本將軍除泰州刺史,徙爵齊郡公。先是,河東年飢,劫盜大起,衡至,修龔遂之法,勸課農桑,周年之間,寇盜止息。十二年卒,年五十四。贈散騎常侍、左光祿大夫、本將軍、冀州刺史,帛一千匹、谷一千斛,諡曰惠公。衡有五子。
  2. ^ 《北史·卷二十一·列傳第九》:長子衡,字伯玉,少以孝行着稱。學崔浩書,頗亦類焉。天安元年,擢為內秘書中散。班下詔命及御所覽書,多其跡也。衡舉李沖、李元愷、程駿等,終為名器。承明元年,遷內都坐令,善折獄,孝文嘉之。太和二年,襲爵武陵公。衡涉獵書史,頗為文筆。蠕蠕時犯塞,衡上書陳備御之方、便國利人之策凡五十餘條。除秦州刺史,徙爵齊郡公。先是,河東年飢,劫盜大起。衡至,修龔遂法,勸課農桑,周年間,寇盜止息。卒,贈冀州刺史,諡惠公。衡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