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理由
學習的理由 If There is a Reason to Study | |
---|---|
基本資料 | |
導演 | 楊逸帆 |
監製 | 吳汰紝 |
主演 | 陳立安 蔡沛玲 林雨萱 鞏興豪 楊逸帆 |
配樂 | 史旻玠 楊逸帆 |
攝影 | 楊逸帆 林彥甫 |
剪接 | 吳姿瑩 趙家賢 郭於寧 楊逸帆 |
製片商 | 青醒Awakening |
片長 | 96分鐘 |
產地 | 臺灣 |
語言 | 華語 |
上映及發行 | |
上映日期 | 2016年8月12日 |
發行商 | 牽猴子整合行銷 |
《學習的理由》(英語:If There is a Reason to Study),原作《The Soul 不想考基測》(英語:The Soul -- I Don't Want the Basic Competence Test)是由楊逸帆執導的一部教育紀錄片。本片從2009年3月開始拍攝,當時楊逸帆年僅十四歲,仍就讀宜蘭縣立人文國民中小學國中二年級。費時七年製作,2016年8月藉由群眾募資在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宜蘭上映。
本片由楊逸帆拍攝自己在人文國中小的朋友們面對基測的過程,並追蹤他們一路到大學的改變歷程,探討升學與分流體系對青少年的影響,更觸及人們為何「換了位子就換了腦袋」此一大哉問。
劇情簡介
台灣學生在國三之後,學習就得分流。怪的是,孩子成績越好,可選擇的學校越多。社會不成文的認知是,選擇學術高中,出路多;選擇職業學校,難回頭。面對未知的明天,十五歲的靈魂,將何去何從?
人文國中小是一所沒有分數與排名,讓學生廣泛探索自我的體制外學校。為了升學,這所學校的學生卻在2009年第一次面對基測。好奇心驅使,當時年僅十四歲,就讀人文國中小八年級的逸帆決定拿起攝影機拍攝《學習的理由》(原作:不想考基測)紀錄片,紀錄朋友們的升學心聲。
立安從小自學組裝零件、3D動畫,鄙視應試教育,卻漸漸在考試中吃到甜頭。雨萱成績優秀,偏偏更愛演藝,陷入兩難抉擇。沛玲怕自己跳舞的興趣沒出路,奮發苦讀,卻難以提升課業表現。興豪音樂才華洋溢,音樂老師卻去當了上班族,讓他不知:該「面對現實」,還是繼續逐夢?
主流教育告訴他們「安故守常」是生存條件,「努力讀書、考試」才能勝出。逸帆發現,面對新的遊戲規則,朋友們漸漸失去夢想的勇氣、學習的理由。為了替莘莘學子發聲,逸帆也親自挑戰基測,卻漸漸遺忘初衷......
製作過程
拍攝緣起
形成團隊
退出公視與國藝會聯合補助案
電影配樂與主題曲
曲別 | 曲名 | 作曲 | 作詞 | 編曲 | 製作 | 演唱 |
---|---|---|---|---|---|---|
主題曲 | 童年回憶 | 楊逸帆 | 楊逸帆 | 聶琳 | 吳孟諺 | 余惠心 林軍妤 林玟圻 張語嫣 曾以寧 陳郁涵 羅雯欣 楊逸帆 |
2011年,在許多台灣體制內學生、家長、教師、行政主管與教育官員的採訪經驗中,導演楊逸帆深深感受到教育第一線的無力,寫下本紀錄片主題曲〈童年回憶〉,獻給片中舞蹈的女孩。
2013年,楊逸帆與曾獲2012年金鐘獎最佳音效獎的史旻玠展開合作,擔任《學習的理由》配樂師,並以〈童年回憶〉為主旋律,做出幾首配樂。
2016年,楊逸帆以「開放青少年素人參與專業錄製」的實習計劃邀約曾任十二夜紀錄片配樂的聶琳擔任〈童年回憶〉編曲[1]。
《學習的理由》公益放映X影響力計劃
《學習的理由》專欄
《學習的理由》主題曲錄製計劃
秉持青醒 Awakening團隊一貫的理念,《學習的理由》在網絡上招募三位二十二歲以下的素人參與主題曲錄製,「希望讓這段製作過程成為對有緣人有幫助的實習經驗」[2]。不到一週,便湧入超過團隊能負荷的報名人數,使招募必須終止[3]。其後,七位素昧平生的少年少女從台灣雲林、嘉義、彰化、台中、基隆等地,紛紛來到台北和平阿帕錄音室進行三日課程,並在獨立音樂人吳孟諺的指導下完成主題曲錄製[4]。這首主題曲的MV也是在導演楊逸帆與攝影師林彥甫指導下,由有意學習影像製作的演唱者張語嫣、曾以寧擔任導演兼剪輯,在實作經驗中習得技能[5]。
教育廣播電台「學習的理由」單元節目
前導工作坊
獎項
年份 | 國家 | 影展 | 項目 | |
---|---|---|---|---|
2014年 | 台灣 | 高雄教育影展 | 開幕特映 | 特約 |
2014年 | 英國 | 雪菲爾紀錄片影展 | Videotheque市場單元 | 入圍 |
2014年 | 香港 | 華語紀錄片節 | 長片組 | 季軍 |
2014年 | 印尼 | 國際電影獎 | 紀錄片新人 | 金獎 |
2014年 | 台灣 | 南方影展 | 最佳紀錄片 | 入圍 |
2014年 | 台灣 | 南方影展 | 最佳人權獎 | 入圍 |
2014年 | 中國 | 深圳藝穗節 | 教育單元 | 特約 |
2015年 | 台灣 | 青少年影展 | 開幕片 | 特約 |
2015年 | 美國 | 紐約亞美電影節 | 紀錄片 | 青年觀點獎 |
2016年 | 印尼 | 世界紀錄片獎 | 人道關懷獎 | 得主 |
2016年 | 美國 | 環球電影節 | 紀錄片單元 | 入圍 |
2017年 | 加拿大 | 加拿大兒童電影節 | 紀錄片單元 | 特約 |
評價
迴響
本片在台灣正式上映前,就已經在各地影展、試映會獲得許多迴響。
台灣導演徐漢強在2014年南方影展手冊序言〈創作的課題〉中提及,《學習的理由》是該年影展作品中,他認為「最驚人」的三部作品之一:「以挖掘台灣幾近變態的考試教育文化主題來說,本片可能是近期最好的作品」。
前媒體人、現任親職作家羅怡君在一篇影評中寫道,《學習的理由》讓十幾年來不斷擺佈教育,卻找不到主人的「巨大黑手」現身了[6]。
2016年8月12日,時任教育部次長陳良基在《學習的理由》首映前[7],於教育部接見楊逸帆及青醒 Awakening團隊成員。會後,陳良基在facebook粉絲頁表示,這部作品忠實呈現了孩子的學習動力與潛能,如何在進入教育體系後被「急速凍結」,反映台灣教育現場普遍的真實。並坦言:單一價值觀的學習評量制度,相對無趣,更使能力太強的被排擠,表現太差的被霸凌,學習變成是件痛苦的過程,人生的無奈。此外,他更請楊逸帆邀請海外實驗教育機制,為台灣教育注入活水。
2016年12月31日,影評人鄭秉泓將《學習的理由》評為「2016年最傑出的台灣電影」[8],寫道:「今年最驚喜的台灣電影!不是因為導演是國中生,更在於它切入的角度,以及思辨的方式。我們究竟為了什麼而學習?透過學習就能夠達成目的嗎?本片導演楊逸帆又是基於什麼理由想要拍攝這部關於『不想考基測』的電影?《學習的理由》是一場行為藝術,是一場影像實踐,是我心中最足以代表2016年的台灣電影。」
批評
即便在各國獲得不少影展肯定,以及教育人士的好評,仍有網友認為這部片不夠成熟。
「導演14歲便開始拍攝這部紀錄片,質疑當下台灣的中小學教育體制。數年追問,一直到最後,質疑還只是質疑,並未能找到出路,但這種探索仍然很可貴。影片未能拍攝到更多有效素材,剪輯也有點雜亂,導演還需要苦練內功。」一位中國網友在豆瓣寫到。[9]
外部連結
- 學習的理由 If There is a Reason to Stud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學習的理由 If There is a Reason to Study》的Facebook專頁
- YouTube上的《學習的理由》正式募資片
- 嘖嘖上的 《學習的理由》公益放映X影響力計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群眾募資頁面
參考文獻
- ^ 《學習的理由》主題曲編曲感言分享. Ling Music 官方faceook粉絲頁.
- ^ 《學習的理由》主題曲演唱者徵集. 楊逸帆的faceook.
- ^ 《學習的理由》主題曲演唱者徵集截止通知. 《學習的理由》官方faceook.
- ^ 《學習的理由》主題曲製作感言分享. 孟諺 John Wu 官方faceook粉絲頁.
- ^ 學習的理由MV. 《學習的理由》官方faceook.
- ^ 別讓考試成為逃避的工具 ─ 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 [2016-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1).
- ^ 這部記錄片很強 陳良基葉丙成都有感[影] | 生活 | 中央社即時新聞 CNA NEWS. 中央通訊社. [2016-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5).
- ^ ET看電影. 鄭秉泓/2016年最傑出的台灣電影 | ET看電影 | 樂在分享.愛上雲端. ET看電影. [2017-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4) (中文(臺灣)).
- ^ 学习的理由 短评. 豆瓣. [2016-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