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康章皇后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 |
---|---|
姓 | 佟佳氏(擡旗前作佟氏) |
封號 | 庶妃→康妃→母后皇太后→孝康章皇后 |
尊號 | 慈和母太后 |
旗籍 | 正藍旗漢軍 |
出生 | 崇德五年十一月十九日(1640年12月31日) |
逝世 | 康熙二年二月十一日(1663年3月20日)(22歲) 大清北京紫禁城(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東城區故宮) |
諡號 | 孝康慈和莊懿恭惠溫穆端靖崇天育聖章皇后 |
墳墓 | 清孝陵 |
親屬 | |
父親 | 佟圖賴 |
母親 | 一品夫人覺羅氏 |
夫 | 世祖章皇帝福臨 |
夫之父 | 太宗文皇帝皇太極 |
夫之嫡母 | 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
夫之母 | 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
夫之元配 | 清世祖元後博爾濟吉特氏 |
夫之正室 | 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
夫之側室 | 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 |
兄弟 | 佟國綱 佟國維 |
子 | 聖祖仁皇帝玄燁 |
孝康章皇后(滿語:ᡥᡳᠶᠣᠣᡧᡠᠩᡤᠠ
ᠨᡝᠰᡠᡴᡝᠨ
ᡝᠯᡩᡝ᠋ᠮᠪᡠᡥᡝ
ᡥᡡᠸᠠᠩᡥᡝᠣ,穆麟德轉寫:hiyoošungga nesuken eldembuhe hūwangheo;1640年12月31日—1663年3月20日)佟佳氏(擡旗前作佟氏),巴虎忒各慎十一世孫女。漢軍正藍旗人(後擡入滿洲鑲黃旗)都統佟圖賴之女,三等輕車都尉佟養真之孫女。清朝順治帝嬪御、康熙帝的生母。
生平
天命三年(1618年)三月,清太祖努爾哈赤揮師攻下撫順,祖父佟養真帶領全家老小主動歸附。崇德五年(1640年)庚辰[1],佟氏出生,都統佟圖賴和一品夫人覺羅氏之女。娘家本姓佟,為漢軍正藍旗。康熙帝晚年命其改為佟佳氏,擡入滿洲正黃旗[2]。
民國時期編撰的《清史稿[3]》記佟氏在順治初年入宮為妃。《愛新覺羅宗譜·星源集慶[1]》則肯定佟氏被正式冊封為妃。但當代研究者認為佟氏與順治帝其她嬪御情況類似,因後宮冊封制度不完善,未有正式冊封。屬「小福晉級」或「格格級」[4]。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巳時,佟氏生下順治帝的第三子玄燁,即後來的康熙帝,亦是她唯一的孩子。
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順治帝早逝。她的兒子玄燁隨後即位,佟氏得以母以子貴。康熙元年(1662年)十月,尊為母后皇太后。上徽號,稱慈和。根據《清內秘書院蒙古文檔案匯編漢譯》的記載,宮中在康熙初年對佟氏的稱呼,除了出現她與順治帝中宮皇后(仁憲皇太后)並稱的聖母皇后之外,還出現過母太后,箇中原因暫不詳。
康熙二年(1663年)二月十一日亥時,體弱多病的慈和皇太后在北京紫禁城去世,年僅二十四歲(虛歲)。根據《清實錄》的記載[5],年幼的康熙帝對生母的離世悲痛不已,康熙帝的祖母昭聖太皇太后和嫡母仁憲皇太后不得不多次下旨安撫他。最初,大臣擬出安葬孝康章皇后的方案竟然是葬於朱耳峪村後溝以北的悼妃園寢,惟昭聖太皇太后最終下達旨意曰「讓汗之母與諸福晉葬於一處,不大好」,後入葬清孝陵。上諡號曰「孝康章皇后」。後升入太廟、奉先殿祭祀[1]。
康熙朝、雍正朝和乾隆朝,屢加諡,最終諡曰孝康慈和莊懿恭惠溫穆端靖崇天育聖章皇后[1]。康熙帝亦將她的家族由漢軍八旗抬旗至滿洲八旗,姓氏滿洲化為佟佳氏[3]。
家世
孝康章皇后家族 | |||||||||||||||||||||||||||||||||||||||||||||||||||||||||||||||||||||||||||||||||||||||||||||||||||||||||||||||||||||||||||||||||||||||||||||||||||||||||||||||||
---|---|---|---|---|---|---|---|---|---|---|---|---|---|---|---|---|---|---|---|---|---|---|---|---|---|---|---|---|---|---|---|---|---|---|---|---|---|---|---|---|---|---|---|---|---|---|---|---|---|---|---|---|---|---|---|---|---|---|---|---|---|---|---|---|---|---|---|---|---|---|---|---|---|---|---|---|---|---|---|---|---|---|---|---|---|---|---|---|---|---|---|---|---|---|---|---|---|---|---|---|---|---|---|---|---|---|---|---|---|---|---|---|---|---|---|---|---|---|---|---|---|---|---|---|---|---|---|---|---|---|---|---|---|---|---|---|---|---|---|---|---|---|---|---|---|---|---|---|---|---|---|---|---|---|---|---|---|---|---|---|---|
|
註釋
- ^ 1.0 1.1 1.2 1.3 1938年版《愛新覺羅宗譜·星源集慶》(頁三六)孝康慈和莊懿恭惠溫穆端靖崇天育聖章皇后 佟佳氏 都統承恩公圖賚之女.崇德五年庚辰生.初入宮.冊為妃.康熙元年十月.恭上徽號.曰慈和皇太后.康熙二年癸卯二月十一日崩.壽廿四歲.五月.上尊諡.曰孝康慈和莊懿恭惠崇天育聖皇后.六月.奉安孝陵.九年庚戌五月.追上尊諡.曰孝康章皇后.升祔太廟.七月.升祔奉先殿.雍正元年癸卯八月.加上溫穆二字.乾隆元年丙辰.加上端靖二字.即今諡……
- ^ 《清史稿 卷二百十四 列傳一》后家佟氏,本漢軍,上命改佟佳氏,入滿洲。
- ^ 3.0 3.1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少保、固山額真佟圖賴女。後初入宮,為世祖妃。順治十一年春,妃詣太后宮問安,將出,衣裾有光若龍繞,太后問之,知有妊,謂近侍曰:「朕妊皇帝實有斯祥,今妃亦有是,生子必膺大福。」三月戊申,聖祖生。聖祖即位,尊為皇太后。康熙二年二月庚戌,崩,年二十四。初上徽號曰慈和皇太后。及崩,葬孝陵,上諡。雍正、乾隆累加諡,曰孝康慈和莊懿恭惠溫穆端靖崇文育聖章皇后。後家佟氏,本漢軍,上命改佟佳氏,入滿洲。後族抬旗自此始。子一,聖祖。
- ^ 楊珍. 顺治朝后宫的特征(上). 責任編輯:王文宇. 中國文明網,來源:光明日報. 2010-03-18 [2013-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8) (簡體中文).
- ^ 《清實錄·康熙實錄·卷之八》(康熙二年二月庚戌)○是日、亥刻、慈和皇太后崩。先是、慈和皇太后違豫。上朝夕虔侍。親嘗湯藥。目不交睫。衣不解帶。及大漸。上憂悴弗勝。寢膳俱忘。輔臣近侍等、見聖容清減、請上節勞少休。不允。時太皇太后、以慈和皇太后疾、軫念日切。上數詣慈寧宮請安。強斂戚容。冀慰聖懷。退輒涕泗交頤。至是、慈馭上賓。上擗踴哀號、水漿不御。哭無停聲。近侍無不感泣○辛亥。黎明。儀仗全設……○癸丑。宣大行慈和皇太后哀詔。詔曰、朕纘承祖宗鴻緒。方欲奉事慈闈、抒誠孝養。不意皇妣慈和皇太后、於康熙二年二月十一日亥時崩逝……○甲寅。遣官頒詔天下。自詔到日為始、持服二十七日○太皇太后、仁憲皇太后、見上泣涕不已、頻降懿上□日慰諭……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編輯]
參考資料
- Ho, Chuimei; Bronson, Bennet. Splendors of China's Forbidden City: The Glorious Reign of Emperor Qianlong Illustrated. Merrell. 2004. ISBN 1858942039.
- Rawski, Evelyn S. The Last Emperors: A Social History of Qing Imperial Institutions Reprin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8. ISBN 052092679X.
- Ropp, Paul Stanley; Zamperini, Paola; Zurndorfer, Harriet Thelma. Passionate Women: Female Suicid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Reprint. BRILL. 2001. ISBN 9004120181.
- Wan, Yi; Shuqing, Wang; Yanzhen, Lu; Scott, Rosemary E. Daily Life in the Forbidden City: The Qing Dynasty, 1644–1912 Illustrated. Viking. 1988. ISBN 0670811645.
- Wu, Silas H. L. Passage to power: K'ang-hsi and his heir apparent, 1661–1722 Illustrated.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ISBN 0674656253.
- Zhao, Erxun. Draft History of Qing. 1928 (中文).
孝康章皇后 大清皇室 出生於:1638年逝世於:1663年
| ||
---|---|---|
前任: 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阿拉坦琪琪格 |
大清皇后 追贈 |
繼任: 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 |
前任: 仁憲皇太后 |
大清皇太后 1661年—1663年 |
繼任: 仁壽皇太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