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姚鼐
姚鼐

《清代學者像傳》第一集之《姚鼐像》,清葉衍蘭摹繪


大清刑部郎中
籍貫 安徽桐城
族裔 漢族
字號 姬傳,一字夢穀
室名 惜抱軒
出生 雍正九年十二月二十日
(1732年1月17日)
大清安徽省安慶府桐城縣
逝世 嘉慶二十年九月十三日
1815年10月15日(1815歲—10—15)(83歲)
大清安徽省安慶府桐城縣
親屬 (高祖)姚文然
(伯父)姚範
(族孫)姚元之
出身
  •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進士出身
著作
  • 《惜抱軒全集》

naai5(1732年1月17日—1815年10月15日),姬傳,一字夢穀齋號惜抱軒,世稱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今屬樅陽縣)。清朝文學家桐城派重要作家,進士出身。與方苞劉大櫆合稱桐城三祖。

生平

《清史稿·文苑》有傳。[1]

姚鼐有學生方東樹,寫《漢學商兌》反對戴震學派。方逐條反駁漢學,說漢學是「屠酤計帳」。

評價

部分學者認為姚鼐為桐城派古文的重要作家,在其中的地位最高。他繼承了同鄉方苞劉大櫆姚范的古文之學,成為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對桐城派的文學理論也有所補充發展。他既擴大了方苞的「義法」說,主張「義理、考據、詞章」三者的統一,又繼承發揚了劉大櫆的「神氣」說,提出了「神、理、氣、味」與「格、律、聲、色」相統一的理論;同時,還總結概括歷代文章的風格論,發展了「陽剛陰柔」相反相成的美學觀。著有《惜抱軒全集》等,所編《今體詩鈔》、《古文辭類纂》,皆流傳極廣。其散文簡潔嚴整,紆徐明潤,代表作有《登泰山記》、《袁隨園君墓志銘》、《游媚筆泉記》等。

姚鼐其文,從方苞、劉大櫆、歸有光上溯於唐宋八大家,而與歐陽修曾鞏之文相近,簡潔清淡,紆徐要渺

姚鼐與戴震共修四庫全書時,欲事戴為師遭到拒絕[2],姚鼐於是攻擊戴學「破碎不通」,甚至罵戴將「身滅絕嗣,此殆未可以為偶然也」[3]

著作

著有九經說十七卷,老子、莊子章義,惜抱軒文集二十卷、詩集二十卷,三傳補註三卷,法帖題跋二卷、筆記四卷。 《惜抱軒全集》中的88卷包括了文集16卷、後集10卷,詩集10卷,又有《法帖題跋》、《左傳補註》、《國語補註》、《公羊傳補註》、《穀梁傳補註》、《九經說》、《老子章義》、《莊子章義》等。所輯文總集《古文辭類纂》、詩選集《五七言今體詩鈔》,世以為精當,然前者流傳更廣。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清史稿·卷272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清史稿·卷485》,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註釋

  1. ^ 《清史稿·文苑二》:姚鼐,字姬傳,桐城人,刑部尚書文然玄孫。乾隆二十八年進士,選庶吉士,改禮部主事。歷充山東、湖南鄉試考官,會試同考官,所得多知名士。四庫館開,充纂修官。書成,以御史記名,乞養歸。
    鼐工為古文。康熙間,侍郎方苞名重一時,同邑劉大櫆繼之。鼐世父范與大櫆善,鼐本所聞於家庭師友間者,益以自得,所為文高簡深古,尤近歐陽修、曾鞏。其論文根極於道德,而探原於經訓。至其淺深之際,有古人所未嘗言。鼐獨抉其微,發其蘊,論者以為辭邁於方,理深於劉。三人皆籍桐城,世傳以為桐城派。
    鼐清約寡慾,接人極和藹,無貴賤皆樂與盡懽;而義所不可,則確乎不易其所守。世言學品兼備,推鼐無異詞。嘗仿王士禎五七言古體詩選為今體詩選,論者以為精當雲。自告歸後,主講江南紫陽、鍾山書院四十餘年,以誨迪後進為務。嘉慶十五年,重赴鹿鳴,加四品銜。
  2. ^ 《戴東原先生全集》,卷9,<與姚孝廉姬傳書>
  3. ^ 姚鼐,<再覆簡齋書>,《惜抱軒全集》卷6

參考書目

  • 趙爾巽等,《清史稿》,中華書局點校本
  • 戴震,《與姚孝廉姬傳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