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內羅比

座標1°17′13″S 36°49′08″E / 1.287°S 36.819°E / -1.287; 36.819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內羅比
自上而下順時針方向:中央商務區、內羅畢國家公園散步的長頸鹿、肯雅議會、內羅畢市政廳、肯雅國際會議中心
自上而下順時針方向:中央商務區、內羅畢國家公園散步的長頸鹿、肯雅議會、內羅畢市政廳、肯雅國際會議中心
內羅比旗幟
旗幟
內羅比的位置
內羅比的位置
坐標:1°17′11″S 36°49′02″E / 1.2864°S 36.8172°E / -1.2864; 36.8172
國家肯雅
省份內羅比省
HQCity Hall
設置年代1899年
選區劃分
列表
  • Makadara
  • Kamukunji
  • Starehe
  • Langata
  • Dagoretti
  • Westlands
  • Kasarani
  • Embakasi
政府
 • 市長Geoffrey Majiwa
面積
 • 城市684 平方公里(264 平方英里)
海拔1,660 公尺(5,450 英尺)
人口(2007)
 • 城市2,940,911人
 • 密度4,230人/平方公里(11,000人/平方英里)
 • 市區3百萬
 • 都會區4百萬
時區EATUTC+3
電話區號020
網站http://www.nairobicity.org/
「Nairobi」的各地常用譯名
中國大陸內羅畢
臺灣奈洛比
港澳內羅比

內羅比(英語:Nairobi)是東非國家肯雅首都,也是非洲的大城市之一。內羅比的命名是由當地馬賽族的話Enkare Nyirobi(「冰水」)而來的,冰水指的是流過內羅比的內羅比河。根據2019年普查的資料,內羅比市域的人口有約440萬人[1][2]。居民大多說英文斯瓦希里語(非洲東部的代表性語言)。

內羅比成立於1899年,一開始是烏干達鐵路的補給站,負責肯雅南方城市蒙巴薩烏干達之間的補給。1900年代時在突然爆發的瘟疫之後開始重建,當時英屬東非殖民地開始興建,內羅比就變成了殖民者的重鎮。因為其高海拔溫帶氣候以及水源充足特原因而受到重視[3]。1907年英屬東非殖民地將內羅比設為首都[4]

肯雅於1963年獨立後,繼續將這裏當成首都[5]。在肯雅建國初期,內羅比是咖啡劍麻產業的中心[6][7]。內羅比位在肯雅的南部中心地帶,海拔1,795米(5,889英尺)。

內羅比是許多國際組織總部的所在地,例如聯合國人居署(UNHABITAT)、環境署(UNEP)的總部、聯合國內羅比辦事處國際民航組織(ICAO)的非洲東部、南部辦事處都設於此市。內羅比是成熟的商業中心以及文化中心。內羅比證券交易所(NSE)是非洲最大的證券交易所之一,也是非洲歷史第二的證券交易所。若以交易量來看,內羅比證券交易所每日交易量100億,在非洲排名第四。內羅比也有自然生態保護區-內羅比國家公園。內羅比在2010年加入UNESCO的 全球學習城市網絡。

歷史

早年

1899年的內羅比

內羅比原來是一片沼澤地,住在上面的有游牧的馬賽人、定居的坎巴族,以及以農耕為主的基庫尤人[8]。內羅比的名稱源自馬賽語的「冰水」,是指流經此區域的河水[9]。後來烏干達鐵路經過此地,喬治·懷特豪斯英語George Whitehouse將此處規劃為鐵路建設印度勞工的倉庫、調車廠以及營地。喬治·懷特豪斯是鐵路的總工程師,因着此處高海拔、氣候溫和、供水充足、在陡峭的Limuru斷崖前面,認為此處是理想的休息場所[10][11]。不過他的決定受到東非保護國官員的批評,因為此地過於平坦,排水不良而且比較貧瘠[8]

1899年的內羅比車站入口

在殖民時期之前,肯雅的人民都和其部族一起住在村莊裏,各自的群體會有其治理者,沒有統一的政府或是領袖[12]

亞瑟·丘奇(Arthur Church)在1898年受託規劃第一個內羅比火車站的城鎮佈局。其中包括了維多利亞街(Victoria Street,現今的Tom Mboya Street)和車站街(Station Street,現今的Moi Avenue)、十條大道,員工宿舍以及印度人的商業區[10]。鐵路在1899年5月30日到達內羅比,很快地,內羅比就取代馬查科斯成為Ukamba省省政府的中心[13][14]。懷特豪斯在鐵路通車時發表演說,提到:「內羅比在接下來的二年會成為廣闊又繁榮的地方,而且已經有許多的旅館、商店及房屋的用地申請。」[10]。不過內羅比早年曾受到瘧疾問題的困擾,至少一次試圖將城鎮遷到其他的地方[15]。後來腺鼠疫爆發,原來的城鎮焚毀,在1900年初期完全重建了市場街(Bazaar Street,現今的Biashara Street)[16]

內羅比的人口從1902年的五千人,在1910年時已成長為一萬六千人,並且隨着公共行政以及(以大型獵物狩獵英語big game hunting型式呈現的)旅遊而成長[17]。內羅比在1907年取代了蒙巴薩成為東亞保護區的首區[18]。內羅比在1919年宣佈成為都市[19][20]

地理

氣候

內羅比雖位於赤道附近。但由於位在海拔1660米的高原之上,所以氣候與酷熱非洲的印象大相逕庭。

內羅比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溫 °C(°F) 24.5
(76.1)
25.6
(78.1)
25.6
(78.1)
24.1
(75.4)
22.6
(72.7)
21.5
(70.7)
20.6
(69.1)
21.4
(70.5)
23.7
(74.7)
24.7
(76.5)
23.1
(73.6)
23.4
(74.1)
23.4
(74.1)
平均低溫 °C(°F) 11.5
(52.7)
11.6
(52.9)
13.1
(55.6)
14.0
(57.2)
13.2
(55.8)
11.0
(51.8)
10.1
(50.2)
10.2
(50.4)
10.5
(50.9)
12.5
(54.5)
13.1
(55.6)
12.6
(54.7)
12.0
(53.5)
平均降水量 mm(吋) 64.1
(2.52)
56.5
(2.22)
92.8
(3.65)
219.4
(8.64)
176.6
(6.95)
35.0
(1.38)
17.5
(0.69)
23.5
(0.93)
28.3
(1.11)
55.3
(2.18)
154.2
(6.07)
101.0
(3.98)
1,024.2
(40.32)
數據來源:[21]

行政區劃

內羅比市享有一個完整的行政縣/地區的地位。

內羅比省在肯雅從其他地區的幾種方法不同。該縣是完全城市。它只有一個地方的權力,內羅比市議會。內羅比省分為「區」,直到2007年,當三個地區創建。在2010年,隨着新憲法,內羅比更名為一個縣。

內羅比縣有8個選區。選區的名稱可能會有所不同區劃名稱,這樣Starehe的選區是等於中部賽區,Langata選區基貝拉的劃分,選區界限Kamukunji Pumwani部。

分部

內羅比分為八部門五十地點,主要屋苑後命名。基貝拉部,例如,包括基貝拉(肯雅最大的貧民窟)以及富裕屋凱倫Langata英語Langata

地點
中央 Huruma英語Huruma · Kariokor · 瑪薩瑞 · 恩加拉 · Starehe
Dagoretti英語Dagoretti Kawangware英語Kawangware · 肯雅塔/高爾夫俱樂部 · Mutuini · Riruta · Uthiru英語Uthiru/Ruthmitu · Waithaka英語Waithaka
Embakasi英語Embakasi Dandora英語Dandora · Embakasi英語Embakasi · Kariobangi英語Kariobangi · Kayole · Mukuru 土瓜灣 Njenga · Njiru · Ruai · Umoja
Kasarani Githurai英語Githurai · Kahawa英語Kahawa · Kariobangi英語Kariobangi · Kasarani英語Kasarani · Korogocho英語Korogocho · Roysambu · Ruaraka
基貝拉 凱倫,肯雅 · 基貝拉 · Laini 薩巴 · Langata英語Langata · Mugumoini英語Mugumoini · 內羅比西 · 色拉寺 Ngombe
Makadara Makadara · Makongeni英語Makongeni · Maringo · Mukuru Nyayo · Viwandani
Pumwani 巴哈蒂 · 伊斯特利 北 · 伊斯特利 南 · Kamukunji · Pumwani英語Pumwani
Highridge英語Highridge · Kangemi英語Kangemi · Kilimani英語Kilimani · Kitisuru英語Kitisuru · Lavington · 綠地

人口

內羅比烤肉市場是當地人主要消費型餐飲方式
郊區貧民窟
內羅比公車總站
年份 人口 增長
1906 11,500 0
1911 14,000 2,500
1921 24,300 10,300
1926 29,900 5,600
1929 32,900 3,000
1931 47,800 14,900
1939 61,300 3,500
1944 108,900 47,600
1948 119,000 20,100
1955 186,000 67,000
1957 221,700 35,700
1960 251,000 29,300
1962 266,800 17,800
1965 380,000 113,200
1969 509,300 129,300
1979 827,775 318,475
1989 1,324,570 496,795
1995 1,810,000 485,435
1999 2,143,254 333,254
2005 2,750,561 607,307
2009[22] 3,138,369 387,808


經濟

交通

蒙巴薩-內羅比鐵路以內羅比為終點,是肯雅建國以來首條鐵路,2017年5月通車。

內羅比現建有內羅比國際機場。過去1930年代和1940年代,英國人來肯雅都是使用伊斯來爾機場(Eastleigh Airport),此機場曾是英國修咸頓好望角的重要轉機點。而且在和基蘇木(肯雅西部港口)間曾開過飛艇的交通路線。

友好城市

圖片

註釋

  1. ^ 2019 Kenya Population and Housing Census Volume I: Population by County and Sub-County. Kenya 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 [7 November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13 November 2019). 
  2. ^ Omwenga, Mairura. Nairobi Emerging Metropolitan Region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PDF). ISOCARP CONGRESS. 46th ISOCARP Congress. Nairobi: 1–5. 2010-09-19 [17 November 20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17 November 2022). 
  3. ^ Roger S. Greenway, Timothy M. Monsma, Cities: missions' new frontier, (Baker Book House: 1989), p.163.
  4. ^ mombasa.go.ke. History of Mombasa. Mombasa County. 2018-07-28 [14 June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6 January 2021). 
  5. ^ britannica.com. Nairobi History. www.britannica.com/. [18 February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11 December 2019). 
  6. ^ Production. East Africa Sisal. [2020-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2 July 2020) (美國英語). 
  7. ^ Rashid, Mahbub. The Geometry of Urban Layouts: A Global Comparative Study. Springer. 2016-06-16. ISBN 978-3-319-30750-3 (英語). 
  8. ^ 8.0 8.1 Donald B. Freeman, City of Farmers: Informal Urban Agriculture in the Open Spaces of Nairobi, Kenya, McGill-Queen's Press - MQUP, 1 Mar 1991
  9. ^ Frédéric Landy, From Urban National Parks to Natured Cities in the Global South: The Quest for Naturbanity, Springer, 20 Jul 2018, p.50
  10. ^ 10.0 10.1 10.2 Anne-Marie Deisser, Mugwima Njuguna, Conservation of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in Kenya, UCL Press, 7 Oct 2016, p.76
  11. ^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Nairobi: National capital and regional hub. unu.edu. [17 June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9 June 2013). 
  12. ^ Tignor, Robert L. Colonial Chiefs in Chiefless Societies. The Journal of Modern African Studies. 1971, 9 (3): 339–359 [September 28, 2020]. JSTOR 159669. S2CID 154551781. doi:10.1017/S0022278X00025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7 April 2022). 
  13. ^ Roman Adrian Cybriwsky, Capital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An Encyclopedia of Geography, History, and Culture, ABC-CLIO, USA, 2013, p. 303
  14. ^ The Eastern Africa Journal of Historical and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Volume 1, Indiana University, 8 Publishers, 1996
  15. ^ Reiter, Paul. The inconvenient truth about malaria. Spectator. 5 December 2009 [25 July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18 February 2016). 
  16. ^ The man who saved Nairobi from the Bubonic Plague – Owaahh. Owaahh. 16 April 2014 [19 January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 January 2018) (美國英語). 
  17. ^ Sana Aiyar, Indians in Kenya: The Politics of Diaspor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p.42
  18. ^ Claire C. Robertson, Trouble Showed the Way: Women, Men, and Trade in the Nairobi Area, 1890–1990,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7, p.16
  19. ^ Merriam-Webster, Inc. Merriam-Webster's Geographical Dictionary. Merriam-Webster. 1997: 786. ISBN 0-87779-546-0. 
  20. ^ Britannica, Nairobi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18 June 2019., britannica.com, USA, accessed on July 7, 2019
  21. ^ World Weather Information Service - Nairobi. WorldWeather.org. [2008-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4-18). 
  22. ^ 2009 Census results End (PDF). knbs.or.ke. 2010-08-31 [2010-08-3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01-16). 
  23. ^ Sister Cities International. Sister-cities.org. [2010-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2). 
  24. ^ Raleigh, North Carolina. Sister Cities International. [29 Januar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6). 
  25. ^ 存档副本. [2013-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2). 

參見

外部連結

新聞

1°17′13″S 36°49′08″E / 1.287°S 36.819°E / -1.287; 36.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