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唐麥·頓珠次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唐麥·頓珠次仁(?—?),藏族西藏第一代藏族水電專家。中國水利學會名譽理事。

生平

頓珠次仁是最後一個受十三世達賴派遣的留學生。1920年代,在錫金首都甘托克英國人辦的一所中學學習。1931年從印度大吉嶺英國人辦的一所大學畢業後,回到西藏。1933年,又被十三世達賴派到印度,留學加爾各答電力學院。當時在該電力學院學習的西藏人僅他一人。一到當地,他便因水土不服而生病。後來經過幾年學習,對電力學科具備了一定專業知識。[1][2]

1945年,強俄巴·仁增多吉逝世。噶廈命頓珠次仁接管奪底電廠。奪底電廠的主機是19世紀產品,長期運轉後磨損,僅能發出四分之三電力。而且該電廠材料不足,工人技術差。但噶廈官員不經調查,便指責頓珠次仁等人工作不力。1945年11月,因妻子重病,頓珠次仁向噶廈請准送妻子到印度加爾各答治病,這才離開奪底電廠。[2]

1946年5月頓珠次仁返回拉薩後,因為噶廈財政開支逐年升高,便讓邦達旺青用印鈔機趕印紙幣,奪底電廠發電機磨損嚴重而報廢停用。事先頓珠次仁曾向噶廈的廠管說:「電機由於長期運轉失修,現在已達到無法修理的地步,就像斷氣之人,服藥也是不能起死回生的。如能重新建一座新廠就好了。」廠管堪仲大喇嘛土丹羅桑卻指責頓珠次仁,並讓乃仲·土丹列門將頓珠次仁召至「雪噶」(噶廈的傳達室)斥責:「電機停止發電,就是你失職!」頓珠次仁不得不多次到「雪噶」申辨。此事後來直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頓珠次仁才徹底解脫。[2]

當時頓珠次仁向扎薩擦絨·達桑占堆、堪仲大喇嘛土丹羅桑、孜本夏格巴·旺秋德丹申請儘快建新電站,扎薩擦絨答應考慮。後來擦絨通知,由其子、四品官擦絨·頓多朗吉和英國駐拉薩商務機構處電務員普薩同頓珠次仁一起查看新電廠地址。另外還有兩個德國阿雪那塔海日哈雷。(據說兩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印度人俘獲,後從印度哲熱章監獄逃出,1944年經尼泊爾到西藏,由噶廈安置在擦絨家,生活由噶廈供應。)據說其中的阿雪那塔是水利專家,所以擦絨也叫阿雪那塔一同前往。他們一行來到納金山腳,阿雪那塔說:「在納金山下開一條新渠,將河水引到那裏,修建一個發電量為330千瓦的電廠是沒有多大問題的。」又說:「可以將以前修的舊渠道加寬。這樣,還能往拉薩行船,可以運輸,也可引水灌田,有利農業。再將建廠基地擴大一點在納金的山峽間修建一座橋,工程所需的石料就近採取,不會有多大困難。」擦絨詢問如發生洪水對拉薩城區、大昭寺有無危險。阿雪那塔回答:「首先搞好測量,然後築起堅固的防水壩,就等於給烈馬套上籠頭,洪水就不會到處泛濫了。在我們德國的很多大河流上都建有電站。」[2]

不久,扎列空向噶廈呈報一份興建謝德水電廠計劃,經批准後,1947年任命四品官擦絨·頓多朗吉、孜仲土旦桑格為管理,命扎的藏軍300多人挖渠、建廠房及宿舍。還計劃自英國吉埃斯機器廠購買兩台120千瓦電機,並重修電廠架到拉薩的電杆、高壓線及電錶等儀器。請英國駐西藏商務代辦處電務員普薩親自去協商。1954年,該電機才運到印度加爾各答港口,當時電廠管理扎薩桑頗·次旺仁增帶四品官擦絨·頓多朗吉、赤仁色·仁增朗加雪仲松多·布次仁、頓珠次仁(四個人都懂英語)一起去接運電機。1955年到達加爾各答港口清點電機及附件,運到錫金首都甘托克。甘托克至拉薩無公路,靠人力運輸,先將輕便材料運到拉薩。啟運主機時,突接扎列空來信說:「噶曹(當時的代理噶倫)新卡·居美多吉批示,將電機、材料及運輸費用等統交駐噶倫堡商務管理邦達養培和堪窮洛桑堅參保管。交接完畢後即返藏。」他們乃遵電示辦交接手續後回西藏。[2]

195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西藏軍區派檢修員幫頓珠次仁檢修了原奪底電廠的那台舊電機。1955年,中央政府在奪底聯合興建新電站。漢族技術工人、藏族土木石工參加建設。新電站電機和設備都是上海製造,計有3台發電量220千瓦的電機及電錶、高壓線、變壓器、水管等。1956年,新的奪底電站建成,解決了羅布林卡布達拉宮及拉薩各機關和居民的照明問題。[2]

1957年,西藏軍區決定開鑿納金山角,用拉薩河水再興建一座大型水電站。中國人民解放軍技術人員、指戰員和藏族民工一起建設,從內地運來6台1250千瓦發電機及設備。1960年,納金電廠正式建成供電。截至1983年,西藏自治區已建成中、小型水電站695座。[2]

家庭

參考文獻

  1. ^ 張凱峰:「略論近代西藏留學生與西藏近代化」,《中國藏學》,2008年第4期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唐麦·顿珠次仁,我所知道的拉萨建水电站经过,中国西藏(中文版)2002年04期. [2015-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