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大學彼得學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彼得學院
Peterhouse heraldic shield
全稱彼得學院
舊稱伊利主教的學者
聖彼得學院
名稱來源聖彼得
建立日期1284年
院長阿德里安·迪克森教授
本科生284
研究生138
姐妹學院牛津大學默頓學院
牛津大學聖希爾達學院
地址特蘭平頓街
網站http://www.pet.cam.ac.uk/
學生會http://www.peterhousejcr.co.uk/
研究生會http://www.srcf.ucam.org/peterhousemcr/
賽艇隊http://www.srcf.ucam.org/pbc/
地圖

劍橋大學彼得學院英語Peterhouse, Cambridge) 始建於1284年,是劍橋大學建立最早的學院。彼得學院現有284名本科生,130名研究生和45名院士,是劍橋大學最小的學院。

學院歷史

彼得學院的建造開始於1280年, 由愛德華一世特許雨果·鮑爾舍姆主教用當時的聖約翰醫院[1] 收留一部分來自牛津大學默頓學院的學者。[2]但是學者們和醫院雙方並未因此而達成一致。[3] 最後在1284年,鮑爾舍姆決定將這些學者轉移到彼得學院現在的位置,並買下特蘭平頓門外的兩處房屋供一位院長和14位「傑出而貧窮的院士」居住。學者們可以使用不包括特蘭平頓門在內的聖彼得教堂。[3] 鮑爾舍姆主教於1286年去世,在遺囑中他用財產購買了更多的土地用於建造彼得學院的會堂。

彼得學院最早的章程是由伊利市的主教西蒙·蒙塔丘特依據默頓學院原有的章程在1344年制定並頒佈的。這些條款清楚的顯示了學院當時缺少資金的狀況。1345年,依據這份章程,學院阻止了愛德華三世試圖自己任命一位彼得學院的學者。1354至1355年,威廉·莫斯科特建立了一份基金,用於為學院從芬迪頓購入70英畝(280,000平方米)的土地。1401年,在福德姆主教和約翰·牛頓的努力下,學院購入了位於凱利辛頓一棟牧師的寓所,從而緩解了學院的資金壓力。在伊利沙伯一世統治時期,學院又購入了現在的聖彼得樓,威廉石樓和花園。

1553年,安德魯·彭尼被任命為彼得學院的院長,他的實用主義宗教觀點得到了當時瑪麗一世和伊利沙伯一世的推崇,前者後來任命他為伊利的主教。彭尼曾將是神學改革者的馬丁·布塞爾的屍骨從墳墓中挖出,並在市場廣場上焚燒。彭尼於1589年去世,他的遺產被用作學院提供的獎學金和研究員的薪金,他還遺留下了大量的藏書,這些書籍收藏於現在的彭尼圖書館內。

在1626-1634年,學院的院長是馬修·雷恩,他曾經陪同查理一世去西班牙商討和西班牙王室的聯姻。雷恩一直以來得到樞機主教威廉·勞德的支持,在這段時期,學院成為了亞米念主義宣傳的中心。直至1634年當約翰·考森繼任院長時,這種現象依然存在。考森為學院建造了禮拜堂[3],但在1643年,卻被曼徹斯特伯爵頒佈的法令驅逐,禮拜堂內的雕像和裝飾物也隨後被推倒和損毀。[3]

彼得學院是劍橋大學第一個安裝電燈的學院,由威廉·湯姆森在1883至1884年為學院的會堂和公共休息室安裝電燈,用來慶祝學院600周年紀念。

在19世紀80年代,彼得學院和英國保守黨有着密切的聯繫,莫里斯·康寧和羅傑·頓都是學院當時有影響的院士[4],保守黨的政客米高·波蒂洛和米高·霍華德也都曾經就讀於彼得學院。在這段時期,彼得學院研究員內部也存在着大量的政治衝突。[5]

建築和庭院

彼得學院禮拜堂的迴廊,從這裏可以看到舊庭院。

彼得學院位於劍橋市中心南部的特蘭平頓街的兩側。學院的主要建築在菲茨威廉博物館的北部,花園則在博物館的背後。 學院建築的始建年代跨度很大,大部分的建築都經歷過很大程度的改變。普遍認為,部分學院的建築在1420年的一場大火中被損毀。學院入口的位置也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現在學院的入口位於特蘭平頓街西側,朝向東側。[1]

第一庭院

第一庭院緊鄰特蘭平頓街,它的北側是始建於18世紀的伯德伍德樓,南側是學院的傳達室,東側是特蘭平頓街,西側是禮拜堂。彭尼圖書館位於傳達室的樓上,以學院早期院長安德魯·彭尼命名,圖書館在1937年安裝了電燈。[6] 在1952至1984年,彭尼圖書館的樓上是沃德圖書館,但如今沃德圖書館轉移到了學院的西北角。[7]

禮拜堂

彼得學院禮拜堂內部。

學院的禮拜堂於1628年建造,在這之前學院用它臨近的聖瑪麗教堂作為它的禮拜堂。新的禮拜堂於1632年3月17日在伊利主教弗朗西斯·懷特的主持下啟用,建築將文藝復興時期的元素和傳統的哥德式建築相融合,體現了當時亞米念主義的宗教理念。禮拜堂的文藝復興時期的架構包含一幅聖母憐子的裝飾和以金色太陽為元素的天花板。禮拜堂原有的着色玻璃在1643年被圓頭黨損毀,只有東面繪有耶穌受難的玻璃倖存,現在的玻璃於1855年被重新添加。禮拜堂四周的迴廊從17世紀起開始建造具有古典主義風格,但是裝飾門廊卻在1755年被拆除。禮拜堂早期的音樂原稿被保留至今,是都鐸教會音樂重要的收藏品之一。繆爾·霍恩是第一位埋葬在學院禮拜堂的院士。[1]

舊庭院

舊庭院,面對禮拜堂的一側。

舊庭院在禮拜堂迴廊的後方,南側是學院的會堂,是學院唯一的13世紀建築。會堂建築在1866至1870年由建築師喬治·斯科特復原,會堂木質的屋頂被重新修理,原有的兩間客廳也被合併成一間公共休息室,彩色玻璃也被前拉斐爾派的元素替代。[3] 會堂原有的壁爐(始建於1618年)也被繪有聖彼得和雨果·鮑爾舍姆的瓷磚修飾。[8]會堂在2006至2007年被再次翻新。

舊庭院北側和西側的建築在15世紀建成,最後才是東側的禮拜堂。[3]舊庭院四周建築的房屋供學院的本科生和院士居住,本科生的多功能廳和酒吧位於北側和西側的建築內。

吉斯伯恩庭院

舊庭院西側的拱門通向吉斯伯恩庭院,它始建於1825至1826年。[3] 庭院的建築以白色的磚石為材料,由威廉·布魯克斯設計。庭院只有三側有建築,西側只是一面磚石牆。這面牆在1939年被拆除,只留下牆基,[9] 學院現正在考慮重新修復這面牆。庭院周圍的房間大部分供本科生居住,這其中包括威廉·湯姆森

芬庭院和伯德伍德樓

在吉斯伯恩庭院的後面是芬庭院,大部分的建築建於20世紀。芬庭院由施漢休斯和他的助手彼得·比克奈爾於1939至1941年設計並建造,[10]它是劍橋最早的現代建築。庭院的門廊上刻有題詞 DE PROFUNDIS CLAMAVI MCMXL - 「我從內心深處吶喊 1940年」,選自詩篇130篇的第一句。門廊上除了題詞還有關於描述聖彼得從大海中拯救的故事。

吉斯伯恩庭院的西側是伯德伍德樓,同樣由施漢休斯和比克奈爾於1932至1934年建造。[10]

沃德圖書館

沃德圖書館位於學院的西北角,原先是劍橋大學古典考古博物館,由巴茲爾設計。該建築在1982年被羅伯特·波特更改為現在的沃德圖書館。

會堂的外部,通向鹿苑。

花園

彼得學院的花園位于吉斯伯恩庭院的南側,現通常被叫做鹿苑,因為在19世紀有人將鹿帶到花園裏飼養。在那段時期,它以英格蘭最小的鹿苑著稱。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花園中的鹿感染了疾病,並傳染給了從波蘭公爵進口的動物身上。如今的花園已經不再有鹿。

威廉石樓

威廉石樓位於鹿苑的南側,由學院的一位學者威廉於1963至1964年建造。該建築是一座八層的磚塔,由萊斯利·馬丁和約翰·威爾遜設計。[11] 威廉石樓提供給院士和本科生住宿,最近才剛剛翻新。該建築是劍橋唯一的塔式學生住宅[12],是劍橋最高的學生公寓,也是劍橋市規劃新建築物高度時事實上的參照物。[13]

巴勒斯樓

巴勒斯樓位於學院的前面和禮拜堂平行,建於1736年,以他的建造者詹姆斯·巴勒斯命名,他曾經是岡維爾與凱斯學院的研究員。該建築是劍橋幾座由巴勒斯設計的帕拉第奧式建築之一,其他建築包括三一學堂的餐廳和舊庭院以及卡萊爾學院的禮拜堂。

院長室

院長室位於特蘭平頓街對面,由學院院士查爾斯·博蒙特於1727年捐贈給學院。該建築以紅磚為材料,屬於安妮女王式建築。

旅社

學院旅社位於院長室側面,屬於格魯吉亞建築,於1926年由托馬斯·里昂設計。它本是整個建築設計的一部分,但建築的其他部分並未被建造。它目前提供給學院本科生和院士居住。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受彼得學院院長和院士的邀請轉移到這個旅社和其附近的建築。[14]

紋章

彼得學院在歷史上共有五種不同的紋章,學院現在只應用兩種法定的紋章。第一種紋章由英國紋章院的羅伯特·庫克於1575年授予。

學院習慣上應用第二個版本的紋章,以三塊鏝板為主要圖案,這種紋章也得到了劍橋郡的批准。兩種紋章都是由建院院長鮑爾舍姆設計。[15]

祈禱文

——Benedic nos Domine, et dona Tua, quae de Tua largitate sumus sumpturi, et concede, ut illis salubriter nutriti, Tibi debitum obsequium praestare valeamus, per Christum Dominum nostrum, Amen. Deus est caritas, et qui manet in caritate in Deo manet, et Deus in eo: sit Deus in nobis, et nos maneamus in ipso. Amen.
——保佑我們,主啊,和你的禮物,其中的賞金我們將要接收。我們可以提供適當的服務,通過我們的主耶穌,阿門。 主是愛,他居住在愛里,上帝在他。願主保佑我們,我們在他。阿門。

彼得學院是唯一有兩次獨立祈禱的學院,第一次是標準的祈禱,第二次祈禱來自約翰書4:16。

著名校友

彼得學院擁有三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一位英國首相奧古斯都·菲茨羅伊,第三代格拉夫頓公爵。熱力學之父威廉·湯姆森也是該學院校友。

18世紀彼得學院的代表人物是詩人托馬斯·格雷。

20世紀,彼得學院以出色的科學和歷史著稱。著名的歷史院士包括阿道·威沃德,哈羅德,赫伯特·巴特菲爾德,休特·雷弗-羅佩爾,莫里斯·康寧和尼爾佛·格森。 著名的科學院士包括亞倫克·魯格,馬克斯·佩魯茨和約翰·托馬斯。

論文獎金

彼得學院每年設立歷史、科學和英語論文獎,用以獎勵英國12歲以下的小學生。[16]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庫珀, 查爾斯亨利. 剑桥编年史. 劍橋: 威廉·麥特卡爾夫. 1860. 
  2. ^ The colleges and halls: Peterhouse. British History Online. [2022-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1).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沃克, 托馬斯阿爾弗雷德. 彼得学院. 劍橋: 赫弗父子有限公司. 1935. 
  4. ^ 彼得学院. 10 September 1999 [2009-06-15]. 
  5. ^ 莫里斯·康宁讣闻. 時代雜誌. [2008-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3). 
  6. ^ 彭尼图书馆. 彼得學院建築之旅. 彼得學院,劍橋. [2008-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29). 
  7. ^ 彭尼图书馆上部. 彼得學院建築之旅. 彼得學院,劍橋. [2008-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29). 
  8. ^ 会堂的壁炉架. 彼得學院建築之旅. 彼得學院,劍橋. [2008-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0-09). 
  9. ^ 吉斯伯恩庭院. 彼得學院建築之旅. 彼得學院,劍橋. [2008-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29). 
  10. ^ 10.0 10.1 彼得學院2002-2003年年度報告
  11. ^ 威廉石楼. 彼得學院建築之旅. 彼得學院,劍橋. [2008-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29). 
  12. ^ Iuliano, Marco. The Hidden Cambridge. The Modernist. September 2012, (5): 10–11 [22 October 2014]. ISSN 2046-2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13. ^ Green Light for New Height? (PDF). Cambridge Architecture Gazette (Cambridge Association of Architects/RIBA). 2009, (59): 2 [22 October 2014]. ISSN 1361-337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年10月22日). 
  14. ^ 彼得学院照片. 彼得學院,劍橋. [2008-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29). 
  15. ^ 彼得學院1999-2000年年度報告
  16. ^ 维拉科特奖金网站. 彼得學院. [2009-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02).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