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的一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內向的一代是戰後日本文學的一個流派。1970年代以來,世界一體化加劇,但是戰爭的陰影依然沒有驅散,一些1930年代出世的日本作家將觸角轉向內部,將關注的焦點鎖定在自我與我的周邊,文學史上稱為「內向的一代」。代表人物有古井由吉後藤明生黑井千次阿部昭小川國夫等作家和川村二郎秋山駿等評論家。該流派名最初是由小田切秀雄提出的。

定義

秋山駿曾在《戰後日本文學史》(1978)中將「內向的一代」的特徵概括為以下四點:

(1)對知識分子對社會問題的「宏大敘述」感到不以為然,甚而持懷疑和反感態度

(2)竭力迴避現實世界的如實再現,努力將非現實的世界移入日常生活

(3)描寫都市生活和都市人的生存

(4)敘述「無意義的人,無意義的場所,無意義的生活」這樣的一種生存狀態

「內向的一代」大多注重個人的生活體驗,在身邊取材,致力於對經濟高速成長時期的新的歷史社會條件下的人的深層心理和個性的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