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賦
三都賦 | |
---|---|
作者 | 左思 |
類型 | 賦、三部曲 |
語言 | 古漢語 |
發行資訊 | |
出版地點 | 中國(西晉) |
三都賦,有兩種說法:流傳較廣的是《趙都賦》、《洛都賦》、《許都賦》,作者劉劭,字孔才,著有《趙都賦》、《洛都賦》、《許都賦》等,著作多已亡佚,目前僅見《人物誌》、《趙都賦》、《上都官考課疏》(收入於《全三國文》中)。
另外一種《三都賦》由西晉左思所撰寫,分別是《魏都賦》、《蜀都賦》、《吳都賦》,是魏晉賦中獨有的長篇,寫的是魏、蜀、吳三國的國都。這篇賦實際上不只是寫三個都城,而是寫魏、蜀、吳三個國家的概況。
左思早年曾寫成《齊都賦》,全文早佚,佚文散見《水經注》及《太平御覽》。一年後,又欲賦三都。在寫作《三都賦》過程中,左思曾向張載請教岷邛之事,「門庭藩溷皆著紙筆,遇得一句,即便疏之」,前後寫了十年[1]。但由於當時左思尚未出名,起初以陸機為首的一些文人對他的作品嗤之以鼻。幸得當時較有名氣作家張華、皇甫謐等人支持,皇甫謐看過《三都賦》以後,予以高度評價,為這篇文章寫了序言[2][3],並請著作郎張載為魏都賦作注,朱中書郎劉逵為蜀都賦和吳都賦做注。「洛陽紙貴」這個成語就是因為當時人們競相抄寫三都賦的內容,而造成紙張供不應求,紙價上漲的情形。白居易在《和酬鄭侍御東陽春悶見寄》中評價曰:「一緘疏入掩谷永,三都賦成排左思。」[4]陸機原本打算寫《三都賦》,因為左思已經寫了,就放棄這個念頭[5]。
今人傅璇琮考證,《三都賦》成於太康元年(280年)滅吳之前。姜亮夫認為《三都賦》作於291年[6]。
評價
- 王鳴盛說:「左思於西晉初吳、蜀始平之後,作《三都賦》,抑吳都、蜀都而申魏都,以晉承魏統耳」[7]。《文選·三都賦》李善注引臧榮緒《晉書》一段文字,云:「思作賦時,吳、蜀已平,見前賢之是非,故作斯賦,以辨眾惑。」
- 《三都賦》不免有疏漏之處。余嘉錫認為:「左思規仿班、張而賦《三都》……蓋其作《蜀都賦》時,只知攀孟堅『西都賓問於東都主人』之語,而不知彼兩都此三都也。」[8]
- 有人[誰?]認為,《三都賦》是一個被炒作的作品,利用當時的名人題注,做成光環效應以推廣作品。[9]
- 有人[誰?]從「洛陽紙貴」想到了產品的供需關係[10]。而此事也常作來說明古代的著作財產權概念。
參見
註釋
- ^ 《晉書·左思傳》言「構思十年」;《文心雕龍·神思》言「左思煉《都》以一紀」。
- ^ 《世說新語·文學》曰:「左太沖作《三都賦》初成,時人互有譏訾,思意不愜。後示張公。張曰:『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於世,宜以經高名之士。』思乃詢求於皇甫謐。謐見之嗟嘆,遂為作《敘》。於是先相非貳者,莫不斂衽贊述焉。」見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
- ^ 一說其序實乃自作。《世說新語·文學》劉孝標註引《左思別傳》曰:「皇甫謐西州高士,摯仲洽宿儒知名,非思倫匹。劉淵林、衛伯輿並蚤終,皆不為思賦序注也。凡諸註解,皆思自為,欲重其文,故假時人名姓也。」
- ^ 語譯:一紙奏疏讓谷永埋沒了,一篇《三都賦》讓左思名垂史冊
- ^ 《晉書·左思傳》云:「初,陸機入洛,欲為此賦,聞思作之,撫掌而笑,與弟雲書曰:'此間有傖父欲作《三都賦》'。」
- ^ 《陸平原年譜》
- ^ 《十七史商榷》卷五一《三江揚都》條。
- ^ 《讀已見書齋隨筆》之13《左思〈三都賦〉》,載《余嘉錫論學雜著》
- ^ 洛阳纸贵:最初的炒作. [2010-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3).
- ^ 「洛陽紙貴」的現象為什麼會發生——供需法則[永久失效連結]
參考書目
- 《晉書·左思傳》
- 冷衛國,〈左思三都賦及其辭賦觀〉,《西北師大學報》,第34卷5期,1997年9月。
- 王夢鷗,《關於左思〈三都賦〉的兩首序》,載《中外文學》第9卷第2期(1980年7月)
- 牟世金,《〈三都賦〉的撰年及其它》,載《文史哲》1992年第5期(199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