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七層樓酒店

座標1°17′56.7″N 103°51′24.8″E / 1.299083°N 103.856889°E / 1.299083; 103.856889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七層樓酒店
The New 7th Storey Hotel
概要
狀態已拆除
類型中層酒店建築
地點 新加坡市中心
地址 新加坡梧槽路229號
(新加坡郵區188452)
座標1°17′56.7″N 103°51′24.8″E / 1.299083°N 103.856889°E / 1.299083; 103.856889
起造1953年
竣工日1953年
開放1953年,​71年前​(1953
拆除日2009年,​15年前​(2009
擁有者Wee Thiam Siew(原所有人)
Ban Leong and Co.(原所有機構)
技術細節
層數9
升降機數1
其他資訊
房間數38
餐廳數1(7th Storey Hainan Kitchen Charcoal Steamboat)
設施自助洗衣店
互聯網站
啤酒花園
網站
nsshotel.com
地圖
地圖

七層樓酒店(英語:The New 7th Storey Hotel),是新加坡一家已拆除的經濟型酒店,曾經位於新加坡市中心的梧槽路。

歷史

七層樓酒店成立於1953年。酒店的創始人Wee Thiam Siew[1]在1950年代初期發現了在其址上開展酒店業務的潛力。Wee Thiam Siew還擁有 Ban Leong 集團。當時,大量移民和歐洲商人湧入新加坡。

這座原先的五星級酒店曾盛極一時,是美芝路地區當時最高的立式建築。尼浩大道在七、八十年代填土之前,住客可以眺望海景,所以酒店相當受到旅客的歡迎。[2]酒店當時常常作為被司機用以作定位梧槽地區的地標。隨着城市化的進程,酒店附近的店屋、華族廟宇和夜市均被拆除。1990年代,新達城等新建於濱海中心摩天大樓遮蔽了酒店曾經享有的海景。

在1950和1960年代,該建築的頂層是戰後英國軍官舉辦恰恰派對的場地,新加坡資深歌手潘秀瓊曾為其增光添彩。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酒店的大部分客人都是來自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的商人。自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來,入住酒店客房的商人越來越少。截至酒店拆除前,其大多數客人都是來自歐洲和北美的背包客

Wee Thiam Siew和他的家人經營這家酒店大約十年,然後才落入他人之手。1995年,Wee Thiam Siew家族收回了酒店的所有權,並由Wee Thiam Siew家族的第三代經營至2008年底。由於靠近武吉士街和烏節路等購物帶,以及位於附近博物館規劃區的國家古蹟等歷史地標,該酒店繼續受到遊客的歡迎。

設施

「七層樓」酒店實際上有九層樓高。它有38間客房,適合背包客和散客。設施包括一家名為「7th Storey Hainan Kitchen Charcoal Steamboat」的餐廳、自助洗衣服務、互聯網站和一個啤酒花園。

酒店的歷史通過它的建築和家具可反映出來,其中許多都是直到拆除仍在使用的文物。其特點包括人工操作的電梯、古董保險箱及設於酒店外部的螺旋樓梯。

傾斜

酒店因其傾斜的建築經常被比作比薩斜塔。酒店坐落在一個筏式基礎上,土壤下面是厚厚的海洋粘土。在這種土壤條件下建立在地基上的建築物可能會產生一定量的沉降,差異沉降導致了該建築物的傾斜。然而,酒店被證實結構合理結實。

拆除

2008年6月26日,酒店被宣佈將被拆除,以便為新加坡地鐵市區線的新武吉士地鐵站騰出位置。酒店的業主和住戶被令在2008年12月底之前搬出該處所。[3]酒店於2009年被拆除。

參考文獻

  1. ^ Trisha, Suresh; Wong, Pei Yee. 7th heaven for backpackers. 2007-07-08. 
  2. ^ 七层楼酒店 (The New 7th Storey Hotel) (PDF). 新加坡國立大學. 2008-06-27 [2021-10-0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1-10-09) (中文(新加坡)). 
  3. ^ New 7th Storey Hotel to make way for Downtown Line development. 亞洲新聞台. 2008-06-26 [2021-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03).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