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用戶:Cosinepi-fly/歷史語言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主要內容

分類

語系

語言親屬關係的假設:語言是人類相互交流信息,思想的基本工具。這是智人區別於其他動物最主要的區別之一,雖然,初期的語言可能與其它動物的發生交流和肢體語言有相似之處,但是,最關鍵的人類語言應該是能夠在相當範圍內進行複雜事物,行為的表達,從而使群居於某個群體內或地域內的族群,產生和形成共同認可,共同使用的原始語言。這就是語言親屬關係的基礎。人類之所以能夠產生眾多的語言體系,就是由其遠古時期相對獨立封閉的群居團體經濟生活方式所決定的。隨着生產生活方式的發展,生活生存區域的擴展,有了對於外界群體的接觸,才有可能有不同語言的交流和融合。在原始血親制度下的原始社會,語言就是族屬類別的最好區分方式。當人類由血親氏族過渡到族外婚階段,語言依然是判定其民族屬性的最關鍵依據之一。因為,只有在共同血親親緣關係維繫下的族群,才是同一語言使用者,即使有其他族屬人加入,也屬於被同化或融合的範疇。何況這種現象只是在奴隸制階級社會建立後,發生對外戰爭後,大量產生戰俘奴隸之後,才有了少量非親屬關係族群的介入。然而,無論在什麼環境下,一旦人們在共同的地域和生產方式下生存下來,通婚,混血就是不可避免的行為,從而,又建立了新的血緣關係,成為這個民族的語言親屬關係。所以,不管今天人類語言發生多麼大的變化和相互融合,只要按照遺傳學,考古學及生物學的依據,判定人類種屬的發源地語言歷史,按照可掌握的語言歷史線索順序排序,就可以以其親緣關係遠近,分離時間早晚,判斷出語言相互關聯的信息,解決語言系統的構成。同時,過去建立在歷史學和文獻學、考古學基礎上的語言學體系,如今隨着科技的發展,遺傳學、生物學等學科的進步,也會糾正其謬誤。例如:印歐語言體系之說,已經隨着DNA技術的驗證,亞洲人種的來源就在亞洲的西伯利亞地區,推翻了過去傳統的北歐雅利安人與亞洲人結合所生成的印歐族屬的問題,徹底揭穿了雅利安高貴血統論的謊言。既然,這種親緣學說不成立,那麼,印歐語系之說不也就值得懷疑和糾正嗎?

形態變化、語音對應和語言親屬關係的確定:語言不僅會隨着社會的發展出現變化,更重要的是隨着人類生產生活區域的擴大,包括新的經濟生產方式的改變而不斷發生變化。這個變化除去本族屬語言對新事物,新環境,新的社會活動等事物行為的重新認識,命名,描述而產生大量新詞彙,從而使語言詞彙逐漸豐富起來。同時,隨着人類族群的相互接觸,交流,滲透,融合,語言也會不斷接收其它語族的語言,逐漸形成另一種從祖源語言分離出去的一種新語言。但是,各種語言的發音模式或形態,應該是有很深的內在聯繫。例如:今定義為阿爾泰語系的語族,發音以粘着音為主,顎化現象較多。蒙古語、通古斯語、突厥語等,不僅語言相通度很高,其經濟生產生活方式,社會習俗、人群生活地域,乃至於歷史脈絡都十分接近。只是由於對外接觸的語言族群不同,其族屬語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果,根據現代DNA遺傳學技術,確定了其族屬淵源關係,就可以利用目前所存的歷史文獻和考古資料,判定其相互族屬語言的祖源,分支關係。解決了族屬的親緣關係,語音的對應,語言親屬關係的確定就會迎刃而解,成為單純的學術技術問題。

書面材料的運用和親屬關係的考察:書面材料的運用是個十分複雜而艱巨的工作。其中,既涉及語言的多樣性,使用的族群範圍,歷史文獻的相關語言稀缺性,古代語言文字的消亡等。所以在使用書面語言,尤其是遠古、中古時期的歷史資料是十分稀少,許多語言文字已經消亡,很難還原或釋讀。所以,藉助新的科技手段,確定人類族屬,尤其是人種源,起碼是智人起源地,就會將人類歷史也好,民族歷史也罷,都會比較客觀地確定下來,然後再利用僅存的歷史書面資料,來尋求進一步的區分,才能發現和定義各個語言族屬關係和相互的語言親緣關係,較準確地形成可以經得起檢驗的語言體系。至於語言親屬關係,只要人群族屬關係確定後,根據各個人群族屬歷史發展關聯,社會形態變化經歷,語言構成因素,相互包容內容等就可以進一步使用各種形式考察相互的親屬關係。

語言的分化和語系的形成

語言的分化是指同祖語言在社會發展中,異變或分離主語言體系,形成一種既包含祖語成分,也吸收其他語族語言,自成體系的語族結果。這種分化,目前的區分是以語系作為主幹,以語族作為分化標誌,同時用語支來表述語族中的分化。所以說,語系的形成應該指來源於同一祖語的民族人群,隨着歷史發展而不斷進步,形成不同地域,不同生產生活方式,不同社會結構的同一祖語語言變異人群的語言體系。語系範圍以語言親屬關係來界定,語族以使用人群範圍來界定,語支以同語族人群中存在語言差異人群來界定。

漢藏語系

基本假設和四鄰,兩種不同的系屬劃分,對立的分類原則 ,傣、苗瑤兩語族的系屬關係新證

歷史比較法:

(上)客觀根據和擬測步驟

  • 歷史比較法及其客觀基礎
  • 材料的收集和選擇
  • 同源成份的確定
  • 年代順序的確定
  • 原始形式的擬測
  • 原始語
  • 歷史比較法的成效和侷限

(中)規律與例外

  • 語音的對應規律和演變規律
  • 格林律和歷史比較法的雛形
  • 格林律三組例外的解釋和歷史比較法的修正
  • 「音變律不二」和「青年語法學派的音變理論」
  • 例外

(下)空間和時間

  • 時空結合的原則和書面文獻資料的運用
  • 時間與空間在漢語音韻研究中的運用
  • 材料的欠缺對語言史研究的影響
  • 對《切韻》性質的認識與漢語史研究的理論框架
  • 《切韻》與方言的研究

結構分析法:

(上)結構與音變

  • 語言系統的學說和音變理論的發展
  • 音系的結構
  • 雙向對立和音位演變的系列性
  • 單向對立和音位演變的特殊性
  • 發音器官發音能力的不平衡和音系中的不對稱結構
  • 對立的中和

(中)音位的鏈移和音系的演變

  • 音變(sound shift)和音移(sound draft)
  • 拉鏈和推鏈
  • 循環的變化

(下)內部擬測

  • 索緒爾
  • 空格
  • 不規則的形態教替和內部擬測
  • 內部擬測法的成效和侷限

語言的擴散:

(上)地區擴散和方言地理學

  • 語言的擴散和波浪說
  • 方言地理學的興起和它對音變規律說的衝擊
  • 等語線和方言區的劃分
  • 「每一個詞都有他自己的歷史」

(下)詞彙擴散

  • 變形派的理論弱點和詞彙擴散理論的誕生
  • 詞彙擴散理論(王士元/Wang,S.Y.)
  • 音變在詞彙中的擴散和離散式音變
  • 離散式音變中的時間層次和它的演變規律
  • 中斷的變化和音系中的不規則現象
  • 歷史上已經完成的音變的擴散解釋

語言的變異:拉波夫

(上)有序異質

  • 語言變異和「有序異質」的語言理論
  1. 同質的系統(homogeneous system)
  2. 語言變異理論拉波夫英語Labov差不多是和詞彙擴散理論同時誕生的。
  3. 「有序異質」的語言理論認為,每一個言語社團所說的語言可以分為若干個子系統(subsystem),這種子系統相當於索緒爾所說的語言系統。
  4. 在語言子系統中含有變異成份(Variable)。
  • 常見控制因素有風格、年齡、階層等。
  • 「假若紐約市本地人中有任何兩個集團在社會分層的階梯上處於高低不同的地位,那麼他們在發R音上也會表現出相應的體現聲望高低的差異」
  1. 和階級、年齡、風格等社會因素一起共變的變異成份的變異也可能會在語言系統中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映。
  2. 變異成份變異規則語言有序異質理論的核心。
  1. 語音變異論:方法論高度的有序異質理論。
  2. 語言的變化首先從變異成份的變異開始,而後逐步的從這一社會人群擴散到其他的社會人群而完成演變的過程。
  3. 在語言共時狀態中存在着變異,而變異又體現了語言的變化,因而我們可以從變異中考察語言演變的具體過程。[1]
  • 用現在的變異解釋過去的演變
  1. 語言的共時變異既然體現語言的變化,那麼我們自然有可能通過微觀的變異去研究中觀、宏觀的語言史、為歷史上已經完成的音變作出一些新的、具體的解釋(拉波夫1978)。[2]
  2. 如果對現正進行的音變進行具體的考察則可以對歷史的音變得到具體的啟示。
  3. 歷史上已經完成的變化遺留給我們的只是一些變化的結果,而變化的原始狀態我們已經無從知曉,但可以根據正在進行中音變的平行現象去推斷歷史上已經完成的音變狀況。
  4. 既然根據一致性原則可以用正在進行變化中的「現在」去解釋歷史上已經完成音變的「過去」,那自然也可以根據微觀的變異去考察語言史研究中的一些爭論不休的問題,以便做出理論性的總結。
  • 無序和有序的相互轉化與變異理論的修正
  1. 語言變異研究的價值不僅在於可以觀察到語言共時狀態中的一些細節以及它與社會因素之間的聯繫,而更重意的是在於它能為解決重大的語言理論問題開闢廣闊的前景。
  2. 說語言的演變由變異成份的變異開始,這一點是無可非議的,但是這種變異如何引起語言結構系統的變化,似還沒有進行很好的研究。實際上,變異成份的變異和音系結構的變化是有密切關係的。
  3. 拉波夫根據一致性原則用現在的變異去解釋文獻記錄上已經合併的音類的「再分化」問題是有啟示的,但他似沒有很好地考慮音變分合的多種可能性。語音的變化往往是從外地遷移來的某一社會人群開始的,就是說,它可能是外方言影響的結果。這是拉波夫一再強調的一個問題。根據一致性原則,合併的音位的再分化也可能是由這種原因引起的。江西高安的筠陽話變異[3]是外方言影響的結果,不是歷史上貌似合併而實際上沒有合併的語音現象的發展。
  4. 拉波夫音變理論英語Labov還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問題,我們想在後面幾章結合漢語的情況再進行一些具體的討論。

(中)變異規律和格局

  • 音系中的變異層和它的結構
  1. 語言系統同質說的語言基本上以個人方言(idiolect)為基礎,認為語言是一種由語言單位之間的關係構成的完全靜態的結構。語言系統同質說變異理論各有所長,我們可以從中吸取它們的合理內核,取長補短,辦法是:調查若干個有代表性的個人方言,比較他們的異同,然後對相異的部份進行專題調查,並在此基礎上對語言的結構進行動態的分析。
  2. 變異形式的分層特點說明,變異不僅是語言系統本身所固有的特徵,而且是有規律的,可以依據一定的原則加以分析。具體的分析語言的變異,可以使我們看到正在進行中的語音演變和它的規律,看到它對音系結構的具體影響以及社會因素在語言變異中的作用,看到語言在言語社團內部變異空間差異的內在聯繫;而且,具體的分析語言的變異,還可以使我們從語音的這種微觀的演變中悟察歷史上已經完成的音變英語sound change的特點,從而可以進一步對歷史上的一些爭論不休的問題進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 音位的漸進變移和連續式音變
  1. 音值變異中的漸進變移,看來與語言環境、即音變條件也有密切關係,因為同一個人的發音(個人方言)在不同的語音條件下也有不同的變異。音變受一定的語音條件的限制,這是青年語法學派音變理論的一個重要觀點;結構語言學的的變體也着眼於語音條件,不過它只是分析共時的分佈關係,而不說明變異的歷史去向。從變異所反映的音變發展趨勢來看,語音條件確實也是起作用的。
  2. 音位的漸進變移反映音變的具體過程,這就是說,音變要經歷一定的時間長度。這也是青年語法學派音變理論的一個重要觀點,認為音變只能在某一時段中起作用;如果沒有趕上這一時段,即使處於同樣的語音條件下也不會發生同樣的音變。
  3. 語言共時狀態中充滿著變異的因素,而這些因素又受到各種語言的或非語言要素的制約,可以從中清理出條理和線索,因而是異質的,又是有序的,有規律的,是系統中的結構成份。這種類型的變異與語音的共時組合條件有關,具有青年語法學派的音變規律的特點,即音變在一定條件下進行,在某一地區、某一時段完成。它們的區別只在於:一個研究微觀的、正在進行中的因變,能看到年齡、職業等非語言的社會因素在因變中的作用;另一個研究歷史上已經完成的音變,在音變中曾經起過作用的非語言的社會因素早就退出歷史舞台,只留下音變條件青年語法學派把音變條件絕對化,是特地條件下的歷史產物。正在進行中的音變與已成音變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已成音變的特點可以從正在進行的音變中得到啟示。變異是聯係共時和歷時的橋樑。
  • 詞中音類的更替和離散式音變
  1. 方言地理學和詞彙擴散理論認為音變以詞為單位,而「每一個詞都有他自己的歷史」因而音變沒有規律。音變的微觀研究可以澄清宏觀研究中的某些模糊,使歷史語言學增添新的光彩。
  2. 我們稱之為離散式音變,因為它的特點與「詞彙」擴散的方式類似。和連續式音變一樣,離散式音變也要受非語言的社會因素的制約,但在制約音變的語言因素方面兩種音變方式有原則的區別。
    1. 音變的單位不同。離散式音變的單位,其表現形式比較複雜,從實質上說,它以音類為單位,即音系中的聲類、韻類和調類的變化,但這種單位的變化只有在演變完成時才能顯現出來,而在演變過程中只表現為語素(詞)的語音形式的改變。
    2. 在漢語中音位音類這兩種現象有時候是交叉的。離散式音變在音變進行過程中其音韻條件是隱蔽的,人們不易察覺是在某種音韻條件下進行的;只有當音變過程完成之後,隱蔽的音韻條件才能表層化。
    3. 連續式音變是某一音位的音值在某一音韻條件下一起發生變化。連續式音變和離散式音變的差別可歸納如下[4]
連續式音變 離散式音變
單位 音位 詞中的音類
條件 共時 歷時
方式 漸進性變移 突發性更替
詞彙體現 整齊的突變 參差的漸變
對音系的影響 能較快得到反應 在音變過程中無反應
  1. 音變的方向性和目地性也就是音變的規率,只是它是一種「縱隊行進式的音變,每一個成員不是同時到達目的地」的那種規律。
  2. 所謂「語音規律無例外」的論斷只適用於連續式音變,而「每一個詞都有它自己的歷史」的論斷只適用於離散式音變,各有自己的適用範圍和條件。
  3. 拉波夫的《解決青年語法學派的爭論》一文,為解決這一爭論提出了一種富有啟示性的辦法。他以語言的有序異質性為理論基礎分析了一些具體的語言現象,得出了幾點重要的結論:
  4. 音位為單位的青年語法學派式的音變和以詞為單位的離散式音變都是音變過程中實際存在的音變方式,不過以青年語法學派式(音位單位)的音變方式為主。
  5. 兩種音變分屬於不同的音變層次:青年語法學派式的音變是低層次輸出規則的變化,在字典的入口處仍舊是一個單位,沒有分化,不涉及底層音位;而詞彙擴散式的離散性音變屬於高層次的變化,在字典的入口處已分裂為二,涉及到底層音位的變化。
  6. 青年語法學派式的音變是單維向(dimension)的,元音的高低、前後和輔音發音方法的變化屬於這種音變;而詞彙擴散式的音變是多維向的,伴隨有高低前後變化的元音鬆緊和輔音發音部位的變化屬於這種類型的音變。
  7. 這是一篇重要的論文,對我們的研究有啟發,但拉波夫的論點不無可議之處:
變異和音系結構格局
  • 音系內部的變異和語言的空間差異的內在聯繫
  1. 語音系統可按其內部的結構特點分出不同的層次穩定層構成語言共時系統的穩定性基礎,是保持方言內部一致性的核心。各個變異層各有自己的特點,可以從中總結它們不同的活動規律。所以語音系統(乃至整個語言系統)是「靜中有動」。
    1. 宏觀的角度看,交際中的語言是「」的,不變的,穩定的,但從微觀的角度看,交際中的語言又是「」的,是不斷在變化的。系統中「動」的、變異的部份不斷的改進語言的系統的結構,調整系的的結構格局,而一當新的格局形成,變異部份就完成了它們的變異過程而進入系統中的穩定層
    2. 所以,考察活的、正在發生變異的語言現象,從中理出變異的方式及其所體現的語言發展的線索、特點和原因,就可以從微觀的研究中悟察宏觀的特點。
  2. 音系變異和語言的間差異有緊密的聯繫。如前所述,變異與社會因素如性別、年齡、職業、階級、文化程度等有關。實際上,這些社會因素也是一種空間,不過不是地域的空間,而是社會結構的空間。語言的變異把這兩種空間聯繫在一起。在一個語言社團裏,音變總是由某一部份人率先開始,而後一方面有次序的擴散到其他居民和下一代,表現為系統內部的變異;另一方面也將有次序的擴散到其他方言點中去,表現為語言的地區差異。這就使系統內部的變異和語言在地區上的變異出現驚人的一致性
  3. 歷史語言學中有兩種音變理論的模型:
    1. 青年語法學派的音變規律的理論,着眼於語言在時間上的發展;
    2. 波浪說方言地理學的擴散理論,着眼於語言在空間上的擴展散。
    3. 由於兩種理論所研究的側重點的區別和音變中空間和時間的聯繫紐帶的中斷,因而人們把它們看成為兩種對立的理論模型。
    4. 現代語言學已經發現這兩種相互「對立」理論的相互補充的地方多於對立的地方,但還缺乏具體的分析。
    5. 語言變異的研究可以補充這方面的不足,通過進行中音變的空間和時間的聯繫去透視歷史上已經完成的音變的時空聯繫,也就是從微觀的研究中去透視宏觀的原理和原則,探討音變在不同時間階段、不同地區的發展規律及其各種特點。

(下)語法滲透和例外音變

*語音變化中的語法因素
*特殊的歷外和它的原始形式的擬測
*原始形式的性質的確定
*語法手段的弱化和殘存形式的產生

文白異讀:

(上)疊置式變異和內部擬測法

  • 文白異讀的產生和系統中的疊置
  • 疊置式音變和它與離散式因變的區別
  • 疊置式音變和語言發展的時間層次
  • 疊置和內部擬測法的修正

(下)疊置式變異和歷史比較法

  • 文白異讀與歷史語言學中兩種對立理論模型的結合
  • 疊置的層次和歷史比較研究
  • 結構格局的比較和方言親疏關係的確定
  • 文白異讀和原始形式的擬測

語言年代學

  • 詞彙變化速率的統計和語言年代學
  • 漢藏系語言的分化和語言年代學的測算
  • 語言年代學的成效和侷限
  1. ^ Lehmann, Winfred P. Historical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2d.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73. ISBN 0-03-078370-4. 
  2. ^ "On the use of the present to Explain the past"
  3. ^ 徐氏著頁321-322
  4. ^ 徐氏著頁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