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軍事/Featured
軍事條目
聖女貞德是法國的民族英雄、軍事家,同時也是一位天主教的聖徒。在英法百年戰爭中,她帶領了法國軍隊對抗英軍的入侵,但最後被捕並被處決。貞德原本是一位法國農村少女,她聲稱在十六歲時的一日,在村後的大樹下遇見了天使聖米迦勒、聖瑪嘉烈和聖凱瑟琳,從而得到「神的啟示」,要求她帶兵收復當時由英國人佔領的法國失地。後來她於1429年化解奧爾良之圍,並帶兵多次打敗英國的侵略者。然而聖女貞德於1430年在貢比涅為勃艮第公國所俘,不久被英國人以重金購去,由英國當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以異端和女巫罪判處她火刑。最後於1431年5月30日,在法國盧昂當眾處死。1920年5月16日,由教宗本篤十五世封聖。
納粹德國海軍(德語:Kriegsmarine,意為戰爭海軍)是指1935年至1946年期間的德國海軍。戰爭海軍取代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意志帝國海軍和威瑪共和國的國家海軍,為德意志國防軍中的海軍力量。戰爭海軍起源於一戰後《凡爾賽條約》的嚴格限制,當時明文規定其噸位總數和禁止潛艇的研製,但在威瑪共和國的海軍人員暗中推動下,與外國企業合作研究海軍科技。其後阿道夫·希特拉上台廢除《凡爾賽條約》和簽訂《英德海軍協定》,德國海軍開始大量建造新式船艦。在重建的過程裏,德國海軍曾研製一個特殊的艦種—裝甲艦和執行大型造艦計劃—Z計劃。原本德國海軍預計1945年為開戰時間,計劃建立一支能與頭號假想敵—英國皇家海軍匹敵的水面艦隊,其中包括建造航空母艦。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在1939年爆發,德國海軍在許多方面都尚未準備,便以一支有限力量的海軍去攻擊運載英國國內需求物資的商船,並消滅因分散護航而較弱的英國海軍艦隊。起初德國海軍戰果頗多,擊沉不少同盟國商船,但因為希特拉對水面艦隊始終印象不佳,認為其建造緩慢且戰果小;而潛艇部隊建造速度快,還在法國陷落而取得西部港口後,對英國發動大規模的潛艇戰中取得一系列豐碩的戰果。德國海軍隨着戰事的進行,開始將戰力中心自水面艦移往潛艇部隊的「噸位戰」,而前者逐漸轉為存在艦隊的功能。德國海軍的潛艇數量在戰爭爆發時是當時世界海軍列強中最少者,但因為潛艇總司令卡爾·鄧尼茨以狼群戰術、先進的通信制度和戰略規劃而取得所有交戰國潛艇部隊裏最大的戰績。到了1943年,德國潛艇在大西洋越來越力不從心,盟軍不但破解了密碼機和開發了多種先進反潛武器,如更先進的聲吶、雷達、深水炸彈,還投入了大量護衛航空母艦和反潛戰鬥群進行護航;同年5月,德國潛艇因為損失過高而放棄了狼群戰術,改以單艦巡弋的方式繼續作戰。戰爭末期,德國海軍雖研製了先進的通氣管式潛艇,如XXI級潛艇和XXIII級,並投入使用直到戰爭結束,但仍無法扭轉戰敗的結果。
奧馬哈海灘(英語:Omaha Beach)是1944年6月6日,第二次世界大戰諾曼第戰役中盟軍四個主要登陸地點之一的代號名稱,盟軍於此日在諾曼第地區着陸,試圖深入歐洲內陸以解放被納粹德國與傀儡政府維琪法國所統治的民眾。奧馬哈海灘這片位於法國北部海岸,並且直接面對着英吉利海峽的灘頭全長有8公里(約5英里),東起聖奧諾里訥-德佩爾泰,西至濱海維耶維爾才結束。此海灘對盟軍有重要的意義,如果盟軍能夠成功控制這片海灘,那麼登陸於海灘東部黃金海灘的英國登陸部隊,就能與海灘西部猶他海灘的美國登陸部隊會師;這樣的話便可將整個諾曼第前線從零散的灘頭陣地,沿着英吉利海峽整合成一個大型的戰線。在盟軍的作戰計劃中,負責進攻此海灘的是美國陸軍,而美國海軍與英國皇家海軍則負責將登陸部隊送上灘頭。盟軍計劃派遣兩股部隊,於「D-Day」當天分別進攻此海灘的東西兩部分:進攻海灘東部的是久經戰爭考驗的美國陸軍第1師,而進攻海灘西部的則是從奧克角調過來9個連規模的美國陸軍遊騎兵部隊與之前從未上過戰場的美國陸軍第29師。在計劃中,將會由坦克、裝甲部隊、步兵與戰鬥工程兵參加最初的幾波攻擊;如果計劃進展順利的話,這幾波攻擊將會大大的削弱德軍在海灘上的防禦力量,這時盟軍的大型登陸艦就可以安全登陸。奧馬哈登陸部隊的主要目標是在貝桑于潘港與維爾河之間,建立一座長8公里(約5英里)的灘頭堡,並且與東邊黃金海灘上的英軍第三十軍第五十師,以及西邊猶他海灘上的美國第七軍團會師。當時德國負責防守奧馬哈海灘的是德軍第352步兵師,其轄下的士兵年紀多為青少年的年紀,另外也有自德蘇戰爭調職過來的老兵;同時,德軍第352步兵師下面也並沒有另設有訓練營或訓練團。在這有12020人數規模的步兵師中,他們得肩負着守衛著自奧馬哈海灘往內53公里的範圍;其中只有6800名有經驗的作戰步兵,其餘則多尚未有作戰經驗。德軍的計劃是利用海灘上的大量沿海據點,在盟軍登陸部隊尚未上岸之前就將其擊退。出乎意料的是,盟軍的作戰計劃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得到了實現。首先,由於導航系統的原因,大部分登陸艦都在錯誤的地方上了岸。其次,防守海灘的德軍比美軍預想之中的要強大的多,美軍的登陸部隊因此承受了相當大的損失。在德軍猛烈的炮火之下,美軍戰鬥工程兵只能以很慢的速度清理海灘上的地雷以及障礙物,結果後續部隊只能沿着區區幾條已清除障礙的通道開上灘頭。由於在上岸之前承受了過多的損失,倖存下來的士兵已沒有能力清除位於內陸一側的德軍據點;美軍因此遇到了更多的麻煩,後續部隊的登陸時間也不得不被推遲。儘管如此,倖存下來的小股登陸部隊還是成功在當天戰鬥結束時,建立了兩個互不相連的小陣地。由於內陸的德軍力量仍相對比較弱,因此美軍通過逐漸擴大這兩個陣地,最後還是達成了原「D-Day」計劃中的目標。
M249班用自動武器(M249 squad automatic weapon,簡稱M249、SAW或M249 SAW),美國軍方正式名稱為「Squad Automatic Weapon, 5.56mm, M249」。M249是美軍以比利時Fabrique Nationale(FN)製造的FN Minimi輕機槍的改良版本,在1984年正式成為美軍三軍制式班用機槍,亦是步兵班中最具持久連射火力的武器。M249採用氣動、氣冷原理,槍管可快速更換令機槍手在槍管故障或過熱時無須浪費時間修理,護木下前方裝有摺疊式兩腳架以利於部署定點火力支援,亦可對應固定式三腳架及車用射架,M249對應彈鏈及STANAG彈匣供彈,機槍手在缺乏彈藥等緊急情況時可向其他裝備M16或M4的士兵借用彈匣來射擊,但以彈匣供彈時會因彈匣彈簧彈力太大而射速過高及可能出現故障。在1991年海灣戰爭開始,每次美軍的軍事行動及戰爭皆可見到M249的蹤影,雖然有不少報告指出M249被沙或泥阻塞運作,但大部份士兵都對其作戰表現滿意,而隨着服役年期及重量問題,美國海軍陸戰隊(USMC)開始研究一種介乎突擊步槍與輕機槍之間的全自動武器計劃作替代品,名為步兵自動步槍(infantry automatic rifle,IAR)計劃。
安內利澤·瑪麗·「安妮」·法蘭克(Annelies Marie "Anne" Frankⓘ,1929年6月12日—1945年3月),猶太人,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15歲死於伯根-貝爾森集中營(Bergen-Belsen concentration camp),是猶太人大屠殺中最受擁戴的受害者之一。她的日記成為二次大戰期間納粹德國消滅猶太人的見證,亦為全世界發行量最大的圖書之一。安妮出生於德國的法蘭克福,她的一生大部分時間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或其附近區域度過。1941年前她具有德國國籍,後來由於納粹德國的反猶政策而失去國籍。她逝世後出版的日記為她贏得了世界聲譽。她是奧圖·法蘭克(Otto Frank)一家的么女,家中還有母親艾迪斯(Edith Frank)和姐姐瑪格特(Margot Frank)。由於當時納粹德國排斥猶太人風氣日盛,父親奧圖便放棄於德國的事業並將家庭移至荷蘭阿姆斯特丹,一家過着較為平順的生活;但是1940年5月後,荷蘭為德國攻佔之後,荷蘭的新統治者阿圖爾·賽斯-英夸特也將排猶法律於荷蘭執行,1941年夏天安妮姐妹也因此轉入猶太人學校就讀。這段期間安妮開始寫日記。1942年,由於納粹當局逮捕猶太人的行為日益嚴重,而且瑪格特收到納粹當局的勞動通知,使得奧圖決定移居到更為隱密且安全的居所;那年的7月9日,安妮一家與范丹一家搬入奧圖公司的三樓與四樓,以書櫃擋住出入口以避人耳目,過着隱蔽的生活。後來他們的夥伴又多了一位牙醫杜賽爾。所以隱密之家的居住者共有八個人。但是在1944年8月4日,安妮一家由於被人告密而被德國和荷蘭警察逮捕。數日後所有人被轉送到荷蘭的威斯第包克集中營,一個月後隱密之家的八個人被轉送到波蘭的奧斯威辛集中營。之後,安妮與姐姐又被轉送到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1945年3月姐妹都因傷寒死於營中,距離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被英軍解放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而其他隱密之家的成員除奧圖·弗蘭克之外,都死於集中營中。安妮於躲藏期間所寫的日記,被公司的女職員梅普·吉斯發現並保存下來,直至戰後梅普又轉交給倖存的奧圖,兩人合力於1947年將《安妮的日記》出版,成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突出部之役(英語:Battle of the Bulge,法語:Bataille des Ardennes,德語:Ardennenoffensive)當時盟軍方面的媒體原依戰役爆發所地稱阿登戰役或亞爾丁之役,但盟軍將士依作戰經過稱之為突出部之役,而德國B集團軍則稱之為守望萊茵作戰),是指納粹德國在1944年12月16日在西部戰線發起的作戰。此次作戰包含許多支援的次作戰,如地板行動(Operation Bodenplatte)和麒麟行動(Operation Greif)等。這些作戰的計劃中的目標是撕裂英美盟軍戰線、佔領安特衛普,並包圍和消滅盟軍的四個軍團,迫使盟軍在有利軸心國的條件下和談。阿登戰役的計劃是在極度秘密的情況下完成,幾乎完全無線電靜默,因此即使是「Ultra」——盟軍破譯的德國祕密無線電通訊,也未對即將來臨的進攻顯示出任何跡象。更糟的是,盟軍的過分自信、忙於自己的進攻計劃、差勁的空中偵察和相對缺乏戰鬥經驗的美國第1軍團,提升了德軍突擊的效果。盟軍的情報部門完全未能察覺即將來臨的攻擊,而這意料之外的攻擊是發生在盟軍的強大空軍不能起飛的陰天,由德軍向盟軍防線薄弱部份發起進攻。而「突出部」正是意指德軍在戰鬥初始時在盟軍防線製造出來的「凹痕」。美軍大部份的傷亡發生在最初三天,當時美軍第106步兵師三個團中的兩個被迫投降。整體而言,突出部之役是美國在二戰所經歷最血腥的一役,19,000名美國人的死亡數超過任何其他戰役。對美國陸軍而言,參與阿登戰役的美國部隊人數與敵軍人數皆超過美國在二戰前經歷過的任何衝突。作戰失敗後,德國許多有作戰經驗的部隊的人力和裝備被嚴重耗竭,殘存者撤回防守齊格菲防線。
潛艇或潛水艇是能夠在水下運行的艦艇。潛艇的種類繁多,形制各異,小到全自動或一兩人操作、作業時間數小時的小型民用潛水探測器,大至可裝載數百人、連續潛航3-6個月的俄羅斯颱風級核潛艇。按體積可分為大型(主要為軍用)、中型或小型(袖珍潛艇、潛水器)和水下自動機械裝置等。大型潛艇多為圓柱形,船中部通常設立一個垂直結構(艦橋),早期稱為「指揮塔」,內有通訊、感應器、潛望鏡和控制設備等。如今的深海潛艇或專業潛艇常已無此設計。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潛艇得到廣泛運用,擔任許多大國海軍的重要位置,其功能包括攻擊敵人軍艦或潛艇、近岸保護、突破封鎖、偵察和掩飾特種部隊行動等。潛艇也被用於非軍事用途,如海洋科學研究、搶救財物、勘探開採、科學偵測、維護設備、搜索援救、海底電纜維修、水下旅遊觀光、學術調查等,超級富豪甚至用為海下移動豪宅。潛艇是公認的戰略性武器(尤其是在裁軍或擴軍談判中),其研發需要高度和全面的工業能力,目前只有少數國家能夠自主設計和生產。
「英倫期盼人人恪盡其責」(英語:England expects that every man will do his duty)是英國海軍中將納爾遜在特拉法加戰役(1805年)開始前通過其旗艦勝利號戰艦發出的一條訊號。特拉法加戰役為拿破崙戰爭裏的決定性海戰,其使得英國控制了大海,從而制止了法國入侵與佔領英國的計劃。
伊巴密濃達(希臘語:Ἐπαμεινώνδας,又譯作埃帕米農達、義巴敏諾達,公元前418年-公元前362年),希臘城邦底比斯的將軍與政治家。其領導底比斯脫離斯巴達的控制,並且使底比斯躍升為一等強國。其於留克特拉戰役裏大敗斯巴達,並解放了受到斯巴達奴役的麥西尼亞的希洛人與其他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居住並受到斯巴達奴役達二百多年的人民。伊巴密濃達將希臘的政治版圖重整,使舊的同盟解體,創立新的同盟,並監察各城邦的建設。其軍事影響力亦很大,為底比斯取得了數場主要戰役的勝利。古羅馬政治家西塞羅稱其為希臘第一人,然而在今天其評價並不佳。其為希臘所創造的新政治秩序並不比其長壽很多,底比斯的霸權與其創立的同盟並不持久,在其死後二十七年,底比斯便被亞歷山大大帝消滅。所以伊巴密濃達雖然在其時代被認為是一位理想主義者與解放者,但在今天,人們大多只記得其十年戰事(公元前371年至公元前362年)大大地削弱了希臘的元氣,使希臘在其後無法抵抗馬其頓的進攻,並且被其征服。
冬季戰爭(也稱為蘇芬戰爭,芬蘭語:talvisota,俄語:Зимняя война,瑞典語:vinterkriget ),是蘇聯與芬蘭於1939年11月30日至1940年3月12日在芬蘭進行的一場戰爭。戰爭爆發的1939年11月30日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三個月。蘇聯對芬蘭的軍事行動被國際普遍認為是侵略行徑,國聯亦於1939年12月14日應芬蘭要求將蘇聯開除。斯大林希望在1939年結束戰鬥,但由於芬蘭的抵抗,直到1940年3月才簽署停戰協定,芬蘭將10%的國土劃給蘇聯。這場戰爭中雙方皆有損失,芬蘭喪失了拉多加湖周圍的土地,蘇聯為列寧格勒周圍獲得了一塊緩衝地帶,但喪失了國際輿論支持,並暴露了紅軍作戰能力的缺陷,而為後來希特拉發動進攻蘇聯的戰爭增加了信心。3月15日的蘇芬和平協議中止了英法聯盟通過挪威向芬蘭提供援助,也刺激了納粹德國於當年4月9日進攻丹麥和挪威。
希臘火(希臘語:Υγρό Πυρ)是拜占庭帝國所利用的一種可以在水上燃燒的液態燃燒劑,主要應用於海戰中,「希臘火」或「羅馬火」只是阿拉伯人對這種恐怖武器的稱呼,拜占庭人自己則稱之為「野火」、「海洋之火」、「流動之火」、「液體火焰」、「人造之火」和「防備之火」等等。根據文獻記載,希臘火多次為拜占庭帝國的軍事勝利作出頗大的貢獻,一些學者和歷史學家認為它是拜占庭帝國能持續千年之久的原因之一,希臘火的配方現已失傳,成份至今仍是一個謎團,而據當時受希臘火所傷的十字軍所記述:「每當敵人用希臘火攻擊我們,所做的事只有屈膝下跪,祈求上天的拯救。」那段引文足以說明希臘火的威力。
海軍中將霍雷肖·納爾遜,第一代納爾遜子爵,KB(Vice Admiral Horatio Nelson, 1st Viscount Nelson,1758年9月29日—1805年10月21日),英國18世紀末及19世紀初的著名海軍將領及軍事家,在1798年尼羅河戰役及1801年哥本哈根戰役等重大戰役中帶領皇家海軍勝出,他在1805年的特拉法加戰役擊潰法國及西班牙組成的聯合艦隊,但自己在戰事進行期間中彈陣亡。納爾遜生於諾福克郡一個小康之家,1771年靠舅父的關係加入海軍,很快在軍中備受賞識,屢獲擢升,至1779年首次任軍艦艦長。不過他在美國獨立戰爭完結後一度在西印度群島惹上官非,返國後又賦閒在家,至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英、法日益交惡,他才在1793年獲重新重用,被派往地中海一帶服役。納爾遜在土倫附近一帶參與過幾場小型戰事,並有份協助英方攻下科西嘉島,但期間失去右眼。後來在1797年的聖文生戰役中,他率兵先後登上兩艘敵方戰艦展開惡鬥,因而聲名大噪。聖文生戰役後不久,納爾遜在加那利群島的聖克魯斯-德特內里費進行另一次軍事行動時,失去右臂,被迫返回英國休養。他在翌年1798年復出,帶領英軍在尼羅河戰役重挫法國海軍,此後繼續留守地中海,協助那不勒斯對抗法國入侵,但後於1800年被召回國。在1801年,納爾遜再獲起用,前往波羅的海,並在哥本哈根戰役中擊敗丹麥海軍。此後,他再被派往地中海阻止土倫的法國艦隊駛離地中海,但不成功,雙方於大西洋及加勒比海展開追截,最終法國艦隊成功逃逸。納爾遜返國稍作休息後,在1805年9月再度出擊堵截位於加的斯的法、西聯合艦隊,並在10月21日爆發特拉法加戰役,納爾遜在戰事中取得英國海軍史上其中一次最重大的勝利,但他自己卻中彈陣亡,身後遺體運返英國,落葬於聖保羅大教堂。雖然納爾遜與漢彌爾頓爵士夫人艾瑪的風流生活在他生前一度招來不少閒言蜚語,並成為輿論的焦點。不過自去世以後,納爾遜被國人普遍視為偉大的軍事人物,他的英雄色彩在19世紀中葉開始得到加以宣揚,令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成為大英帝國與英帝國海上霸權的象徵之一。即使到現代,納爾遜在不少英國人心目中仍享有崇高地位,現今位於倫敦西敏的特拉法加廣場,即為紀念納爾遜而在1843年建成的。
關原之戰(日語:関ヶ原の戦い、大日本帝國陸軍參謀部出版書籍使用關原之役)是日本的安土桃山時代以及戰國時代發生於美濃國關原地區的一場戰役。廣義而言,其戰事蔓延至日本全境,雙方均動員了超過十萬兵力投入戰鬥,多數大名各自表述自己的立場,從出兵到撤退維持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可謂自應仁之亂以來全日本的最大規模的內戰。狹義而言,是指在關原的戰鬥,發生於東西兩軍之間——統治關東地方江戶德川家大名東軍主將德川家康與另一方為豐臣秀賴的家臣西軍靈魂人物石田三成。(東軍和西軍名稱均為後世所加,本文為方便閱讀,統一使用東軍和西軍)由於其戰爭的勝負影響了誰可以擁有天下(此處指日本全國),所以此戰也被譽為「決定天下的戰爭」(天下分け目の戦い)。最終在小早川秀秋叛變之下,使這場戰爭在一天內分出了勝負,德川家康取得了統治權,三年後成立德川幕府。大坂城內主要人物[[豐臣秀賴及朝廷沒有對這場戰爭作出太大的干預。
M16突擊步槍是美國軍方給由阿瑪萊特公司AR-15發展而來的步槍家族所指定的代號。它是一支突擊步槍,使用北約標準的5.56毫米口徑彈藥。M16曾經是自1967年以來美國陸軍使用的主要步兵輕武器,也被北約15個國家使用,更是同口徑槍械中生產得最多的一個型號。M16是一支輕巧的5.56毫米風冷氣動彈匣步槍,具有通過導氣管由高壓氣體直接推動機框操作啟動的轉動式槍機。它由鋼,鋁以及複合塑料製成。M16主要分成三代由柯爾特以及Fabrique Nationale製造。第一代是M16和M16A1,於1960年代備。第二代是M16A2,在1980年代開始服役。M16A3是M16A2的全自動改型,主要在美國海軍中使用。最後,M16A4成為21世紀初美伊戰爭中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標準裝備。M16是世界上最普遍生產的5.56x45毫米步槍,當前被全世界80多個國家(其中15個北約國家)使用。
恩尼格瑪密碼機是在密碼學史中一種用於加密與解密文件的密碼機。確切地說,恩尼格瑪是一系列相似的轉子機械的統稱,它包括了一系列不同的型號。恩尼格瑪在1920年代早期開始被用於商業,也被一些國家的軍隊與政府採用過,在這些國家中,最著名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納粹德國。在恩尼格瑪密碼機的所有版本中,德國使用的軍用版「德國防衛軍恩尼格瑪機」是最常被人們提到的版本。儘管此機器的安全性較高,但盟軍的密碼學家們還是成功地破譯了大量由這種機器加密的信息。1932年,波蘭密碼學家馬里安·雷耶夫斯基,傑爾茲·羅佐基和亨里克·佐加爾斯基破譯了這種機器的密碼。1939年中期,波蘭政府將此破譯方法告知了英國和法國。盟軍的情報部門將破譯出來的密碼稱為ULTRA,這極大地幫助了盟軍。人們都普遍認為盟軍在西歐的勝利能夠提前兩年,完全是因為恩尼格瑪密碼機被成功破譯。
胡蜂號航空母艦(舷號CV-18)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十號艦,亦是美軍第九艘以胡蜂為名的軍艦。艦上水兵以胡蜂之形象,暱稱胡蜂號為強力蜂刺(Mighty Stinger)。 胡蜂號在1942年開始建造,起初命名為奧里斯卡尼(Oriskany),但在數個月更改,以紀念於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沉沒的胡蜂號。1943年胡蜂號下水服役,並在1944年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胡蜂號退役停放,並在1949年進行SCB-27A現代化改建。改建完成時,韓戰已爆發一年多,但胡蜂號未前往西太平洋,而是留在大西洋及地中海一帶執勤。1952年胡蜂號被重編為攻擊航母(CVA-18),並在1955年進行SCB-125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1956年胡蜂號再重編為反潛航艦(CVS-18),多次參與北約的海上演習,亦曾多次回收雙子座計劃的太空艙。
胡蜂號在1972年退役除藉,並在1973年出售拆解。埃爾溫·約翰尼斯·尤根·隆美爾(德語:Erwin Johannes Eugen Rommel,1891年11月15日—1944年10月14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一位著名的德國陸軍元帥,通稱「沙漠之狐」(ⓘ),也是德國極少數以中產階級出身以及未進入過參謀學校而獲得此頭銜的軍人。英國戰時首相溫斯頓·邱吉爾對隆美爾評價:「我們面對的是一位大膽與熟練的對手,一位偉大的將軍。」
隆美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已是一名戰功卓越的士兵,曾獲藍色馬克斯勳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入侵法國的行動中,隆美爾擔任了第7裝甲師師長,以迅速的機動攻勢俘虜大批敵軍與物資,使該師獲得「幽靈師」的稱呼。法國戰役後,隆美爾前往北非戰場,以少數的德國師與意大利軍隊向英軍發動攻擊,收回意大利在先前失去的殖民地,之後又擊退了英軍佔優勢的反攻—戰斧作戰,以及在加查拉戰役中以少勝多。隆美爾因而被晉升為元帥,亦同時產生了「隆美爾神話」。
但到了阿拉曼戰役後,隆美爾部隊的補給狀況每況愈下,再度面對擁有物資增援的英美兩軍已難以對抗,隆美爾因此最終離開了北非,回到德國佔領的西線負責抵擋盟軍入侵歐陸的防務。戰爭後期,隆美爾被捲入了推翻希特拉的行動中。由於他廣泛的知名度,希特拉讓其選擇可享有榮譽的私下自殺進而保護家人,或受軍法審判、全家送至集中營,隆美爾選擇前者,服毒身亡,希特拉為其舉辦國葬。
隆美爾的軍事能力受到不少推崇與批評,包括其親臨前線所發展出的靈活機動戰術、對軍中同僚過於嚴苛、難以相處、行事莽撞、未重視後勤與戰略觀狹隘等都有許多爭議,甚至有人認為其傑出能力不過僅是英軍不承認敵軍士兵的素質,而將隆美爾吹捧為軍事天才的說法。除了軍事能力外,隆美爾也以人道精神對待敵軍士兵、並拒絕了殺害猶太裔和英國突擊隊戰俘的命令。Portal:軍事/Featured/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