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馭遠號無防護巡洋艦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一艘海安級巡洋艦,無法分清是「海安」號還是「馭遠」號[1]
歷史
清朝
船名 馭遠
建造方  大清江南造船廠
鋪設龍骨 1873年
下水日期 1873年12月23日
啟用 1875年冬
結局 1885年2月14日沉沒
技術數據
船型 無防護巡洋艦
排水量 2,630長噸(2,672公噸)
船長 300呎(91米)
型寬 42呎(13米)
吃水 21呎(6.4米)
動力輸出 1,750匹指示馬力(1,300千瓦特)
動力來源 單軸,往復式發動機
船速 12(22公里每小時;14哩每小時)
乘員 372
武器裝備

「馭遠」艦是一艘清朝海軍所建造的蒸汽驅動無防護巡洋艦。本艦是海安級的兩艦之一,另一艘是姊妹艦「海安」號。直到20世紀30年代,這兩艦都是中國建造的最大艦隻。在中法戰爭期間,本艦積極參加了保衛南京的戰鬥,並加入分艦隊派往台灣解除封鎖。1885年2月15日,「馭遠」號在石浦海戰中沉沒。

設計

作為一艘海安級木製蒸汽驅動軍艦,「馭遠」號是由江南造船廠南洋水師所設計建造,也是該廠建造的第一款巡洋艦[2][3]。本艦在江南造船廠內的編號為第六號,由美國工程師設計[4]。在1931年「平海」號輕巡洋艦建成歸國之前,「馭遠」號與其姊妹艦「海安」號是中國海軍最大的艦隻[3]

「馭遠」號全長300呎(91.44米),排水量為2,800公噸(2,756長噸)[a],是中國建造的首款超過2000噸的軍艦[5][3]。該艦艦體總長為300呎(91.44米)[b][7],舷寬42呎(13米),平均吃水深21呎(6.4米)[3]。全艦木質外殼以鐵釘連接捻縫工藝來建造,未裝備裝甲[6]。此外,由於在建造時使用了來自俄勒岡州溫哥華的劣質松木,使得本艦木質部分在使用了幾個月後就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腐爛跡象[8]

其艦載推進系統由4座鍋爐[c]為1台1,750匹指示馬力(1,300千瓦特)[d]2缸立式往復式發動機提供蒸汽以驅動單軸漿[3][1]。這使其巡航速度可達到12(22公里每小時;14哩每小時)[e][3][6]。此外本艦還安裝了三根桅杆並配備了帆具裝備,1艘輪機舢板和8艘桅帆舢板,而其常規核定船員編制為372人[f][3][6]

本艦的武裝最初包括2門安裝在上層甲板的9吋(229毫米)前膛炮和安裝在舷側的24門70磅惠特沃斯艦炮[3]。在隨後的檢修中,舷側艦炮被更換為大小不一的克虜伯炮:上層甲板兩門為8.2吋(210毫米),舷側被更換為4門5.9吋(150毫米)炮和20門4.7吋(119毫米)炮[9]。「馭遠」號最終的造價達到了318,717[g],預算超支使其建成後並未立即投入使用[3]

服役

「馭遠」號於1873年開建,同年12月23日從江南造船廠下水,在該廠內生產編號為第6號,比「海安」號晚了19個月[3][11]。下水後,為彌補超支的建造成本,「馭遠」號一開始並沒有及時投入現役,而是留在吳淞區作為倉庫和警備船[8]

1884年中法戰爭期間,法國海軍遠東艦隊法語Escadre d'Extrême-Orient (France)馬江之戰中向中國軍隊發動了攻擊。隨後,本艦被編入南洋水師,以防法軍艦隻北上攻擊南京。但法國軍隊並沒有攻打南京,而是瞄準了台灣[12]。為此,本艦在1884年11月與「超勇」號「揚威」號、「開濟」號、「南琛」號「南瑞」號無防護巡洋艦以及小型風帆戰船「澄慶」號組成援閩編隊前往台灣以打破法國艦隊對該島的封鎖[13][14][6]。然而因朝鮮發生事變,「超勇」號和「揚威」號緊急趕赴朝鮮[6][15]。剩餘5艘艦隻組成艦隊由吳安康指揮繼續南下援台,其中「馭遠」號則由金榮指揮[14]。在艦隊所有指揮官中,只有「澄慶」號艦長蔣超英有過海上訓練的經驗[13]

石浦海戰

1885年2月15日,法國海軍用杆雷英語spar torpedo攻擊石浦灣內的「馭遠」號。

這支由5艘南洋水師軍艦組成的艦隊於1885年1月18日離開上海向南行進[6]。期間,吳安康於2月1日以燃煤用盡為由進入石浦港進行補給[16]孤拔率領的法軍艦隊則於2月7日開始主動出擊北上搜索前來的中國艦隊[17]。2月13日清晨,法國艦隊在檀頭山附近發現了正要返回上海的南洋水師的五艦編隊[18][19]。彼時中國艦隊正以V字形編隊行進,航速較慢的「馭遠」號和「澄慶」號兩艦在編隊最後[13]。於是孤拔下令向中方發起進攻[18]。航速較快的「開濟」號、「南琛」號以及「南瑞」號借着大霧迅速避開了法軍艦隊,而「馭遠」號和「澄慶」號則退避回石浦港[18]

海戰航跡圖
帕爾馬·古爾登相片
杜博克畫像

「馭遠」號和「澄慶」號兩艦經三門灣進入石浦港灣內,法國艦隻由於不熟悉水道而沒有進入港灣內,僅僅是分三路封堵出口[20]。1885年2月14日,孤拔派角蝰號(Aspic)炮艦和偵察號(Éclaireur)偵巡艦入三門灣偵察,確定「馭遠」號和「澄慶」號在石浦港媽祖宮前泊位。[21][22]2月15日凌晨,法軍旗艦「巴雅」號艦載兩艘杆雷汽艇分別由副長帕爾馬·古爾登法語Palma Gourdon中校和水雷官埃米爾·杜博克法語Émile Duboc率領出擊,進行過偵察的拉威爾中尉負責引水[23][24],成功地隱藏在三門灣內各種大小的漁船之中[25]。凌晨三點半,古爾登的杆雷艇以杆雷擊中馭遠號艦尾右側,但杆卡在馭遠號上,不得不棄杆,艇上一名法國水手被擊中落水而亡[26][27]。杜博克的杆雷艇再度以杆雷擊中馭遠號右舷,兩艇在清軍炮火下一起撤退[26]

天亮時,「馭遠」號和「澄慶」號雙雙被發現已沉沒[28]兩江總督曾國荃奉旨調查,回奏稱兩艦均被法軍以魚雷擊中,清軍為避免延燒到艦上火藥爆炸或被法軍捕獲而自行擊沉。[29][30]然而,法軍方面的戰報則聲稱「澄慶」號不是由法軍擊沉[25][28]。後世史學界對此有多種記載,除了有包括當事軍官在內的清政府官員報告被法軍擊沉說[18][27],也有資料指出是艦上成員為避免被俘自行鑿沉說[18],甚至是被己方火炮誤傷說[28]。當時正駐在「馭遠」號上的美國顧問L·C·阿靈頓記錄稱當法軍快艇來襲時,中方並未有有效的抵抗,岸上的炮兵也只是在「馭遠」號遭到襲擊後才開火[31]。其中有一枚炮彈擊中了「澄慶」號,這可能導致了該艦的沉沒[31]。這是整場中法戰爭期間中方最後一次有艦隻被擊沉,而「馭遠」號是在衝突中被擊沉的最大的船隻[25][32]

腳註

註釋

  1. ^ 另有來源記載為「2,630長噸(2,672公噸)」[1]「3,400公噸(3,346長噸)」[4]
  2. ^ 另有來源記載為「96米(300呎)」[6]
  3. ^ 另有來源記載為「2座燃煤鍋爐」[6]
  4. ^ 另有來源記載為「1,341千瓦特(1,800匹馬力)」[6]
  5. ^ 另有來源記載為「10(19公里每小時;12哩每小時)」[1]
  6. ^ 另有來源記載為「188人」[4]
  7. ^ 另有來源記載為「原計工料:318717兩,連同員工薪水和資產折舊總計409661兩」[10]

引文

  1. ^ 1.0 1.1 1.2 1.3 陳悅 2015,第68頁
  2. ^ 陳悅 2015,第70頁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Wright 2000,第34頁.
  4. ^ 4.0 4.1 4.2 汪衍振 2012,第570頁
  5. ^ 陳悅 2015,第68,70頁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劉傳標 2011,第153頁
  7. ^ 范永進 et al. 2017,第131頁.
  8. ^ 8.0 8.1 Wright 2000,第35頁.
  9. ^ Chesneau & Kolesnik 1979,第395頁.
  10. ^ 樊百川 2003,第1521頁
  11. ^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1994,第928頁
  12. ^ Wright 2000,第63頁.
  13. ^ 13.0 13.1 13.2 Wright 2000,第64頁.
  14. ^ 14.0 14.1 劉傳標 2017,第408頁.
  15. ^ 田昭林 2019,第467頁
  16. ^ 陳悅 2018,第280頁
  17. ^ 劉傳標 2011,第153-154頁
  18. ^ 18.0 18.1 18.2 18.3 18.4 劉傳標 2011,第154頁
  19. ^ 陳悅 2018,第280-281頁
  20. ^ 《石浦鎮志》編纂委員會 2017,第984-985頁
  21. ^ 孤拔戰報 1885,第36頁
  22. ^ 紀榮松 2002,第11頁
  23. ^ 孤拔戰報 1885,第36-37頁
  24. ^ 紀榮松 2010,第32-33頁
  25. ^ 25.0 25.1 25.2 Wright 2000,第65頁.
  26. ^ 26.0 26.1 孤拔戰報 1885,第37頁
  27. ^ 27.0 27.1 《石浦鎮志》編纂委員會 2017,第985頁
  28. ^ 28.0 28.1 28.2 陳悅 2018,第286頁
  29. ^ 曾國荃 2008,第203-204頁
  30. ^ 王彥威 & 王亮 2015,第1158頁
  31. ^ 31.0 31.1 Arlington 1931,第42頁.
  32. ^ Sondhaus 2004,第76頁.

參考資料

期刊來源

另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