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陶玘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陶玘(9世紀—928年11月8日),五代時期後唐將領。因原本散佚,其在《舊五代史》的列傳失傳。《新五代史》無其傳。

許州人。同光四年(926年),鄴都兵變爆發,隨鄴都行營招撫使、招討使歸德軍節度使李紹榮討伐,充行營寨主。後來變兵推成德軍節度使李嗣源為主,陶玘也率所部歸順李嗣源。李嗣源到臨黃,署陶玘為忠武軍留後,兼行營馬步使。三月,李嗣源起兵渡河,到白皋渡,所部中門使安重誨的隨行人員爭着上船,陶玘斬殺這些隨行人員以正軍法,軍士害怕,因而軍中肅然。

四月,李嗣源登基為後唐明宗。五月,以陶玘為威勝軍觀察留後。此後明宗曾任劉玘威勝軍節度使,但劉玘赴任途中去世,陶玘仍留任。

陶玘在任上聚斂貪贓很嚴重。天成二年(927年)八月,因被內鄉縣令盛歸仁彈劾在稅收以外有科率(於民間定額徵購物資),貶嵐州司馬。盛歸仁獲賜緋袍魚袋。三年(928年)九月,陶玘等被下詔就地賜死。陶玘被公開其以往不守法、貪贓聚斂、心懷怨望等罪行。十一月,明宗下詔赦免陶玘等人的兒子、弟弟等免於連坐。

參考文獻

  • 陳尚君新輯會證本《舊五代史》卷73 唐書四十九 列傳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