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拔伏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賀拔伏恩(?—?),又作佛恩[1],籍貫不詳,北齊、北周官員。

生平

武平三年(572年)七月,齊後主高緯殺死斛律光,又敕令中領軍賀拔伏恩等十餘人乘驛車去捉拿斛律羨。賀拔伏恩等人到了幽州,守城門的人告訴斛律羨:「來的人內穿鎧甲,馬身有汗,應當關閉城門。」斛律羨說:「朝廷來使怎麼能懷疑拒絕?」斛律羨就出城會見使者。賀拔伏恩上前緊扣斛律羨的手,將他抓捕,在長史大廳上將他處死[2][3][4]

武平四年(573年),南陳將軍吳明徹圍困壽陽齊後主高緯敕令領軍將軍皮景和與賀拔伏恩等人率軍救援[5][6]

武平七年(576年)十二月,周武帝宇文邕救援晉州,齊軍大敗,齊後主高緯放棄軍隊退回晉陽。齊後主想要逃到北朔州,於是留安德王高延宗、廣寧王高孝珩等人守衛晉陽。如果晉陽守不住,齊後主就要投奔突厥。北齊大臣們都認為不行,齊後主不聽。十二月甲寅(577年1月14日),特進、開府儀同三司賀拔伏恩、封輔相慕容鍾葵等警衛皇宮的近臣三十多人向西投奔周軍[7][8],周武帝封賀拔伏恩為郜國公[9][10]

建德五年十二月十六日(577年1月20日),北周軍隊包圍晉陽,與安德王高延宗交戰,北周軍隊大敗,死了兩千多人。周武帝左右的人幾乎都死了,走投無路。承御上士張壽牽着周武帝的馬頭,賀拔伏恩用鞭子抽打馬的後部,困難艱險地出了城。齊人奮勇追擊,幾乎打中了周武帝。晉陽城東的道路狹隘彎曲,賀拔伏恩和投降北周的皮子信在前面帶路,周武帝才倖免於死,這時已經是深夜四更[11][12][13]

大象二年六月辛酉(580年7月4日),賀拔伏恩加上柱國[14][15]

參考資料

  1. ^ 《資治通鑑考異》:考異曰:北齊書安德王延宗傳作「佛恩」。今從周、齊帝紀。
  2. ^ 《北齊書·卷十七·列傳第九》:三年七月,光誅,敕使中領軍賀拔伏恩等十餘人驛捕之。遣領軍大將軍鮮于桃枝、洛州行台僕射獨孤永業便發定州騎卒續進,仍以永業代羨。伏恩等既至,門者白使人衷甲馬汗,宜閉城門。羨曰:「敕使豈可疑拒?」出見之,伏恩把手,遂執之,死於長史廳事。
  3. ^ 《北史·卷五十四·列傳第四十二》:及光誅,敕中領軍賀拔伏恩等十餘人馳驛捕之,遣領軍大將軍鮮于桃枝、洛州行台僕射獨孤永業便發定州騎卒續進。伏恩等既至,門者白羨曰:「使人衷甲馬汗,宜閉城門。」羨曰:「敕使豈可疑拒?」出迎之,遂見執,死於長史廳事。
  4.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一》:齊主遣使就州斬斛律武都,又遣中領軍賀拔伏恩乘驛捕斛律羨,仍以洛州行台僕射中山獨孤永業代羨,與大將軍鮮于桃枝發定州騎卒續進。伏恩等至幽州,門者白:「使人衷甲,馬有汗,宜閉城門。」羨曰:「敕使豈可疑拒!」出見之。伏恩執而殺之。
  5. ^ 《北齊書·卷四十一·列傳第三十三》:及吳明徹圍壽陽,敕令景和與賀拔伏恩等赴救。
  6. ^ 《北史·卷五十三·列傳第四十一》:及吳明徹圍壽陽,敕景和與賀拔伏恩救之。
  7. ^ 《北齊書·卷八·帝紀第八》:十二月戊申,周武帝來救晉州,庚戌,戰於城南,我軍大敗。帝棄軍先還。癸丑,入晉陽,憂懼不知所之。甲寅,大赦。帝謂朝臣曰:「周師甚盛,若何?」群臣咸曰:「天命未改,一得一失,自古皆然。宜停百賦,安慰朝野,收拾遺兵,背城死戰,以存社稷。」帝意猶豫,欲向北朔州。乃留安德王延宗、廣寧王孝珩等守晉陽。若晉陽不守,即欲奔突厥。群臣皆曰不可,帝不從其言。開府儀同三司賀拔伏恩、封輔相、慕容鍾葵等宿衛近臣三十餘人西奔周師。
  8. ^ 《北史·卷八·齊本紀下第八》:十二月戊申,周武帝來救晉州。庚戌,戰於城南,齊軍大敗。帝棄軍先還。癸丑,入晉陽,憂懼不知所之。甲寅,大赦。帝謂朝臣曰:「周師甚盛,若何?」群臣咸曰:「天命未改,一得一失,自古皆然。宜停百賦,安朝野,收遺兵,背城死戰,以存社稷。」帝意猶預,欲向北朔州。乃留安德王延宗、廣寧王孝珩等守晉陽。若晉陽不守,即欲奔突厥。群臣皆曰不可,帝不從其言。開府儀同三司賀拔伏恩、封輔相、慕容鍾葵等宿衛近臣三十餘人,西奔周師。
  9. ^ 《周書·卷六·帝紀第六》:自是齊之將帥,降者相繼。封其特進、開府賀拔伏恩為郜國公。其餘官爵各有差。
  10.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二》:開府儀同三司賀拔伏恩等宿衛近臣三十餘人西奔周軍,周主封賞各有差。
  11. ^ 《北齊書·卷十一·列傳第三》:阿於子、段暢以千騎投周。周軍攻東門,際昏,遂入。進兵焚佛寺門屋,飛焰照天地。延宗與敬顯自門入,夾擊之,周軍大亂,爭門相填壓,齊人從後斫刺,死者二千餘人。周武帝左右略盡,自拔無路,承御上士張壽輒牽馬頭,賀拔佛恩以鞭拂其後,崎嶇僅得出。齊人奮擊,幾中焉。城東厄曲,佛恩及降者皮子信為之導,僅免,時四更也。
  12. ^ 《北史·卷五十二·列傳第四十》:和阿於子.段暢以千騎投周軍,周軍攻東門,際昏遂入。進兵焚佛寺門屋,飛焰照天地。延宗與敬顯自門入,夾擊之,周軍大亂,爭門相填。齊人後斫刺,死者一千餘人。周武帝左右略盡,自拔無路。承御上士張壽輒牽馬頭,賀拔佛恩以鞭拂其後,以崎嶇僅得出。齊人奮擊,幾中馬。城東厄曲,佛恩及降者皮子信為之導,僅免。
  13.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二》:己未,周主至晉陽。庚申,齊主入鄴。周師圍晉陽,四合如黑雲。安德王延宗命莫多婁敬顯、韓骨胡拒城南,和阿乾子、段暢拒城東,自帥眾拒齊王憲於城北。延宗素肥,前如偃,後如伏,人常笑之。至是,奮大往來督戰,勁捷若飛,所向無前。和阿乾子、段暢以千騎奔周軍。周主攻東門,際昏,遂入之,進焚佛寺。延宗、敬顯自門入,夾擊之,周師大亂,爭門,相填壓,塞路不得進。齊人從後斫刺,死者二千餘人。周主左右略盡,自拔無路。承御上士張壽牽馬首,賀拔伏恩以鞭拂其後,崎嶇得出。齊人奮擊,幾中之。城東道厄曲,伏恩及降者皮子信導之,僅得免,時已四更。
  14. ^ 《周書·卷八·帝紀第八》:辛酉,以柱國杞國公椿、燕國公於實、郜國公賀拔伏恩並為上柱國。
  15. ^ 《北史·卷十·周本紀下第十》:辛酉,以柱國杞公椿、燕公於實、郜公賀拔伏恩並為上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