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電腦解放/夢想機器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Computer Lib/Dream Machines
作者泰德·尼爾森
語言英語
發行資訊
出版機構自費出版(第一版)
Tempus Books/微軟出版社(第二版)
出版時間1974年(第一版)
1987年(第二版)
出版地點美國
媒介印刷品(平裝書
規範控制
ISBN0-89347-002-3
OCLC217227165

電腦解放/夢想機器》(英語:Computer Lib/Dream Machines)是1974年由泰德·尼爾森出版的一本書,該書以雙封面平裝本的形式印刷以彰顯其互文性(Intertwingularity)。此書最初由尼爾森自行出版,1987年由斯圖爾特·布蘭德撰寫序言並由微軟出版社再版。

史蒂文·利維英語Steven Levy(Steven Levy)的著作《黑客英語Hackers:_Heroes_of_the_Computer_Revolution》中,《電腦解放》被描述為「電腦革命的史詩,黑客夢想的聖經。尼爾森固執到沒有其他人認為這是個好主意的時候出版了它。」[1]

《電腦解放》在Altair 8800套件即將發佈前出版,並通常被認為是關於個人電腦的第一本書。[2]

背景

在《電腦解放/夢想機器》首次出版前,尼爾森正在從事第一個超文字專案——成立於1960年的世外桃源計劃(Project Xanadu)。該計劃的願景之一是計算技術和隨之而來的自由。這些想法後來在1974年的文字中有所闡述——這大約是局地聯網電腦出現的時候,尼爾森發現全球網絡可作為超文字系統的一個空間。[3]

概要

《電腦解放》

在《電腦解放》中。「你現在可以且必須理解電腦了,尼爾森涵蓋了電腦的技術與政治。」[4]

在個人電腦尚未成為主流的時代,尼爾森嘗試向門外漢解釋電腦,並預期這種機器可開放供任何人使用。[5]尼爾森寫道,人們需要更深入地了解電腦,而不是通常所說的電腦文化,他認為對特定硬件和軟件的熟悉程度是膚淺的。他的戰鬥口號「打倒Cybercrud」是反對像IBM那樣的電腦集中化,也反對他所認為的「電腦工作人員」為了阻止非電腦工作人員理解電腦,而故意說謊。[3]

《夢想機器》

《夢想機器》。「通過電腦螢幕獲得新的自由——一個少數派報告」是《電腦解放》的背面。尼爾森探討了他信奉的電腦的未來及其替代用途。[4]這一面是他以反主流文化的方式研究了電腦的典型應用。

尼爾森介紹了電腦靈活的媒介潛力,這在當時是令人震驚的新技術。[6]他看到了超媒體和超文字的使用(這兩個術語由他創造),有利於創造力和教育。他敦促讀者不要把電腦僅僅看作是一台科學機器,而是一台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互動式機器。[5]

在這一部分,尼爾森還描述了世外桃源計劃(Project Xanadu)的細節。他提出了未來Xanadu網絡的構想,用戶可以在Xanadu站點購物,訪問全球儲存系統中的材料。[4]

版式

1974年和1987年的版本都有着非常規的佈局,帶有兩個封面。《電腦解放》封面的特點是在一台電腦舉起的拳頭。將書翻過來,會看到《夢想機器》封面上出現的一個男人,他身披斗篷,手指指向一個螢幕。

這本書在文體上受到斯圖爾特·布蘭德的《全球概覽》的影響。[7]文字本身被分解成多個部分,有模擬的引文、漫畫、側欄等,類似於雜誌佈局。

據史蒂芬·列維說,尼爾森對這本書的版式要求是「超大的頁面,上面印着你幾乎看不清的字,還有潦草的批註和狂躁的業餘繪畫」,這可能是第一版難以找到出版商的原因——尼爾森自己掏錢花了2000美元首次印刷了幾百本。[1]

除了《全球概覽》,該佈局也與人民電腦公司英語People's Computer Company(PCC)的時事通訊相似——該通訊由一個總部設在門洛帕克的同名團體出版,在史蒂文·利維的描述中,尼爾森的書在那裏獲得「狂熱的追隨……泰德·尼爾森在PCC的聚餐晚宴上被當成王一樣對待」。[1]

新詞

在《電腦解放》中,尼爾森介紹了他創造的幾個詞:

  • Cybercrud:作者自己的詞語,指把事情都交給使用電腦的人(尤其是強迫他們適應一個死板、不靈活、考慮不周的系統)。[8]在書中,尼爾森提出戰鬥口號「打倒Cybercrud!」
  • 超文字(Hypertext):最初創造於1965年,顯示的文字參照了用戶可以訪問的其他資訊。[9]尼爾森在《電腦解放》中探索了該術語的類型及其在電腦中的未來。其中包括:
    • Chunk樣式由通過連結連接的獨立文字或媒體的「chunks」組成。
    • Stretch text英語Stretch text是自我擴充的文字。它不是連結,而是根據需要的細節放大。[10]
  • 互文性(Intertwingularity):尼爾森說「一切都是緊密相連的」。[11]他說所有的主題和資訊都是相互關聯的。這個術語來自於intertwined和intermingled的融合。[12]
  • Fantics:「在情感上和認知上把想法表達出來的藝術和科學」。[11]尼爾森解釋說,觀眾在接受感受的同時,也接受來自內容的資訊。

遺產

該書發行後,它吸引了從媒體理論家到電腦黑客等地下追隨者。[13]霍華德·萊茵戈爾德(Howard Rheingold)在他的《思維工具》(Tools for Thought)一書中,稱《電腦解放》為「微型電腦革命最暢銷的地下宣言」。[14]

它被《新媒體讀者》(The New Media Reader)稱為「計算媒體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一本書」,以及「新媒體史上最重要的一本書」。[15][2]

《電腦解放》中最廣泛採用的思想之一是泰德·尼爾森的「Chunk式」的超文字。這種類型的超文字現在被大多數網站使用。[16]

當這本書出版時,第一台個人電腦還沒有出現,尼爾森被認為預測了我們如何在藝術和娛樂方面與電腦互動,比如電子遊戲[17]他是最早將電腦描述為「通用機器」的人之一。[18]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Levy 2010.
  2. ^ 2.0 2.1 Wardrip-Fruin & Monfort 2003,第301頁.
  3. ^ 3.0 3.1 Nelson 1983.
  4. ^ 4.0 4.1 4.2 Wolf 1995.
  5. ^ 5.0 5.1 Schäfer 2011.
  6. ^ Ceruzzi 2010.
  7. ^ Struppa & Dechow 2015,第35頁.
  8. ^ BYTE 1975.
  9. ^ Nielsen 1995.
  10. ^ Barnet 2013,第6頁.
  11. ^ 11.0 11.1 Nelson 1974.
  12. ^ Struppa & Dechow 2015,第134頁.
  13. ^ Packer & Jordan 2002,第161頁.
  14. ^ Rheingold 2000.
  15. ^ Struppa & Dechow 2015,第105頁.
  16. ^ Barnet 2013,第7頁.
  17. ^ Wardrip-Fruin & Harrigan 2004,第117頁.
  18. ^ Tesch 2013.

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