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蒲河 (涇河支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蒲河黃河支流渭河支流涇河的支流。全長204km。

河流概況

發源於環縣毛井鄉磚城子,海拔1580m,稱馬家河,古稱大胡河。在堡子流入鎮原縣殷家城鄉,稱白家川。在三岔鎮右岸有源於固原縣羅窪大澇池的安家川河注入後,始稱蒲河。從左岸的黑河匯入後為鎮原縣西峰區界河。[1]東側為董志塬,西為屯子塬。南流入巴家咀水庫。至彭陽寺溝覆鐘山北石窟寺附近右岸茹河匯入。經平涼市的涇川縣,至慶陽市寧縣境內的長慶橋北江村注入涇河。流域面積7482km2,河道平均比降4.5‰。較大支溝有黑河、交口河、茹河、康家河等。多年平均徑流量25200萬m3。年輸沙量4770萬噸,最大含沙量981公斤/立方米。[2]

主要水庫

巴家咀水庫

巴家咀水庫位於西峰鎮以西16公里蒲河幹流。1958年9月19日正式開工,到1962年7月全部竣工。黃土均質大壩壩頂高程1124.7米,壩高74米,長539米,底寬404米。壩前淤土面高程1100m左右,厚度約60m。河床部位壩體自1963年至2000年最大沉陷2738mm。現為防洪保壩、供水、灌溉及發電於一體的水利樞紐工程。一條輸水發電洞、兩條泄洪洞、二級發電站和電力提灌站組成。裝機容量2114kW,年發電400萬度。60多年來,巴家咀水庫為黃河流域攔截的泥沙3.3億立方米。[3]

輸水發電洞一條,直徑2m,最大引水流量35m3/s。泄洪洞一條,直徑4.0m,入口洞底高程1085.50m,最大泄流量102m3/s。新建泄洪洞位於左岸,入口洞底高程1085m,洞徑5x7.5m城門洞型,以南東148°走向穿過左壩肩山樑,至南小河溝出口,洞長400m,最大泄流量503m3/s,1992年9月開工,1998年建成。溢洪道為兩孔,堰頂高程1106.0m,溢流孔寬13m高10.3m,設計流量3056.8m3/s,校核流量4708.5m3/s。水庫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兩千年一遇洪水校核。設計洪水位1119.92m,洪峰流量10100m3/s,最大出庫流量603m3/s。校核洪水位1125.57m,洪峰流量20300m3/s,最大出庫流量640m3/s。正常蓄水位1115.00m。調查歷史最大洪水13800m3/s(1841年)。實測最大洪水5650m3/s(1958年7月14日)。[4]

為解決巴家咀水庫泥沙淤積問題,在主汛期七八月開閘放水,沖刷淤泥,於8月底下閘蓄水,再用鉸吸盤把剩餘泥沙攪拌起來,把泥沙排出去。而這需要建設調蓄水庫、新的備用水源地。位於下游2.4公里鎮原縣太平鎮境內支流東咀河溝的五台山水庫作為巴家咀水庫的新增調蓄水庫。五台山水庫利用1.7公里的管網鋪設和16米的高程落差,由水庫大壩、引水洞和輸水管道三部分組成,壩址以上流域面積16.07km2,,正常蓄水位46米,32米,總庫容950萬m3,死庫容250萬立方米,最大壩高50.50m,設計洪水位1110.23米,正常蓄水位海拔高程1109m,死水位1065m,壩長230m,壩頂寬6米,年供水量530萬m3。由水電四局承建的五台山水庫大壩建築工程。[5]2016年4月開工建設,2018年10月24日完成溢洪道建築工程施工,2019年9月通過蓄水階段驗收,2020年主汛期開始正式運行,可部分替代巴家咀水庫水源,並可作為應急備用水源在巴家咀水庫汛期排沙停供期間,向市區正常供水。2020年11月完成全部建設任務,累計完成投資1.85億元。

小盤河水庫

小盤河水庫位於蒲河下游寧縣太昌鎮小盤河村境內,該工程由水庫、預沉池、供水管線、淨水廠組成。總庫容4732萬立方米,正常蓄水位982米,年供水量3386萬立方米,是一座集人飲、工業、生態供水功能於一體的中型水庫。總投資10.58億元,建設工期28個月,2016年4月工程開工建設。2016年6月15日,小盤河水庫樞紐工程成功實現一期導截流,工程正式轉入大壩主體工程施工階段。2020年5月完成全部建設任務,2021年10月下閘試蓄水運行,12月完成水庫與供水工程通水調試,2022年4月通過蓄水安全鑑定和合同完工驗收正式下閘蓄水。[6]

參考文獻

  1. ^ 《慶陽地區志》,蘭州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272-273頁。
  2. ^ 任博文:「涇河平涼段地表徑流情勢分析」,《甘肅水利水電技術》,2010年第3期。
  3. ^ 「昔日亞洲黃土第一壩 如今變身城市水源地」,來源:中國甘肅網,2020-09-23
  4. ^ 孔繁洲:「巴家咀水庫新泄洪洞建成後沖淤問題商榷」,《甘肅水利水電技術》,1995年第一期,第15-18頁。
  5. ^ 魏银:“五台山水库大坝建筑工程完工”,来源:中国电建网站,2019-05-27. [2022-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0). 
  6. ^ 通讯员王启宁:“宁县:小盘河水库碧波荡漾美如画”,新甘肃·甘肃日报,2022-05-27. [2022-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