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紫色經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紫色經濟是可持續發展的一部分,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強調產業和服務的潛在文化價值。

定義

「紫色經濟旨在在經濟中融入文化因素,它通過適應全球化中的人文多樣性和依託文化元素來實現產業和服務價值」[1]。這兩種橫向和縱向的趨勢相互補充。實際上,附着在產品中的文化元素的增長是與地區文化活動緊密相連的。

文化實力的增強

紫色經濟的背景是由現代社會中不斷增強的文化重要性決定的。在所有的影響因素中,特別要指出以下因素[2]:由於經濟高速增長的發展中國家的出現而導致的世界經濟和政治的再平衡、回歸本地環境(被重新視為穩定點)、新形式的要求(在強大的理論被推翻後)、由文化消費所產生的對於提高質量的社會要求(它與大眾化、個性化和延長人類壽命等概念並駕齊驅)、創新手段(一種精神文明狀態、跨學科性和意外發現等)……

應用領域

紫色經濟擁有跨領域的特徵,即不論在哪個領域,它都可以依靠文化元素來實現產業和服務的價值。 比如感官和體驗經濟可作為其中一個領域[2]

紫色經濟區別於文化經濟,後者依靠於特定的行業邏輯。

2013年六月,我們公佈了第一組對於紫色經濟的跨機構研究成果,機構中包括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法語國家及地區國際組織、法國政府部門、企業和公民社會的專家。這份研究成果強調了文化化這一現象的重要性,它將有可能在此後涉及所有經濟領域,包括對就業和教育的影響。成果也區分了紫色職業和紫色專業的概念:前者根據專業指向直接與文化環境相關聯(比如城市設計家和領土整治工作者);而後者僅僅需要順應文化化轉變自身即可(比如人力資源和市場營銷和交流等)[3]

另一份於2017年六月公佈的研究成果[2] 展示了人文環境的不同方面,指出經濟是可以創造文化效益的,例如:學習、建築、藝術、色彩、美學、想像、遺產、娛樂、軟技能、獨特性等。

起源

該術語於2011年於法國《世界報》發表的一份宣言中首次被提出[4]。在簽署人中[5],多樣性協會(拉丁語:Diversum)的理事們提出這一設想[6]。多樣性協會於2011年十月在巴黎組織了第一屆紫色經濟國際論壇。這一論壇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歐洲議會歐洲聯盟委員會的贊助[7]

可持續發展附屬成分

紫色經濟強調外部性:文化環境是大家共同的財富,所有經濟參與者在文化環境中有所汲取的同時也留下了其印記。基於這個觀點,紫色經濟將文化作為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極點。

文化因素一直都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文化環境僅是可持續發展的組成部分之一,它是除自然環境(綠色經濟)和社會環境(社會經濟)之外人們關注的另一焦點。

文化環境僅是可持續發展的組成部分之一,它與自然環境(綠色經濟)和社會環境(社會經濟)一樣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2015年第21屆關於氣候變化的聯合國會議前夕,發表於《世界經濟》的一份聲明的重新定義了可持續經濟組成部分之間的互補性[8][9]

參考文獻

  1. ^ (法国)Le Journal des Arts. [2018-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4). 
  2. ^ 2.0 2.1 2.2 Diversum協會、吉勒斯·安德里爾、盧瓦克·阿爾芒、弗朗西斯科·巴達蘭、紀羅姆·貝迪耶、弗朗索瓦·本哈默、福阿德·本瑟蒂克、吉勒斯·波艾茨、多米尼克·伯、紀羅姆·古阿丹、瑪麗亞 格拉瓦麗-巴爾巴斯、馬克 - 安托萬 亞麥、弗朗索瓦·於連帕斯卡爾·拉米、雅克·利維、吉勒斯·利波韋茨基、弗朗索瓦·蒙特奈、讓·姆斯特里、帕特里克 歐干、菲利普 德 歐納歐、多米尼克·佩羅、瑪麗 - 海倫 布蘭弗斯、妮可 盧外、《化妝品產業中的文化印記》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2018年9月6日查閱)。
  3. ^ 关于紫色经济第一组跨机构研究成果 (PDF). [2018-09-0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9-23). 
  4. ^ Le Monde.fr. [2018-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2). 
  5. ^ 讓-雅克·爾拉貢、布魯諾·布爾格-布羅克、伯納德·塞基格尼、吉勒斯 西蒙、喬爾 加里德-梅姆、何塞 路易斯 蒂森塔 巴萊斯特、雷諾 唐尼迪留 德 瓦布勒斯、梅塞德斯 拉、皮埃爾-安東尼 加伊、紀羅姆 古阿丹、克洛迪·艾涅爾、讓-赫夫 洛倫茲、讓 姆斯特里、阿蘭-多米尼克 佩蘭、奧迪爾 甘丹、伯納德 拉曼安特斯歐娃、讓-弗朗索瓦 里亞爾、皮埃爾 西蒙
  6. ^ 伯納德·塞基格尼、喬爾 加里德-梅姆、紀羅姆 古阿丹、讓-赫夫 洛倫茲、讓 姆斯特里、奧迪爾 甘丹、皮埃爾 西蒙來源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7. ^ 紫色经济国际论坛网址. [2020-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8). 
  8. ^ (法国)Le Monde Économie. [2018-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3). 
  9. ^ 簽署人:皮埃爾 博龍、維羅尼克 凱拉、貝特朗 科隆布、帕斯卡爾 科隆巴尼、梅塞德斯 拉、伊瑪紐爾 法波、皮埃爾 封爾普特、讓-巴蒂斯特 德 福庫爾德、皮埃爾-安東尼 加伊、紀羅姆 古阿丹、菲利普 德 伊里巴爾納、帕斯卡爾·拉米、吉勒斯 利波韋茨基、讓-皮埃爾 馬瑟雷、傑拉爾·梅斯特雷、拉杜 米黑利努、讓 姆斯特里、格雷古爾 珀斯戴爾-維奈、讓-傑克 凱拉納、奧迪勒 甘丹、伯納德 拉曼安特斯歐娃、讓-弗朗索瓦 里亞爾、弗蘭克 里布、米歇爾 德 羅森、皮埃爾 西蒙。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