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連娜·魯德尼茨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米連娜·魯德尼茨卡
Мілена Рудницька
出生(1892-07-15)1892年7月15日
奧匈帝國加利西亞茲博羅夫
逝世1976年3月29日(1976歲—03—29)(83歲)
德國慕尼黑
國籍烏克蘭
職業教育家、女權活動家、政治家、作家

米連娜·魯德尼茨卡烏克蘭語Мілена Рудницька,1892年7月15日—1976年3月29日),烏克蘭教育家、女權活動家、政治家、作家。

生平

魯德尼茨卡於1892年出生於奧匈帝國加利西亞茲博羅夫,父親為烏克蘭人、母親為猶太人。[1][2]其父於1906年去世後,全家移居利沃夫[3]她於1910年入讀利沃夫大學,獲哲學與數學學位。[4]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隨家人前往維也納[4],1917年她畢業於維也納大學並獲教育學學位。[3]

1920年,魯德尼茨卡參與建立烏克蘭女性聯盟英語Ukrainian Women's Union,成為了一位活躍的女權主義者。[5]她曾於1921年至1928年間在利沃夫從事教育工作,此後則開始全身心投身社會與政治活動。[4][6][7]1928年至1935年間,她作為烏克蘭民族民主同盟英語Ukrainian National Democratic Alliance成員出任波蘭第二共和國眾議院議員。[7]期間,她積極為作為少數族裔的烏克蘭人發聲,批評波蘭政權鎮壓烏克蘭文化。1932年至1933年烏克蘭大饑荒發生後,她譴責蘇聯政權否認饑荒,並積極尋求國際聲援。1937年,當選烏克蘭女性聯盟主席。[8]

1939年蘇聯入侵波蘭後,魯德尼茨卡開始其流亡生涯,先後在克拉科夫柏林布拉格等地居住。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她於1945年至1950年在日內瓦領導了烏克蘭救濟委員會。[8]1950年,移居美國紐約[9]八年後她回到歐洲,在羅馬居住一段時間後最終赴慕尼黑定居。1976年3月29日,她在慕尼黑逝世,終年83歲。死後她葬於慕尼黑森林公墓英語Munich Waldfriedhof[10]1993年,其遺骸遷葬於烏克蘭利沃夫利查基夫公墓[9][6]

家庭

魯德尼茨卡1919年與烏克蘭政治活動家帕夫洛·雷夏克烏克蘭語Лисяк Павло結婚。他們育有一子伊萬,後來成為了知名歷史學家。

魯德尼茨卡還有四位兄弟,其長兄米哈伊洛烏克蘭語Рудницький Михайло Іванович是一位文學家,次兄弗拉基米爾是律師,三弟伊萬烏克蘭語Кедрин-Рудницький Іван是一位記者、政治評論家,四弟安京則是一位作曲家與指揮。[1][2]

參考文獻

引用

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