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克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程克繩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893年
 清朝湖北漢川
逝世1932年
 中華民國湖北京山六房咀田家台子
籍貫湖北棗陽縣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程克繩(1893年—1932年),原名程興武,號祖武,又名程常明湖北棗陽縣琚灣程坡人。中國共產黨早期人物。

生平

程克繩早年曾就讀於縣立高等小學,並於1915年,考入武昌省立第一中學。1919年10月31日,程克繩和李維漢張昆弟等人,作為第五批赴法勤工儉學學生,從上海乘坐寶勒茄號輪船,踏上了赴法的征途。12月9日抵達法國[1]。1921年2月28日,為爭「吃飯權、工作權、求學權」,學生集體請願、示威,反對北洋政府斷絕對勤工儉學學生的資助,要求法國當局釋放被捕學生。同年6月至8月間,在張申府趙世炎陳公培周恩來等的領導下,掀起了強烈譴責北洋政府的遊行。1922年秋,中共旅歐黨組織建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出版《少年報[2]

1922年,程克繩加入中國共產黨。1923年底,經由蘇聯回到中國。後被派遣回鄉領導農民運動,創辦農民夜校,發展中共黨員,1925年夏,建立鄂北地區第一個黨小組,並擔任組長;程克繩還組建了農民協會和農民自衛組織,領導農民發動抗捐抗稅運動。1926年8月初,任中共棗陽縣委書記[3]。1927年國共合作失敗後,任中共鄂北特委委員,積極籌款購買槍支,領導農民舉行暴動,並組織建立了該縣的農民赤衛隊。1927年冬,他組建了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九軍鄂北總隊,並擔任總隊長[4]。其後,他率領部下開展游擊戰爭,並領導開闢了鄂北游擊根據地[5]

1928年夏,程克繩因國軍重兵進剿,他轉往豫西南從事地下工作。1930年,任中共豫鄂邊特委委員、豫鄂邊區軍委主席,豫鄂邊區革命委員會主席。1931年2月,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九軍第二十六師師長。1932年6月,由於國軍的重兵圍剿以及中共黨內的左傾冒進主義錯誤,戰爭再次受挫;他帶領紅二十六師餘部轉移到大洪山區堅持游擊鬥爭,後任鄂北游擊隊總指揮[6]。1932年秋,程克繩在肅反中慘遭誣陷,被殺害於大洪山區湖北京山六房咀田家台子[7]

參考

  1. ^ 中國軍事博物館編著. 勇者无畏 为国捐躯的八百将校. 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1995.08: 89–90. ISBN 7-80091-721-5. 
  2.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 中华著名烈士 第9卷.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1.12: 641. ISBN 7-5073-1085-X. 
  3. ^ 廖蓋隆主編.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 总论、人物.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1991.05: 545. ISBN 7-5035-0423-4. 
  4. ^ 湖北省房縣史志辦公室著. 中国共产党房县历史 第1卷.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7.08: 39. ISBN 7-80199-744-1. 
  5. ^ 《中國共產黨湖北志》編委會編. 中国共产党湖北志.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7.08: 526. ISBN 978-7-5073-2344-3. 
  6. ^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部編. 中国大百科全书 军事 1.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89.05: 98. ISBN 7-5000-0242-4. 
  7. ^ 廖蓋隆主編.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 总论 人物.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2001.06: 479. ISBN 7-5035-2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