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利亞·波提納利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瑪利亞·波提納利像,約1470年至1472年,收藏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瑪利亞·波提納利像意大利語Ritratto di Maria Portinari)是一幅漢斯·梅姆林創作的蛋彩油畫作品,成畫於約1470年至1472年,描繪了瑪利亞·瑪達蓮娜·巴隆切里。關於她本人的文獻記載並不多,只知道她大約14歲,在不久後即將和意大利銀行家托馬索·波提納利意大利語Tommaso Portinari結婚。瑪利亞穿着15世紀晚期流行的服飾,包括配有透明面紗的尖頂高帽,以及鑲滿精緻珠寶的項鍊。

這幅畫是一組以鉸鏈相連的三聯畫的右翼部分,原三聯畫中間一部分已散佚,有16世紀的記錄表示其描繪了聖母和聖嬰。原三聯畫是受託馬索·波提納利之委託創作的,托馬索本人在三聯畫左翼出現。托馬索來自佛羅倫薩的一個著名家族,和勇士查理關係親近,管理着一家由洛倫佐·德·美第奇控制的銀行在布呂赫的分支機構,對弗拉芒藝術十分感興趣。托馬索最終因向查理提供的大筆高風險、無擔保貸款而去職。

瑪利亞·波提納利像和托馬索·波提納利像現今被並排展出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委託

托馬索·波提納利像,約1470年,收藏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瑪利亞·波提納利像由對弗拉芒藝術特別感興趣的托馬索·波提納利委託創作[1],是一組三聯畫的右翼部分[2]。瑪利亞和托馬索像被分置於左右兩翼,中間一部分已散佚,有16世紀的記錄表示其描繪了聖母和聖嬰[3][4]。畫像的大小和瑪利亞、托馬索兩人的親密程度顯示,這組三聯畫可能是為私人禱告而創作的,但是部分藝術史學家認為,托馬索敏銳的藝術嗅覺和對於其社會地位的執着,使得其也可能將這幅畫小範圍公開展示。這組三聯畫最初可能是為位於聖歐斯托焦聖殿半圓形後殿後方的波爾蒂納里小堂繪製的,小堂建築本身完成於1468年[5]

委託創作這幅畫時,瑪利亞14歲左右,成畫於她結婚的1470年或稍晚[6]。托馬索當時管理着一家由洛倫佐·德·美第奇控制的銀行在布呂赫的分支機構[7],其早年職業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在其向勇士查理提供大筆高風險、無擔保貸款後,查理無法清償債務,最終導致分支機構倒閉,托馬索本人也因此去職[8][9]。托馬索早逝,1501年,他死去多年後,這幅畫方才作為他收藏的一部分被記載下來。瑪利亞當時尚在人世,是托馬索的遺囑執行人,此後她的命運並無記載。1501年的記載中,瑪利亞和托馬索像是一組三聯畫的左右兩翼,三聯畫被描述為「一幅小而有價值的版面畫,中央描繪了聖母,左右兩翼分別為托馬索和他的妻子瑪利亞」[8]

描述

這幅畫的主題是面向側前方的瑪利亞·波提納利的半身像[10]。瑪利亞有部分北歐血統的特徵,身着當時弗拉芒和意大利上流社會的最新款服飾,雙手合十,作祈禱狀,身後是暗色背景。漢斯·梅姆林早期的肖像作品中,背景通常沒有特別的裝飾,和同時代的揚·范·艾克羅希爾·范德魏登等畫家的風格類似,這一風格也受到勃艮第宮廷圈的喜愛;而梅姆林稍後的肖像作品中,則有着豐富的背景裝飾。這一特徵可用於區分梅姆林不同年代的作品[11]

波提納利祭壇畫英語Portinari Altarpiece中的瑪利亞,約1475年,雨果·凡·德·古斯作品,收藏於佛羅倫薩烏菲茲美術館
波提納利祭壇畫中的瑪格麗特,波提納利夫婦之女,注意其和瑪利亞相似的神情、舉止和尖頂高帽

這幅畫中,瑪利亞的臉被根據同時代的審美進行了理想化修正,特別是上揚的眉毛和拉長的鼻子[12]。藝術史學家洛恩·坎貝爾英語Lorne Campbell (art historian)注意到,梅姆林另一幅藏於里斯本國立古代美術館的作品中,聖母的臉和瑪利亞的臉有相似之處[12]。瑪利亞的頭部相比人體比例被略微放大,這一特徵也是同時代常見的技法,包括羅希爾·范德魏登、彼得魯斯·克里斯蒂等均會採用,例如前者的仕女像英語Portrait of a Lady (van der Weyden)和後者的年輕女孩像英語Portrait of a Young Girl (Christus)等。瑪利亞的肘部置於未畫出的欄杆上,恰好構成了視覺陷阱,使得觀者以為她正靠在畫面外的石框上[13]。畫中瑪利亞戴着一條端莊的婚禮項鍊,裝飾有珍珠紅寶石藍寶石等珠寶。在雨果·凡·德·古斯約1475年繪製的作品波提納利祭壇畫英語Portinari Altarpiece中,瑪利亞的頭飾十分相似,項鍊幾乎完全一致[14]

瑪利亞所戴的尖頂高帽被縮短了[15],同時周圍綴有透明面紗,面紗從她的頸後落在她的肩上。這可能是為了保持頭飾相對樸素,使得觀者對項鍊的注意力不會被分散。瑪利亞的衣服多為黑色或棕色,領口開闊,袖子有白色羽毛內襯的褶邊。瑪利亞有着深色的眼睛,堅挺的鼻子,厚嘴唇,尖下巴[16]。畫中她的雙手合十,作祈禱狀,但是偏向一側。她戴有一枚飾有寶石的戒指,袖口有類似紅色或胭脂色的天鵝絨的布料,由一根白帶子繫緊。她的頭髮向後梳,使得前額顯得寬大,也更像雕塑;這正符合當時的審美時尚[15][17]

勇士查理波旁的伊莎貝拉英語Isabella of Bourbon雙人像,16世紀作品,收藏於根特美術館

瑪利亞的項鍊鑲滿珍珠、紅寶石和藍寶石等珠寶。項鍊上有三朵盛開的花朵:一朵白色的花,鑲有紅寶石;一朵紅色的花,鑲有藍寶石;一朵灰藍色的花,鑲有珍珠。項鍊上部是一排縞瑪瑙珠,下方懸掛着由金色和藍灰色的細線編成的「小淚滴」[15]。這條項鍊與約克的瑪格麗特英語Margaret of York在她和勇士查理的婚禮上所戴的項鍊十分相似,波提納利夫婦也參加了這場婚禮[18][19]。查理在其本人和波旁的伊莎貝拉英語Isabella of Bourbon的雙人像中的外貌和托馬索有相似之處,同時波旁的伊莎貝拉的外貌也和瑪利亞也十分相似[20]。可能的原因是約1497年左右,雨果·凡·德·古斯在布呂赫和托馬索共處期間看到了梅姆林的畫作,將其中的部分元素整合進了他自己的作品[13]

這幅畫在梅姆林的作品中保存最為完好[19]X射線成像術英語Radiography等技術手段顯示,尖頂高帽原先包括排列成字母T和M形狀的珍珠,分別是托馬索和瑪利亞的名字首字母。類似的字母組合可能表示兩人間的婚姻關係,在雨果·凡·德·古斯為兩人所作的畫像中也有出現[21]。有研究認為,這些珍珠在最後成畫的過程中被移除,原因是其「在瑪利亞正在崇拜的聖母和聖嬰面前,太過明顯的強調其富裕的生活」[22]。在繪畫過程中,瑪利亞的耳朵一度露出來,但是稍後被尖頂高帽的額前裝飾所遮蓋住;這一變化在梅姆林約1470年至1480年的畫作《多恩三聯畫英語Donne Triptych》中也有出現[23]

傳承

這幅畫曾一度被認為是雨果·凡·德·古斯或揚·范·艾克的作品,直到1902年布呂赫的一次展覽中才被和梅姆林聯繫起來。1916年,有藝術史學家將其描述為「毫無疑問」由梅姆林創作[24]。這幅三聯畫被記載於托馬索的遺產中。托馬索之子又將三聯畫遺贈給佛羅倫薩修道院醫院,並在其1544年的遺囑提到了其內容:「……描繪了聖潔的聖母、捐贈者(托馬索之子)的父母[8]」。記錄顯示,直到拿破崙佔領時期,三聯畫中間的部分和兩翼方才分開[2]

1870年,這幅畫以6000法郎的價格被出售給了迪里克·鮑茨,隨後又在多個私人收藏家間流傳,輾轉羅馬、佛羅倫薩、倫敦、巴黎等多個城市[8],最終於1910年被紐約的收藏家本傑明·阿特曼英語Benjamin Altman連同阿爾布雷希特·丟勒傑拉爾德·大衛小漢斯·霍爾拜因等人的作品購得[25]。阿特曼1913年逝世。他的收藏品,包括這幅畫,被遺贈給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托馬索·波提納利像並排展出[26][27]

腳註

  1. ^ Wehle (1953), 131
  2. ^ 2.0 2.1 Waldman (2001), 28–33
  3. ^ Panofsky (1953), 294
  4. ^ Nash (2008), 127
  5. ^ "Sant'Eustorgio's basilica, Milan. J. Paul Getty Museum. [2016-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9). 
  6. ^ Wehle (1953), 129
  7. ^ Tommaso di Folco Portinari. New York: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16-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6). 
  8. ^ 8.0 8.1 8.2 8.3 "Tommaso di Folco Portinari (1428–1501); Maria Portinari (Maria Maddalena Baroncelli, born 1456). New York: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16-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6). 
  9. ^ Nash (2008), 125
  10. ^ Burn (1997), 36
  11. ^ Panofsky (1953), 348–49
  12. ^ 12.0 12.1 Campbell (1990), 18
  13. ^ 13.0 13.1 De Vos (1994), 30–32
  14. ^ Franke (2007), 135–136
  15. ^ 15.0 15.1 15.2 McConnell (1991), 19
  16. ^ Nash (2008), 126
  17. ^ Grössinger (1997), 60
  18. ^ Ainsworth (2009), 141
  19. ^ 19.0 19.1 Ainsworth, Maryan. Tommaso di Folco Portinari (1428–1501); Maria Portinari (Maria Maddalena Baroncelli, born 1456). New York: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11 [2016-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14). 
  20. ^ Franke (2007), 136
  21. ^ Franke (2007), 135
  22. ^ Ainsworth (1994), 85–86
  23. ^ Campbell (1998), 286
  24. ^ Friedländer (1916), 194–95
  25. ^ Haskell (1970), 275
  26. ^ Burn (1997), 37
  27. ^ Haskell (1970), 260

來源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