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勱
王勱(506年—572年5月29日)[1],南朝梁、南朝陳政治人物,表字公濟或公齊,琅邪郡臨沂縣人。陳宣帝時尚書右僕射。
生平
王勱博覽書史,是司徒左長史王琳和義興長公主蕭令嫕之子,梁武帝蕭衍的外甥,王通之弟。梁武帝蕭衍以他為國子周易生,射策舉及第,歷任秘書郎、太子舍人、宣惠武陵王主簿、輕車河東王功曹史。河東王蕭譽出任京口,王勱跟隨,張纘推舉王勱為太子洗馬。轉任太子中舍人、司徒左西屬,出任南徐州別駕從事史。大同年間,梁武帝謁園陵,王勱顧問應對。登北顧樓賦詩,梁武帝稱讚他。
河東王蕭譽出任廣州刺史,王勱作為他屬下的冠軍河東王長史、南海郡太守。蕭譽赴任嶺南,當地混亂不堪,蕭譽怕因為失政被處罰稱病回朝,廣州事務委任給王勱。王勱行廣州府事,在廣州以清廉著稱。入朝為給事黃門侍郎。
侯景之亂爆發,王勱逃到江陵,湘東王蕭繹承制,任命他為太子中庶子,掌相府管記。出任寧遠將軍、晉陵郡太守,兵亂後郡中疲弊,王勱以為政清簡著稱。後征為侍中,轉任五兵尚書。承聖三年(554年),西魏攻打江陵,元帝蕭繹讓湘州刺史蕭循前來救援,王勱代行統治湘州。江陵陷落,梁王蕭方智承制任命王勱為中書令。紹泰元年(555年),加侍中。
陳霸先擔任司空,王勱兼司空長史。太平元年(556年)、陳霸先擔任丞相,王勱兼丞相長史。杜龕之亂爆發,王勱出監吳興郡。太平二年(557年),蕭勃之亂平定後,王勱任使持節、都督廣州等二十州諸軍事、平南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沒有赴任,改任衡州刺史。當時,陳霸先即帝位,建立陳朝。王琳(不是王勱之父王琳,出自會稽王氏)在長江中游擁立蕭莊。衡州、廣州響應王琳,王勱不能到衡州赴任,留在大庾嶺。
陳文帝天嘉元年(560年),召還回朝,為侍中、都官尚書,沒有就任,再擔任中書令。轉任太子詹事,代行東宮事務。加金紫光祿大夫,兼度支尚書。天康元年(566年),陳伯宗即位,王勱加散騎常侍之位。太建元年(569年)正月,陳宣帝即位,王勱轉任尚書右僕射。東方爆發洪水,民衆受飢饉之苦,王勱任仁武將軍、晉陵郡太守,郡人立碑頌其政績。後召還朝廷擔任中書監。太建四年(572年)正月,再任尚書右僕射,兼右軍將軍。五月,王勱去世。享年六十七歲。追贈侍中、中書監。諡號溫。
參考資料
- ^ 《陳書·宣帝紀》:五月癸卯,尚書右僕射王勱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