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波蝕基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波蝕基面浪蝕基面(英語:Wave Base),根據物理海洋學,是水波通過時能造成波浪攪動的最大深度。在比波蝕基面更深的水深處,底部沉積物和海底不再受到上方波浪運動的攪動[1]

過程機制

在海水中,當波浪經過時,水粒子以圓形軌道運動。其運動半徑隨着深度的增加而減小。波蝕基面的深度,大約是波長的一半。當深度大於一半波長時,水粒子運動小於水面水粒子運動值的4%,可以忽略。

例如,在1公尺(3.3英尺)深的水池中,波長為3公尺(9.8英尺)的波浪將移動底部的水粒子。在同一個水池中,波長為0.5公尺(1.6英尺)的波浪無法引起底部的水粒子運動。

分類

波蝕基面有兩種:晴天波蝕基面(FWWB)和風暴波蝕基面(SWB)。前者是指在日常波浪的波蝕基面。其深度以上的海底能受到波浪作用的攪拌,稱為上近濱海帶。風暴波蝕基面是指風暴驅動的波浪下方的深度。僅受風暴驅動的波浪攪動的海底部分稱為下近濱海帶[2]

參考文獻

  1. ^ R. G. Dean & R. A. Dalrymple (1991). Water wave mechanics for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 Advanced Series on Ocean Engineering. Vol. 2. World Scientific, Singapore. ISBN 978-981-02-0420-4.
  2. ^ Bayetgoll et al., 2015, Ichnology and sedimentology of a shallow marine Upper Cretaceous depositional system (Neyzar Formation, Kopet-Dagh, Iran): Palaeoceanographic influence on ichnodiversity, Cretaceous Research, 56, 628-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