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汕頭外砂機場

座標23°25′30″N 116°45′37″E / 23.42500°N 116.76028°E / 23.42500; 116.76028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汕頭外砂機場
概覽
機場類型軍用(1956年至今)
民用(1974年-2011年)
營運者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
服務城市廣東省汕頭市
地理位置 中國廣東省汕頭市龍湖區
啟用日期1956年
座標23°25′30″N 116°45′37″E / 23.42500°N 116.76028°E / 23.42500; 116.76028
地圖
外砂機場在廣東的位置
外砂機場
外砂機場
外砂機場在中國的位置
外砂機場
外砂機場
跑道
方向 長度 表面
英尺
4/22 8,202 2,500 混凝土

汕頭外砂機場IATA代碼SWAICAO代碼ZGOW)是位於中國廣東省汕頭市龍湖區的軍用機場,截至2006年12月29日的旅客運輸量137.9萬人次、完成航班起飛15,268架次。

解放軍空軍在此駐紮有空25旅,裝備運-8殲-7殲-10蘇-27等飛機。

歷史

1955年,一江山島戰役結束後,中共中央軍委為奪取福建、粵東地區的制空權,掌握與中華民國在台灣海峽進行軍事鬥爭的主動權。中央軍委決定加緊修建多項國防工程,即鷹廈鐵路福州龍田、汕頭等沿海一線機場。中華民國方面對這一系列國防工程建成後形成的軍事威脅,曾試圖以轟炸摧毀。中華民國空軍司令王叔銘表示「要及早摧毀共軍修建的空軍基地」[1]:54。實際上,外砂機場在1956年建成。

1974年4月15日,中國民航總局在此設立中國民用航空汕頭站。同日汕頭-廣州航線正式開通,汕頭外砂機場開始民航運輸業務。剛開航時,外砂機場只能起降安-24等小型客機,候機室是一座面積250平方米的簡陋平房,僅汕頭至廣州1條航線,每周三班。

汕頭經濟特區成立後,汕頭機場抓住地方經濟騰飛的良機,於1986年12月31日完成跑道由1800米延長至2500米的擴建。新跑道寬60米,厚度按麥道-82型飛機全載起降設計,平行滑行道加寬至80米,站坪擴大至24000平方米,可同時停放4架大型客機。

1987年,汕頭至曼谷、北京、上海航線相繼開通。1992年,機場吞吐量首破100萬人次大關,機場謀劃遷建。1995年,汕頭外砂機場發展達到頂峰,與境內外44個城市通航,旅客運輸量196.22萬人次,航班起降1.73萬架次,曾一躍成為全國排名第13名的重點機場。

1996年至2003年,汕頭機場旅客運輸量逐年下滑,2003年僅69.2萬人次。機場遷建純民用陷入尷尬境地。

1997年,第九屆世界潮團聯誼年會在汕頭召開,為迎接海內外嘉賓,汕頭市出資1.8億元改造機場,使候機樓面積達到2.3萬平方米,停機坪面積增至7.2萬平方米,停機位達到11個,還安裝了4座現代化的登機橋。

2004年4月15日,民航機場實行屬地化改革,汕頭機場變成廣東省機場集團公司的全資直屬公司。

隨着客流逐步恢復攀升,2007年9月26日,國家正式批覆揭陽潮汕機場建設。2010年,汕頭外砂機場對部分外籍飛機實行開放,2月2日,捷星亞洲航空公司開通新加坡至汕頭直飛航線。機場年旅客吞吐量172.8萬人次,起降航班16,615架次。

隨着2011年11月15日建成並投入運營的揭陽潮汕國際機場啟用,2011年12月14日22時21分,一架EMB145飛機執行的汕頭—南京MU2712航班振翅衝上夜空,成為飛離外砂機場的最後一個航班。23時55分,外砂機場迎來南寧—汕頭的CZ3864最後一個進港航班。至此,服務了38年的汕頭外砂機場民航運輸正式劃上圓滿的句號。之後全部轉場至揭陽潮汕國際機場,該機場回歸軍用。

參見條目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蔡朋岑. 《保卫闽粤海上运输线》. 艦載武器 (河南省鄭州市: 鄭州機電工程研究所). 2008, (2008年第3期): 54—59. ISSN 1671-3273 (簡體中文).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