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倒流歐羅巴
時光倒流歐羅巴 Europa | |
---|---|
基本資料 | |
導演 | 拉斯·馮·提爾 |
監製 | Peter Aalbæk Jensen Bo Christensen |
編劇 | 拉斯·馮·提爾 Niels Vørsel |
主演 | 尚-馬克·巴爾 芭芭拉·蘇科瓦 恩斯特-雨果·亞格 |
剪接 | Hervé Schneid |
片長 | 113分鐘 |
產地 | 丹麥 法國 德國 波蘭 瑞典 瑞士 |
語言 | 英語 德語 |
上映及發行 | |
上映日期 | 1991年5月12日(康城影展首映) 1991年6月22日 1991年8月16日 |
發行商 | Nordisk Film |
各地片名 | |
香港 | 時光倒流歐羅巴 |
臺灣 | 歐洲特快車 |
《時光倒流歐羅巴》(英語:Europa)是丹麥導演拉斯·馮·提爾在1991年的電影作品,也是「歐洲三部曲」的最後一部電影。該片演員來自許多國家,包括法裔美籍、德國、美國、瑞典。本片受到丹麥童書《火車》(Toget)和法蘭茲·卡夫卡的《美國》(Amerika)的影響,尤其後者更影響了片名。
電影裏火車公司「參卓帕」(Zentropa)後來也成為拉斯·馮·提爾在丹麥成立的電影公司名稱,這是模仿德國鐵路的臥鋪及餐飲服務公司米托帕(Mitropa)。
劇情
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後,德裔美國青年李歐波·凱斯勒決定返回仍然被美軍佔領的德國,並在叔叔的幫助下在參卓帕鐵路擔任臥舖列車的見習車掌,並與參卓帕老闆麥斯·哈特門的女兒嘉芙蓮娜·哈特門墜入情網,而後李歐波被迫捲入親納粹恐怖分子的攻擊行動當中。
拍攝手法
《時光倒流歐羅巴》以其實驗性的拍攝手法聞名,全片大多為黑白,並不時參雜彩色片段;電影的拍攝分為遠景和近景,遠景在波蘭拍攝,近景則在丹麥攝影棚內拍攝,最後再將兩者影像相疊而成,部分畫面甚至重疊了十五個影像。由於先在波蘭拍攝遠景,因此必須精準計算好重疊效果,拉斯·馮·提爾為此畫了800個分鏡表,以避免畫面出現誤差而造成成果失敗。
佚事
- 由於另一部美國電影《歐羅巴!歐羅巴!》(Europa Europa)的關係,為免兩者混淆,在美國上映時片名成《參卓帕》(Zentropa)。
- 拉斯·馮·提爾本人在片中客串了一位偷東西被逮到的猶太人。
- 本片在康城影展獲得三個獎項,拉斯·馮·提爾在明白自己不會獲得金棕櫚獎時,向評審比出中指並怒氣沖沖地離開會場。[1]
獎項
獎項 | 獎項 | 受獎者 | 階段/結果 |
---|---|---|---|
第44屆康城影展 | 金棕櫚獎 | 《時光倒流歐羅巴》 丹麥 |
提名 |
評審團獎 | 獲獎 | ||
最佳藝術貢獻獎 | 獲獎 | ||
最佳技術大獎 | 獲獎 | ||
1992年波迪獎 | 最佳丹麥電影 | 《時光倒流歐羅巴》 | 獲獎 |
1992年羅伯獎 | 最佳丹麥電影 | 《時光倒流歐羅巴》 | 獲獎 |
最佳攝影 | 獲獎 | ||
最佳剪輯 | 獲獎 | ||
最佳原創電影配樂 | Joachim Holbek | 獲獎 | |
最佳製片 | Peter Aalbæk Jensen、Bo Christensen | 獲獎 | |
最佳音效 | 獲獎 | ||
最佳特效 | 獲獎 | ||
斯德哥爾摩國際影展 | 銅馬獎 | 《時光倒流歐羅巴》 | 獲獎 |
錫切斯影展 | 最佳影片 | 《時光倒流歐羅巴》 | 獲獎 |
最佳攝影 | 獲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