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驅動工程
軟件開發 |
---|
核心行動 |
範式與模式 |
方法論與框架 |
支持行為 |
實踐 |
工具 |
標準與知識體系 |
模型驅動工程(MDE, Model-Driven Engineering)是軟件工程的一個分支,它將模型與建模拓展到軟件開發的所有方面,形成一個多維建模空間,從而將工程活動建立在這些模型的映射和轉換之上。[1] MDE的基本原則是將模型視為第一實體,將所有軟件產物當做模型或模型要素。[2]
背景[3]
在計算機應用領域,「模型驅動」(model-driven)概念在國際上的廣泛關注,主要是在對象管理組織(OMG)2002年提出的「模型驅動架構」(MDA)及相關的「模型驅動開發」(MDD)等概念之後。更廣闊的背景,可追溯到20世紀1980-90年代各種建模技術的蓬勃發展。其中,面向對象建模最為活躍,「統一建模語言」(UML)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果。這一時期,尤其1997年OMG正式採納UML 1.1作為建模語言標準以來,軟件領域無論是業界/技術開發領域還是理論/學術研究領域,大多數與軟件建模有關的研究,都圍繞着UML或與之相關。MDA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的。而UML則是MDA方案中的核心要件。
這種技術與實踐領域的發展,同時也推動了它背後的原理與學術研究。在近十多年,除了OMG的MDA,人們對於模型在軟件開發中的應用,有着更廣闊的研究,對於模型與建模的重視一直在增強。在這個背景之下,關於軟件及相關領域的建模與模型方面的各種思想、方法也愈加活躍起來。從近年的情況看,MDA對軟件領域的建模與模型的重視與研究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它並非這些理念或技術(例如模型驅動)的源頭,這也是毫無疑問的。其實,早在1980年代,曾經受到廣泛重視的「計算機輔助軟件工程」(CASE)就在基於建模與模型的軟件開發技術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以「信息系統」為主題的數據與信息建模、概念建模等,則始終是有關建模的研究方面一個重要的傳統領域。
圍繞模型在軟件開發中的作用,除了廣泛使用的「模型驅動」(model-driven)概念,還有「基於模型」(model-based)、面向模型(model-oriented)、以模型為中心(model-centric)等等,但「模型驅動」似乎已經得到了更多的認同。「模型驅動工程」(Model-Driven Engineering, MDE)大致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上出現並逐漸活躍的。它並不是新出現的一種特定的技術,而是軟件開發領域各種圍繞模型與建模的技術的一種自然的聚集或綜合,它的立場和層次,更接近於基本的軟件工程。
MDE與MDA/MDD
與OMG的MDA相比,MDE具有更中性的立場和更廣闊、全面的範圍,MDA可以看作是MDE的一種具體和部分的實現途徑。眾所周知,OMG是軟件產業最有影響的商業企業組成的標準化組織之一,推動MDA是2002年以來OMG的主要戰略,MDA,MDD等都被OMG保留為註冊商標。與更加中立的國際標準化組織以及學術性機構相比,它的背後的動機、目標、範圍等,是相對狹隘的。MDA同樣如此。而「模型驅動」背後隱藏和關聯的原理、技術,無疑有着更廣泛而深刻的背景和應用空間,也不是某種團體或企業的專利。「模型驅動工程」(MDE)這個中性的概念,是對這一廣闊領域的一個較好概括。這也許是MDE這個專門詞組近年漸趨活躍的某種因素之一,但我認為更主要的因素,還是應當歸諸於這個領域自身的存在性,其獨特價值與聚合力。[來源請求]
另一方面,儘管MDE更加中立和廣闊,但現有的重要成果,大多都是與MDA關聯的(或者是由MDA的相關研究中提出的),例如「模型驅動」這個概念在國際上的流行,就是在MDA的背景下發生的。還有MOF和元建模層次,以及對提升軟件開發的抽象層次的特別強調等。可以說,近年國際IT領域出現的MDE,是在MDA的帶動下發展起來的,它一方面,客觀呈現為是MDA/MDD相關研究的擴大和延伸,一方面也是軟件開發領域種種圍繞「模型與建模」的實踐、技術與理論的自然融合。
基本觀念與目標
作為一個新興的實踐、技術與研究領域,MDE似乎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嚴格意義上的定義。它可以看作是一種軟件工程範式(雖然從原理的角度,這裏大部分基本理念,都可以在更廣泛的背景例如「系統」概念下展開)。MDE尤其強調各種模型及其相互的轉換在整個軟件工程過程中的運用。MDE的基本觀點是,整個軟件開發(甚至包括所謂的「維護」)過程,都是某種圍繞模型進行的活動:建模、模型轉換、模型的「執行」或「解釋」以及代碼生成、基於模型的往復/逆向工程,等等。將模型放在空前重要,「至高無上」的位置上,是當前MDE最明顯的標誌之一。Bézivin (2004)將這一原則概括為「一切皆為模型」(everything is a model),與面向對象領域的「一切皆為對象」(everything is an object)形成對照。
需要強調,MDE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新概念或理念(比如與MDA/MDD,UML,DDD等相比),而更多地是對軟件開發領域種種圍繞「模型與建模」的實踐與理論的概括或泛指,以一個較新的專用詞組指向一個初步湧現的對知識、技術的匯聚領域(甚至邁向學科)。在這種理解下,所有軟件開發方面的建模理論、技術等,都可以歸納為它的具體內容。比如領域建模與領域模型驅動開發(DDD)、領域專用模型與語言(DSM/DSL),以及許多計算機語言特別是語義方面的工作,包括本體工程等等,都可以從這種MDE的立場或視角給予解釋或更好的定位。例如,從MDE的立場看,MDA與MDD,就是MDE的一種部分的、特定的實現途徑。
從更廣闊的軟件工程立場上看,有必要回答為什麼要發展模型驅動工程,或者它能夠帶來哪些獨特的、新的好處。Atkinson與Kühne(2002)針對MDD,提出了兩種不同的目標:第一種,是改進開發者的短期生產效率,即從所交付功能數量的方面提升基本軟件產品的價值。第二種是改進開發者的長期生產效率,即提升軟件產品的壽命(降低其過時的速率)。現有的工具與方法,多數都是針對上述第一層目標的。例如通過建模和從模型自動生成代碼,改進軟件的生產率。一旦這樣所產生的軟件需要再次改變,就涉及模型、軟件(代碼)的更新與同步問題,例如所謂「往返工程」難題。早期CASE的不盡人意,同樣也涉及類似的原因(參考Schmidt, 2006)。第二個層次目標的提出,主要是針對「軟件變更」的需求,其重點是降低軟件產品對於變化的敏感度。「變化」具體可能來自開發人員變更、需求變更、開發平台變更、發佈平台變更四個方面。MDE概念活躍的倡導者之一Johan Haan認為以上兩個方面就是MDE的主要目標。
其它相關發展
以UML為代表的軟件工程領域模型與建模方面的發展,也被借鑑到或啟發了傳統的系統工程(SE)領域。近年來基於模型的系統工程(MBSE)得到長足的發展,其基本思想和方法,與MDE有許多共同之處。作為一種系統工程方法,MBSE通過創造和利用模型作為工程師的基本交流手段,代替基於文檔的信息交流。基於模型的思想還有另一個基本的應用方向,就是模型驅動應用(MDApps)。與MDE/MDA/MDD着眼於開發過程的思路不同,MDApps將模型作為系統運行期的基本組件,使系統的功能或行為直接基於可以在運行期創建和改變的應用目標事物模型。
問題
在2011年的研討會上,歐洲MDE領軍人物Jean Bézivin指出,MDE已陷入停頓,錯過了最好的發展時機,至少是暫時失敗了。[4] 雖然在產業界、學術界都曾經被寄予厚望,盛極一時,但最終結果令人失望,無法得到預期的接受。這種困境很象80年代CASE遭遇的情景。[5]
參考
- ^ Kent, S. (2002). Model driven engineering. In Butler, M., Petre, L., and Sere, K., editors, Integrated Formal Methods, volume 2335 of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chapter 16, pages 286–298.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 ^ Bézivin, J. (2006). Model driven engineering: An emerging technical space. In Lämmel, R., Saraiva, J. a., and Visser, J., editors, Generative and Transformational Techniques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volume 4143 of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chapter 2, pages 36–64.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 ^ 余彤鷹 (2011-12-30). 模型驅動工程(MDE):一個初步簡介. 企業工程論壇合集(二):企業應用、信息系統與模型. 企業工程論壇(EE-Forum.org)1998-2014. (經作者許可採用背景、MDE與MDA/MDD、基本觀念與目標等內容)
- ^ Dubray, J.-J. (2011). Why did MDE miss the boat? InfoQ. Retrieved October 15, 2012, from http://www.infoq.com/news/2011/10/mde-missed-the-boa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Yu, Tong-Ying (2013). Model-Driven Applications: Using Model-Driven Mechanism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Business and IT. Díaz, V.G. et al. (Eds.), Advances and Applications in Model-Driven Software Engineering,pp.53-72.IGI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