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堯臣
梅堯臣 | |||||||||||||||||
---|---|---|---|---|---|---|---|---|---|---|---|---|---|---|---|---|---|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 |||||||||||||||||
姓 | 梅 | ||||||||||||||||
名 | 堯臣 | ||||||||||||||||
字 | 聖俞 | ||||||||||||||||
族裔 | 漢族 | ||||||||||||||||
其他名號 | 宛陵先生 | ||||||||||||||||
出生 | 咸平五年五月三十一日(1002年4月17日) 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 | ||||||||||||||||
婚年 | 1027年 | ||||||||||||||||
逝世 | 1060年 汴京(今河南開封) | ||||||||||||||||
| |||||||||||||||||
著作 | |||||||||||||||||
《宛陵先生文集》 《拾遺》 | |||||||||||||||||
梅堯臣(1002年—1060年),字聖俞,行二,世稱宛陵先生,又稱梅二十五。[1]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四月十七日生於江南東路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縣雙溪)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
生平
堯臣生時,父親梅讓,字克遜,[2]年四十四歲。嫡母束氏,生母張氏。梅讓居鄉間務農,有子六人,長子早夭,次堯臣、正臣、彥臣、禹臣、純臣。弟梅詢,字言昌,小梅讓七歲,端拱二年(989年)進士及第,歷官至翰林侍讀學士,遷給事中,知審官院,出知許州。多次勸兄以門陰出仕,梅讓堅決不出。[3]
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堯臣年十二,叔父梅詢由荊湖北路轉運使降任襄州通判。梅詢在還鄉以後,出發赴職時攜堯臣同行。在梅詢多次遷調過程中,堯臣詩名和才華已經初露頭角,但多次應試不第。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堯臣年二十六,取謝氏為妻。謝氏,浙江富陽人,時年二十歲,其父謝濤,其時任西京留守司秘書監,居洛陽。新婚前後,堯臣以叔父恩蔭補任太廟齋郎,[4]任桐城主薄。任滿兩年以後,天聖九年(1031)調任河南縣主薄,時年三十一歲。後內兄謝絳任河南府通判,因近親避嫌故,又調任河陽縣主薄。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寒冬,堯臣赴京應進士試,但再次落榜,內心十分惆悵。[5]景佑元年(1034年),為建德縣令。
50歲後,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後任授國子監直講,遷尚書屯田都官員外郎,故時稱「梅直講」、「梅都官」。
嘉祐二年(1057年)堯臣為點檢試卷官(初步評定試卷等次的考官),發現了蘇軾寫的《刑賞忠厚之至論》,驚為天人,並推薦蘇軾的試卷給知貢舉(主考官)歐陽修批閱。[6]歐陽修頗驚其才,由於試卷糊名,歐公認為有可能是自己弟子曾鞏所寫,故為了避嫌,而將此卷降取為第二。[7]
梅堯臣少即能詩,早年曾受西崑詩派影響,風格清麗閒肆[8],後來力去浮靡,詩風轉向古淡。與摯友歐陽修同為宋詩革新推動者。晚年曾參與編撰《新唐書》。[9]嘉祐五年(1060年)京師有大疫,四月以疾卒。錢鍾書在《宋詩選注·梅堯臣》裏稱他:「主張『平淡』,在當時有極高的聲望,起極大的影響。」有《宛陵先生文集》六十卷。詩歌上注重寫實,提倡平淡。
評價
梅堯臣是宋代的一位非常重要詩人,從堯臣起,宋詩打開了自己的道路,他與蘇舜欽,世稱「蘇梅」,一同被譽為宋詩「開山祖師」。堯臣在世的時候,歐陽修十分推崇他,後輩如司馬光、王安石、蘇軾也是對他交口稱讚。
南宋以後,陸游十分重視梅堯臣,他曾說:「突過元和作,巍然獨主。家義皆墮,此老話方行。趙璧連城價,隋珠照乘明。粗能窺梗概,亦足慰平生。」[10]還說:「李杜不復作,梅公真壯哉!豈惟凡骨換,要是頂門開。鍛鏈無遺力,淵源有自來。平生解牛手,餘刃獨恢恢。」[11]
劉克莊云:「歐公詩如昌黎,不當以詩論。本朝詩惟宛陵為開山祖師。宛陵出,然後桑濮之哇淫稍息,風雅之氣脈復續,其功不在歐、尹下。」[12]
註釋
- ^ 劉敞. 公是集 (中文).
- ^ 宣城梅氏宗譜
- ^ 朱潤東.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
- ^ 梅堯臣. 和淮阳燕秀才.
慚予廷蔭人,安得結子韈。
- ^ 《西宮怨》
- ^ 蘇軾《上梅直講書》:「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於禮部,執事與歐陽公實親試之。誠不自意,獲在第二。既而聞之,執事愛其文,以為有孟軻之風;而歐陽公亦以其能不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
- ^ 《誠齋詩話》:「歐公知舉,得東坡之文驚喜,欲取為第一人;又疑為門人曾子固之文,恐招物議,抑為第二。」
- ^ 章培恆、駱玉明《中國文學史新著》:梅堯臣在近世的許多文學史著作中被描繪成一位堅決反對西崑體的詩壇領袖。但衡之實際,情形卻要複雜得多。梅氏於而立之年調任河南縣主簿,從外省來到當時的西京洛陽。其時擔任西京留守一職的,恰是西崑體的著名詩人錢惟演。梅堯臣在以錢惟演為首的文人集團中如魚得水,他早年的詩,因此亦不乏典麗工整之姿。……大約從景祐初舉進士不第,又離開洛陽而去建德知縣事開始,梅堯臣的詩歌中表現出了不同於前輩的格調。一方面,他力圖突破詩歌題材的諸種限制,使詩成為大千世界諸相的忠實記錄;另一方面,他像唐代白居易等詩人一樣,企圖提升詩的政治地位,讓詩在更大程度上充當捍衛道德與秩序的重要工具。這兩方面的情形,與殘存的前期詩風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梅氏中年以後詩歌的複雜面貌。
- ^ 歐陽修《歸田錄》載:「晚年與修《唐書》,書成未奏而卒。」
- ^ 陸游. 剑南诗稿卷五十四.
- ^ 陸游. 剑南诗稿卷六十.
- ^ 劉克莊. 后村大全集卷一百七十四.
參考書目
- 歐陽修:《梅聖俞墓誌銘並序》
- 錢鍾書:《宋詩選注》
- 《至德縣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