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景仁
林景仁(1894年—1940年),字健人,又字小眉,號蟫窟,或署蟫窟主人,臺灣板橋林家林爾嘉之長子。他早期憑藉妻子印尼華人名媛張福英的家族人脈在南洋投資,也在臺灣經營家業,惟經商接連失利,1931年赴中國擔任豫陝晉邊區綏靖公署上校參議。1932年滿洲國成立後,擔任滿洲國外交部事務官,後任歐美科科長。1934年7月,升任外交部理事官,同年9月兼任宣化司辦事。1940年10因肺癌逝世。
生平
林景仁臺灣板橋林家第二房林爾嘉之長子,他出生於1894年,恰逢清廷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其祖父林維源舉家內渡廈門[1]。林景仁未曾於學校就讀,憑藉着教師到家中教導,掌握了日語、法語及英語三國語言,以及擅長詩文,有《摩達曼草》、《天池草》及《東寧草》三部詩集流傳,也被合稱為《三草》或稱《林小眉三草》[2][3]。
1912年,林景仁赴南洋娶蘇門答臘橡膠大王張耀軒的女兒張福英為妻,後來在1916年至1921年間移居印尼棉蘭[4]。林景仁也因在臺灣沒有發揮的機會,而在南洋投資日麗銀行,計劃籌設飛行公司等,流寓南洋期間創作的詩文則收錄於《摩達山漫草》及《天池草》。返回臺灣後,林景仁擔任了株式會社新高銀行董事、林本源製糖株式會社監事,主持家族企業訓眉記,因經濟大蕭條及在爪哇的麵粉事業受到荷蘭人阻擾,致使生意失敗[1]。之後,林景仁隨父母赴瑞士七年,直到1931年透過鄒魯介紹,會見了劉鎮華,而被任命為豫陝晉邊區綏靖公署上校參議[1]。
1932年滿洲國成立後,林景仁擔任滿洲國外交部事務官,先供職於政務司,後任歐美科科長,任內負責接待歐洲的投資者和記者,翻譯法國人巴勵《極東舞台滿洲國,1644-1932》一書。1934年7月,升任外交部理事官,同年9月兼任宣化司辦事。1940年10因肺癌逝世[1]。此外,據台灣史研究學者王國璠稱,林景仁任職外交部一年後,由新京赴大連經商,資本遭人竊取,貧病交加,復而重回原職[1]。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1.4 許雪姬. 離散與回歸:在滿洲的臺灣人(1905-1948). 左岸文化. 2023-01. ISBN 9786269624669.
- ^ 林韻文. 破碎與重構:林小眉《東寧草》的歷史與地誌書寫. 嶺東學報. 2006-12: 98.
- ^ 余美玲. 詩人在南洋: 林景仁《摩達山漫草》、《天池草》探析.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二十四期. 國立台灣文學館. 2017-04: 199-243.
- ^ 黃賢強; 廖筱紋; 鄧宇. 中國與東南亞客家: 跨域田野考察與論述.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 2018: 235-236 [2023-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