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爾任斯基軍事工程學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捷爾任斯基軍事工程學院(俄語: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й Военный инженерно-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VITU)是蘇聯武裝力量培養具有高等軍事和工程文化程度軍官的軍事學院;軍事和軍事技術問題的科研中心。校址在莫斯科Kitayskiy Proyezd 9/5。[1]

歷史

炮兵學院學員

前身是1820年創辦的沙俄陸軍米哈伊爾炮兵學校英語Mikhailovskaya Artillery Academy彼得堡軍官班。1845年學校以米哈伊洛維奇大公命名。1855年改為米哈伊爾炮兵學院。學院的學者、設計師和學生為製造線膛速射火炮和步兵武器,發展炮兵科學的彈道學、火箭武器、火炮工藝學和材料力學、冶金學和金屬學、射擊理論和射擊方法、火炮設計、步兵武器、炸藥和火藥化學、彈藥等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

十月革命後,學院大部分教師都站在革命這邊。1918年2月起學院恢復教學。1919年3月15日,更名為工農紅軍炮兵學院。1921年開辦預科,培訓工農出身紅色指揮員。1923年開設了彈道系、機械系和化學系,成立了教研室和學術委員會。1925年炮兵學院和工程學院並為工農紅軍軍事技術學院,設有炮兵系和工程系、摩托化和機械化系、電工系、化學系。1926年以捷爾任斯基的名字命名。1932年,軍事技術學院以係為基礎分立為各個獨立學院。炮兵學院開設有指揮系、軍用儀器系、炮兵兵器系、槍械繫、彈藥系、火藥和炸藥系等。1938年,炮兵學院從列寧格勒遷到莫斯科。成立了新的系和教研室,改變了學員的培訓體制。戰前舉辦各級炮兵首長速成進修班。

偉大衛國戰爭時期,學院的工作進行了調整,縮短了學制,開辦了指揮員、政治幹部和軍事技術幹部短訓班,培養和輪訓了成千上萬名指揮員、工程師和技術幹部;完成了700多項科研項目,約40項設計試驗任務。。1941年11月-1944年7月,學院疏散至撒馬爾罕。1944年8月,火箭武器系創建了訓練實驗室以培養導彈部隊人員,後演變為炮兵學院火箭教研室。

戰後至五十年代中期,學院總結和整理蘇德戰爭經驗。1952-1953年,學院的各指揮系分出去作為該院的幾個分院,後合併為加里寧炮兵學院。1958年遷回莫斯科校址。[2]

1960年學院撥歸戰略火箭軍。1963年更名為捷爾任斯基軍事工程學院。1972年更名為捷爾任斯基軍事學院

1997年8月,葉利欽總統頒佈法令該學院改為以彼得大帝命名。[3] [4]

院長

來源[5]

參見

參考文獻

  1. ^ Scott, Harriet & William F; Scott, William F. The Armed Forces Of The USSR: Third Edition, Revised And Updated. Avalon Publishing. 1984: 373 [2021-06-12]. ISBN 978-0-86531-7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2). 
  2. ^ Peter the Great Military Academy of the Strategic Missile Force. arvsn.mil.ru. [18 March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4 May 2009). 
  3. ^ PETER THE GREAT STRATEGIC MISSILE TROOPS ACADEMY (PGSMTA), RUSSIA. say-future.ru
  4. ^ Во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РВСН отмечает 198 летие со дня основания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Milportal.ru (8 December 2018). Retrieved on 18 August 2020.
  5. ^ Начальники академии – Во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Ракетных войск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го назначения имени Петра Великого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Varvsn.mil.ru. Retrieved on 18 August 2020.
  6. ^ Scott, Harriet & William F; Scott, William F. The Armed Forces Of The USSR: Third Edition, Revised And Updated. Avalon Publishing. 1984: 195 [2021-06-12]. ISBN 978-0-86531-7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2). 
  7. ^ СИВЕР Сергей Викторович (2016 – 2019 гг.) – Во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Ракетных войск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го назначения имени Петра Великого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Varvsn.mil.ru. Retrieved on 18 August 2020.
  8. ^ Кто есть кто в РВСН. МИХОЛАП Леонид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vsn.ruzhany.info (25 October 2010). Retrieved on 20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