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布維爾事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Yves Bouvier 事件是藝術評論家們對 2015 年開始顯露的一系列涉嫌欺詐案件的統稱。隨着媒體對這些法律案件的廣泛報道以及該醜聞帶來的各種深遠影響,其後果有可能導致全球藝術市場的變革。[1][2]

Yves Bouvier

這些案件圍繞着一位名為 伊夫·布維爾英語Yves Bouvier 的瑞士藝術品轉運商,他也是「自由港」(Freeport)概念的先鋒。所謂「自由港」是指高淨值資產人士可在無需向政府當局申報的情況下儲存昂貴藝術品及其他高價值文物的保稅倉庫。

2015 年,隨着媒體對該系列案件鋪天蓋地的報道及考慮到自由港在其中起到的作用,瑞士當局採取了史無前例的措施,通過實行更加嚴格的新法規來嚴厲打擊這些機構。[3] 此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也對自由港產生了關注、尤其是新加坡自由港(Singapore Freeport)、擔心自由港被用來販賣文物、資助伊斯蘭恐怖主義組織的活動。新加坡自由港的其中一個大股東正是 Bouvier。[4][5]

Bouvier 事件背景

2015 年之前,通過其公司 Natural Le Coultre, Bouvier 主要作為一名藝術品轉運商和策展人而為業內所知。他也作為一名自由港概念的鼓吹者與新加坡及盧森堡自由港的大股東而聞名。他本身並未以交易商的身份得到廣泛認可。 [6]

成立了 Natural Le Coultre 公司並建立了與日內瓦自由港Geneva Freeport)聯繫後,Bouvier 於2010年設立了第一家新加坡自由港,這是一個靠近機場、佔地 30000 平方米的設施。 [6]

不過在 2012 年,他捲入了一起與名為 Lorette Shefner 的加拿大收藏家有關的法律案件。Shefner 的家人聲稱她是一起複雜欺詐案的受害者。她被說服以遠低於市場價的價格出售了一幅 Soutine 的畫,隨後卻發現該畫在華盛頓特區的國家藝術畫廊(National Gallery of Art)以遠高得多的價格被售出。 [7][8]

此外,de la Béraudière 還被牽連進了臭名昭著的 沃爾夫岡·貝爾特雷西奇英語Wolfgang Beltracchi 案件。Wolfgang Beltracchi 是一位德國造假大師,於 2011 年因騙取多位收藏家高達數百萬美元而被判有罪,受害者包括了 丹尼爾·菲利普基英語Daniel Filipacchi[9]

Bouvier 與 Galerie Jacques de la Béraudière 之間所謂的關係、再加上他本身擁有一家名為 Diva Fine Arts 的離岸公司,使其也被捲入了 Beltracchi 案件中。不過,他始終否認與 Beltracchi 有任何關係,並將媒體報道駁斥為無端猜測。 [10]

2015 年案件

儘管 Shefner 案件在進行中,且媒體將 Bouvier 和 Beltracchi 案件聯繫了一起,但對於專業藝術領域之外的世界來說,Bouvier 一直是相當低調的,而這情況持續至 2015 年。然而在這一年,兩例重大案件直接令 Bouvier 事件成為了大眾矚目的焦點。[來源請求]

其中最著名的是涉及 Pablo Picasso 的繼女 Catherine Hutin-Blay 的案件。2015 年 3 月,Picasso 第二任妻子 Jacqueline 唯一的女兒 Hutin-Blay 提起了訴訟,聲稱共有 58 件不同的作品被盜。Hutin-Blay 稱這些作品是在巴黎郊區的一家商店內被盜的,該商店由 Bouvier 的一家家族企業 Art Transit 經營。 [11][12]

不過,另一位收藏家、俄羅斯商人 德米特里·雷博洛夫列夫英語Dmitry Rybolovlev 隨後宣佈 Bouvier 曾於2013年向他出售了兩幅 Picasso 的畫作。

Bouvier 否認與這些盜竊事件有任何牽連。2015 年 9 月,Bouvier 受到法國當局的正式指控,涉嫌與 Hutin-Blay 聲稱被盜、隨後被發現的兩幅 Picasso 畫作的盜竊案有關。 [13]

2015年,Rybolovlev 將這兩幅畫作移交給了法國當局。[14]

Hutin Blay 案件恰好與一個 Rybolovlev 提出指控的獨立案件案情符合。2015 年 2 月,Bouvier 在摩納哥被指控欺詐及洗錢同謀罪。隨後 Rybolovlev 的家族信託英語Family trust又提出了一項刑事訴訟,指控 Bouvier 在長達 10 年的時間裏一直對其過度收費來收購畫作。 [15][16][6]

Bouvier 及共同被告 Tania Rappo 試圖於 2015 年 11 月駁回對其指控。Tania Rappo 被指控在欺詐過程中進行洗錢。他們爭辯稱,在針對他們的法律程序中存在大量的違規行為,且 Rybolovlev 作為一名顯赫的摩納哥公民,可能不正當地行使了其影響力。 [17]

不過法官駁回了他們的說法,兩人都將於 2016 年在摩納哥面臨審判。在 2016 年的晚些時候,Bouvier 還將在法國面臨 Hutin-Blay 一案的審判。 [18]

2015 年末,作為 Max Ernst 作品偽造案件中的一個實例,Bouvier 還因在列支敦士登洗錢嫌疑而受到當局調查,該作品被指控由 Wolfgang Beltracchi 偽造。不過,列支敦士登當局於 2015 年 12 月暫停了調查。 [19]

Bouvier 事件的影響

Bouvier 事件受到了整個藝術界及其他各界的廣泛報道及追蹤,是 2015 年最大的藝術事件之一。許多藝術評論家都相信,該事件將成為推動藝術市場革新的催化劑。 [20]

2015 年,瑞士政府從媒體對關於日內瓦自由港可能被濫用的一系列報道中得到啟示,決定採取行動。政府宣佈了一系列新措施,在這些新措施的作用下,今後利用自由港作為避難所來無限期躲避對藝術品及文物的審查將變得很難。根據新的規定,財產在申報前只能在自由港停留最多六個月。 [21]

此外,這些案件導致了對新加坡自由港更加嚴格的審查,Bouvier 正是該自由港的一個大股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及法國總統 Francois Hollande 成立的一個旨在解決藝術品販賣案件的專案組,都對該新加坡自由港給予了密切關注。該設施可能被恐怖分子用於儲存掠奪而來的文物,而這些文物隨後將被出售給私人收藏以籌集恐怖活動的資金。 [22]

對藝術品販賣的調查仍在進行。

藝術品市場中的其他領軍人物開始評論該事件。比如,著名的紐約美術館經營者 拉里·加戈西安英語Larry Gagosian 於 2015 年 9 月表示,Bouvier 通過其自由港進行的所謂策展人及交易商的業務代表了一種明顯的「利益衝突」。 [23]

美國調查

2016 年 3 月,美國司法部(American Department of Justice)公佈了對 Yves Bouvier 的調查結果。[24] 彭-博社(Bloomberg)及其他眾多媒體都報道稱,美國當局擔心 Bouvier 可能在銷售交易過程中就漲價幅度對大量客戶進行了誤導。美國政府官員據說也對全球藝術市場中缺乏交易透明度、以及被作為洗錢的渠道等更廣泛的問題給予了高度關注——這些議題正是從 Bouvier 事件而揭示。

新加坡案件

2016 年 3 月,關於 Bouvier 的全球法律案件取得了一項重大進展。新加坡高等法院(High Court of Singapore)駁回了 Bouvier 企圖暫停兩家與 Rybolovlev 家族信託掛鈎的公司在新加坡境內對其提出的民事訴訟的請求。Bouvier 辯稱該糾紛應在瑞士法庭解決。 [25]

在 3 月 22 日公佈的判決中,高級法官賴秀珠(Lai Siu Chiu)裁定這一於 2015 年提交至高等法院的新加坡案件應予以審理。她表示,由於新加坡國際商業法庭(Singapore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ourt)專門審理跨國商業糾紛, 該案件應交至該法庭。

參考資料

  1. ^ Art scandal may expose mass fraud in art market. CNBC. [2016-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6). 
  2. ^ Affaire Bouvier: des pièces qui embarrassent. Le Temps. Letemps.ch. [2016-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5) (法語).  參數|newspaper=與模板{{cite web}}不匹配(建議改用{{cite news}}|website=) (幫助)
  3. ^ Swiss Crackdown on Freeports. Fine Art intelligence. [2016-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8). 
  4. ^ France builds grand alliance to protect cultural heritage. theartnewspaper.com. [2016-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4). 
  5. ^ Following the Yves Bouvier Affair, Global Freeport Crackdown Widens. The-newshub.com. [2016-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6. ^ 6.0 6.1 6.2 Knight, Sam. A Reporter At Lage: The Bouvier Affair. The New Yorker. [3 February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4).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New-Yorker-Bouvier-affair」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7. ^ Bouvier Shenanigans, Chapter Two: Steve Cohen. Real Clear Arts. [2016-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15) (美國英語). 
  8. ^ Shefner v Jacques de la Beraudiere (PDF). Cases.justia.com. [2016-01-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3). 
  9. ^ Röbel, Sven; Sontheimer, Michael. The $7 Million Fake: Forgery Scandal Embarrasses International Art World. Der Spiegel (Spiegel Online). 2011-06-13 [2016-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5). 
  10. ^ Steueroase: Freihäfen seien keine Schmuggler-Höhlen, beteuert Bouvier. ZEIT ONLINE. [2016-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1. ^ Bellet, Harry. L’homme d’affaires Yves Bouvier mis en examen pour recel de deux Picasso volés. Le Monde (Le Monde.fr). [2016-01-08]. ISSN 1950-624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2) (法語). 
  12. ^ Carvajal, Doreen; Bowley, Graham. The Billionaire, the Picassos and a $30 Million Gift to Shame a Middleman. The New York Times. 2015-09-23 [2016-01-08].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5). 
  13. ^ Samuel, Henry. Yves Bouvier charged over 'concealed theft' of Picasso paintings. The Telegraph. [3 February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5). 
  14. ^ AFP. so Russian billionaire in art dealer feud hands over Picassos. The Guardian. [3 February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8). 
  15. ^ hugodmiller, Stephanie Baker StephaniBaker Hugo Miller. The Billionaire, the Dealer, and the $186 Million Rothko. Bloomberg Businessweek. Bloomberg.com. [2016-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6). 
  16. ^ Steve Cohen's Modigliani In The Middle Of An Art Market War: Billionaire Rybolovlev vs Yves Bouvier. Forbes. [2016-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2). 
  17. ^ Freeport king fails in appeal against Monaco criminal charges. The Business Times. [2016-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5).  參數|newspaper=與模板{{cite web}}不匹配(建議改用{{cite news}}|website=) (幫助)
  18. ^ Monaco gives go-ahead to million-dollar art fraud trial between Dmitry Rybolovlev and Yves Bouvier. artdaily.com. [2016-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3). 
  19. ^ Vaduz classe une plainte pour blanchiment visant Yves Bouvier. tdg.ch/. [2016-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2). 
  20. ^ Does the art market need more regulation? - Apollo Magazine. Apollo-magazine.com. [2016-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美國英語). 
  21. ^ Switzerland Tightens Freeport Regulations - artnet News. News.artnet.com. [2016-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6) (美國英語). 
  22. ^ Hamel, Ian. La Suisse dispensée de liste noire. Agefi.com. [2016-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6) (法語). 
  23. ^ Gagosian Weighs In On Bouvier Battle. News.artnet.com. [2016-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15) (美國英語). 
  24. ^ hugodmiller, Keri Geiger GeigerWire Hugo Miller. The Da Vinci Markup? Europe's Art Scandal Comes to America. Bloomberg.com. [2016-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0). 
  25. ^ hermes. Singapore court to hear $1.4b art suit. The Straits Times. [2016-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5).